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商隱一首詩寫山,全文無一個山字,卻充滿了禪意

李商隱一首詩寫山,全文無一個山字,卻充滿了禪意

登山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運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修身養性。詩人們更是喜歡登山,也留下了很多關於登山的不朽詩篇。先秦的宋玉就曾賦詩,「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柳永還評價宋玉,「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

03:12

李商隱也喜歡爬山,秋高氣爽時,約三五好友,攜帶一壺美酒登高望遠,不僅心情開朗,還詩興大發。有一次他登上了樂游原,雖然地勢不高,還是很興奮,揮筆就寫下了名篇《登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可是李商隱多數時候心情很沉悶,比如下面這首詩也是描寫登山,卻意境大不相同。

北青蘿 唐代: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注釋:

1、青蘿:一種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處代指山。

2、崦(yān):即「崦嵫(zī)」, 山名,在甘肅。古時常用來指太陽落山的地方。

3、初夜:黃昏。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懸掛。

編輯

李商隱一生很凄苦,漂泊的生活,孤獨的處境,他感到雖然身處滾滾紅塵,自己卻非常地不幸。他不禁懷疑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否走錯了,甚至不相信自己當初的很多選擇。詩人變得很迷茫,也感到很孤寂,迫切需要找一塊清靜的地方反思一下。

首聯寫詩人尋訪僧人時所見所聞,紅日西沉,詩人進入山中拜訪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寫出僧人居處的簡樸,「孤僧」,寫出僧人的不厭孤獨。詩人正逢生活清苦、親朋離散,清苦人尋清苦地,孤獨客訪孤獨僧,俗與佛便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機。

編輯

頷聯寫尋訪路徑和沿途景物。「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林木密集,僧人幽藏,愈發表現出這位孤僧遠避紅塵的意趣,也是詩人探訪的目的。詩人沿著寒雲繚繞的山路,盤曲而上,「寒雲路幾層」,言筒意豐,蘊藏極富,堪稱妙筆,不僅寫出僧人的高居塵上,也寫出詩人不畏艱辛追尋禪理的熱切。

「獨敲初夜磐,閑倚一枝藤」,夜幕降臨,僧人在茅屋中獨自敲磐誦經,詩人站在茅屋外邊,耳聽清脆磐聲,眼望遼闊星辰,深感山中的靜謐與佛家的安詳。一個「閑」字表現出對紅塵物慾的否定,顯出詩人希望從中得到解脫,拋卻愛憎,讓內心寧靜。

編輯

僧人佛事已畢,詩人走進茅屋與之交談。「閑倚一枝藤」五個字內蘊豐富,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見。尾聯寫詩人收穫的啟迪,「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大千世界全在微塵之中,人也不過就是微塵。詩人領悟了這個道理,表示今後不再糾纏於愛憎。

綜觀此詩,語言凝練,層次清晰,先寫出訪,次寫途中,再寫遇僧,最後寫詩人訪僧悟出禪理。全詩表達了一種不畏艱辛、淡泊榮辱的願望,既讚美了僧人清幽簡靜的生活,又表現出詩人對憚理的領悟。

其實李商隱的悟禪與王維的參禪還是有區別的,王維一生雖然也是坎坷,畢竟富貴的日子多一些,晚年時自己主動厭倦仕途,才一心向佛。而李商隱是鬱郁不得志,被迫尋求精神解脫,不得已才在極度彷徨的時候登山尋僧。雖然詩人也感受到了「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不過也只是一種暫時的超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賀鑄一首陌上郎揮灑自如,活用典故和擬人手法,耐人尋味
楊萬里這首詩底蘊深厚,言辭秀麗,讓人越讀越有意味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