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信國玉大講堂——中國玉器的代名詞「工匠精神」

華信國玉大講堂——中國玉器的代名詞「工匠精神」

03:12

張鐵成大師在雕刻《故宮乾隆帝王寶璽》

何為「工匠」,即為生存而求精,

何為「精神」,即為質量而執著。

在五千年華夏文明中,「工匠精神」早已被傳頌。《莊子》雲「技進乎道」,對所做事情有近乎強迫的專註、堅持,精益求精,極致完美。

袁廣如大師在工作台

正是秉持這樣的精神,無數能工巧匠成就了中國歷史上諸多偉大發明,如改變世界的四大發明,如長城、故宮這樣的建築奇蹟,如精妙絕倫的花絲工藝、陶瓷製品、玉雕石雕、絲綢布匹等都是最好明證。

袁廣如、袁霖大師作品《和合薄胎玉壺》

而今「人心浮躁,物慾為先」的社會,我們在各行各業再次呼籲、再次倡導「工匠精神」,想要尋回沉寂於歷史中的那份驕傲,特別是能夠代表和傳承中華文化的玉器行業更為迫切。

袁霖大師精心選料

首次是因為玉石在十分苛刻的自然條件下,是經過上億年才形成的天然寶物,尤其像和田籽玉這樣高品級的玉石,更被中國人視為是大地的舍利。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每一塊和田籽玉都是來之不易,挖掘難度越來越大、儲量越來越稀少,甚至幾近枯竭。

且不論籽玉的市場價格有多麼昂貴,僅憑籽玉的珍稀,每一位琢玉人都該認真對待,要以一種敬畏之心面對每一顆籽玉,珍惜大自然給予我們中國人的恩賜。

孟慶東大師設計籽料圖形

其次,在雕刻這個行業,尤其是玉雕這一行,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與「工匠精神」同樣完美契合。玉雕是一項極其繁複極其耗力的工作,從選料到設計再到成品整個過程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玉雕師要能看懂玉,讀懂玉,能與玉進行「溝通」,心無旁騖,潛心靜思、精雕細琢,才能成就好的作品。

王金蘭大師細心雕琢

凡是好的作品,不管是從造型還是形態都是非常自然舒服的,能把一塊玉石賦予生命賦予情感,這件作品才算是成功的作品,所以,在玉雕這一行,雕刻人必須專業、敬業,還必須有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讓每一塊玉料都呈現的最完美。

王希偉大師辛苦伏案作業

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對玉石自古以來是非常熱愛的。

玉石不但是聖潔、純凈的代名詞,自古以玉比德類似的成語更是不計其數,美好的含義蘊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直到現在,我們也常用玉體、冰清玉潔來形容美好的人或事,就連給女孩子取名字也會想著與玉相關的字來命名,可見人們對玉石的喜愛程度。

玉石堅韌的質地和溫潤的質感,使得玉石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悠揚致遠的聲音更是將8000年玉石文化貫穿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史,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江春源大師認真校對成品

古代的玉器是文化繼承的源泉,每一時代的玉器彰顯「工匠精神」的同時都有其獨有的特徵。當代的玉器是文化藝術的再創造,秉承著「工匠精神」讓人神往,玉質上佳,雕工精湛,這也是人們始終喜愛收藏玉器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信國玉平台 的精彩文章:

華信國玉講堂:宮廷玉瓶賞析之碧玉篇

TAG:華信國玉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