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江西殯葬改革,流傳千年的未必是陋習,我們應該心存敬畏!

江西殯葬改革,流傳千年的未必是陋習,我們應該心存敬畏!

在中國傳統社會,殯葬文化的背後,是一整套鄉村秩序,附麗著信仰、規訓、懲罰、價值、教育、傳承……

江西殯葬改革,流傳千年的未必是陋習,我們應該心存敬畏!

流傳千年的未必是陋習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殯葬文化絕不是土葬還是火葬的區別,還是上得了山、上不了山的最後審判。它的背後,是一整套鄉村秩序,附麗著信仰、規訓、懲罰、價值、教育、傳承……在這樣的鄉村文化秩序中,一個敢於做壞事的人將被孤立,一個樂於做好事的人又將得到鼓勵。在這樣的文化系統中,壞人不太敢做壞事,而普通人更容易變成好人。

殯葬改革,決不能簡單化為環境改造問題,而是家風、鄉風與民風的傳承問題。死亡不是一個生理行為的終止,而是一個哲學問題。所有哲學都是對死亡的回答,人們通過回答死,而回答生。

江西殯葬改革,流傳千年的未必是陋習,我們應該心存敬畏!

對待生死態度呈現了不同傳統文化印記

對待生死態度呈現了不同傳統文化印記

看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我的觀察角度是看這個地方的人們如何對待死人。他們如何對待鬼神,就會如何對待活人。

中國傳統文化是祖先崇拜,祖上與後代建構著一個互利共贏的共同體。一方面,活著的後代,要給死去的祖先燒香送錢;另一方面,祖上在天之靈,也要保佑後代升官發財、平安健康。

江西殯葬改革,流傳千年的未必是陋習,我們應該心存敬畏!

對千年流傳的傳統,不妨心存敬畏

對千年流傳的傳統,不妨心存敬畏

「風俗,天下之大事也」,殯葬文化就不是清理遺骸,把「大體」當垃圾處理那麼簡單。棺材,就不是一個人死後的最後居所,也是蓋棺定論的棺材。一旦運動式地去「棺」了事,挖掘機鏟下的傳統文化空白,用什麼填補?

千年流傳的可能不是陋習,而是傳統。活下來的才是傳統,活不下來的不是展品就是糟粕。面對千年流轉下來的河流,要心存敬畏,不要一時衝動,隨意讓千年斷流。即使需要與時俱進,也要留一點謙卑,留下時間與空間,讓歷史的河流慢慢轉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