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眼中的互聯網產品經理

我眼中的互聯網產品經理

自從去年8月轉崗成為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已經入行大半年了。這段時間像塊海綿一樣,吸收了很多知識,也有了一些個人對這個職業的一些看法和判斷。今天跟大家聊聊。

首先我想開門見山的說出我的觀點:互聯網產品經理是個沒落的崗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中國互聯網已經20年了,跟搜狐同歲。這20年有過很多波風口。其實所謂風口,究其實質,就是流量入口。

最早是門戶時代。翻看搜狐的老照片,當時有句slogan叫「出門靠地圖,上網找搜狐」。那時人們的上網習慣,就是打開門戶,不論是看新聞,還是玩遊戲(搜狐17173)。門戶之後,是搜索時代。相信很多跟我年齡差不多大的朋友,從小就習慣把搜索引擎作為瀏覽器的首頁。於是流量入口變成了百度。相比起門戶,搜索流量的持續了更多年,但也免不了被分流的命運。流量入口漸漸被分流到社交平台。好比你天天看的朋友圈、微博等。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從門戶、搜索引擎,這樣的中心化流量,分攤到了移動互聯網裡的各大app里。

03:12

簡單的回顧中國互聯網的歷史是什麼意思呢,主要是想表達,互聯網公司的興衰,主要取決於網民們的行為習慣,而網民的行為習慣,更取決於歷史的進程。這話什麼意思呢,我給你舉個例子。

快手和抖音的崛起。你覺得中國移動互聯網已經十年了,為什麼之前沒人做出來快手抖音呢?其實不是,快手發佈於2011年,距今已經7年了,直到這兩年才火起來,並不是因為之前app做的不好,現在換了個產品經理做牛逼了。它的核心原因,是4G的興起,網快了,流量便宜了,人們才開始看短視頻app。這就是歷史的進程,把一葉扁舟推上了時代的浪尖。

所以這是我要引出的第一個論點,互聯網時至今日,早已過了開荒的年代,再不是產品經理推動歷史巨輪,而是歷史巨輪碾壓產品經理。

可能你會說,一個人的命運啊,主要是靠個人的奮鬥,當然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我只要預見未來,搶先進入風口不就可以了。

不,一個純粹的互聯網產品經理,再也不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的核心人物。

我們看看,這20年,尤其是這兩年以前,最牛逼的互聯網產品經理們都做的是些什麼產品。門戶網站,閱讀類產品;QQ微信,通訊類產品;淘寶京東,購物類產品;微博人人,社交類產品;再看看美團、滴滴、攜程等等等等。解決的都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問題。這些公司,絕大部分,會繼續壯大,因為他們切入的都是高頻剛需。在這些領域的馬太效應也會逐漸顯現,在通訊硬體沒有改變(例如手機變成了眼鏡)的前提下,不可能有一個即時通訊產品能夠取代微信。我們先不聊產品經理在這些大企業里的發展,先討論如果他們需要追尋下一個風口,會怎麼樣。

看,人們日常的高頻剛需已經被互聯網改造的差不多了,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也分完了(中國智能手機的持有率已經幾乎不增長了),剩下的機會在哪呢?就改造改造傳統產業和細分領域吧。我給你舉些例子,共享健身倉(投放在小區和公園裡面,掃碼進去健身)、共享按摩椅(我還真用過,在電影院的等候大廳和機場經常能見到,掃碼就開始按摩)、每日優鮮(經常用,點個水果一下就到了)。我就不舉太多例子了。你發現這幾個項目有個共同的特點沒有,就是互聯網產品並不是核心競爭力。健身倉需要你有強大的地產商關係讓你投放,共享按摩椅一來需要BD能力二來需要穩定低價的上游供應商,而每日優鮮的競品並不是淘寶而是你家樓下的水果店。再展開來說,你看看共享單車。這個所謂的互聯網項目,有多少用戶會說,我選擇xx家的單車是因為他家的app好用?共享單車之戰,是融資之戰,PR之戰,市場之戰,供應鏈之戰,運維之戰,唯獨不是產品之戰。

所以我想引出的觀點是什麼呢?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產品,任何一個有社會生活經驗的互聯網產品經理都能做。但傳統產業和細分領域的產品,需要以懂產業的人為核心,產品經理為工具,才能發揮威力。於是,純粹的互聯網產品經理一職,被迫邊緣化了。今後的新興互聯網產品,不再會是產品技術導向,產品技術僅僅是一把好劍,而不是劍客本身。

看到這裡,可能你又要說,那我就在大公司安心打工唄,熬幾年做到管理層也能年薪百萬。我說:除非同時具有較高的管理才能,產品經理一職本身並不適合晉陞管理層。

大家前些年對PM的印象都是「小CEO」,我這麼說,恐怕大家難以接受。首先我要探討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是什麼。主要就是做方案嘛。我敢說,世界上90%的產品經理90%的方案都是東抄西抄來的,我相信沒人敢反駁。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成熟的產品方案用戶已經習慣了,你遵從他們的習慣會讓他們覺得你的產品很user friendly。舉個例子,一般app右下方是「我的」tab,而「我的」tab里右上方是「設置」按鈕。如果你按照這個路徑來設計,基本是很安全的方案。即使你很有創新慾望,喜歡嘗試一些大膽的方案才測試用戶,你的方案一旦被驗證成功,也會被整個行業抄襲。給你舉個例子。在app里圖片全屏狀態下,下拉圖片即退出全屏。這個方案如果我沒記錯好像是在人人上最先看到的。現在是個基礎配置了。朋友圈前兩個月還特意加重了這個下拉退出全屏的操作。再舉個例子,從屏幕最左側向里滑即退回上一頁。這個交互也是近幾年新創的,也成標配了。像微博視頻必須點擊左上角的叉才能退出全屏的方案,根本沒法單手操作,基本算是落後時代了,辣雞。進一步來說,一些方案的取捨上,大公司也越來越依賴數據而非產品經理的感覺。不知道哪個方案好?跑一遍AB test就知道了。數據的採集和整理也有GrowingIO這樣的公司外包收集和整理,就差沒直接給你拿出結論了。你說產品經理還有什麼發揮的空間?

所以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互聯網產品經理一職,就是個熟練工種,沒什麼進取的路徑。像銷售可以積累客戶,市場可以積累渠道資源,開發可以精進技術。但產品,如果不進入決策層,真的永遠就是個「抄方案的」。。。如果我是老闆,我不會高薪養很多產品總監,就是一個牛逼的產品VP帶幾個極其聰明又便宜的畢業生就行了。

最後再夾帶點私貨,講兩個我身邊的朋友的例子。一個是老同事,清華大學霸,現在不做產品經理了,自己做公司跑去賣肉了。貨源在澳洲,他朋友的家族企業。我過年還買了他一個澳洲牛肉的大禮包,味道不錯。他說他的小程序電商快上線了,哈哈。這就是我說的是,互聯網為劍,產業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還有倆大學同學前兩天剛辭了微信的pm工作,開始全職做音樂。我覺得他們很酷,給他們打call。叫直火幫,有興趣可以去聽聽他們的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凍糕 的精彩文章:

TAG:魚凍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