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遠抽不幹的水潭,大旱時期也滿潭清水,只因水下葬著他

永遠抽不幹的水潭,大旱時期也滿潭清水,只因水下葬著他

永遠抽不幹的水潭,大旱時期也滿潭清水,只因水下葬著他

說到三國時期的諸葛家,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諸葛亮,但其實他的哥哥諸葛瑾也是一個治世奇才。史書記載,其臉很長,長得像驢,但是很有文采,是軍事和戰略家,當年的孫劉聯合他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永遠抽不幹的水潭,大旱時期也滿潭清水,只因水下葬著他

他從小就有大志,喜歡四處遊玩。但是在他十六歲那年,其母病亡,他不得不從遊學之地趕回家鄉,一年後,悲痛交加的父親也死了。他只好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去投奔叔父以求生存。諸葛瑾到了弱冠之年,天下大亂,諸葛亮和他弟弟跟著叔父任職不久,便回到了隆中隱居,而諸葛瑾則跑去江東避難,正巧遇上了孫權的一個親戚。二人交談之後,這個親戚發現諸葛瑾是一個人才,於是推薦給了孫權。孫權也很賞識他,從此其在仕途上平步青雲,直至孫權稱帝,他已經是官至大將軍,左都護,是十分高的官職了。

永遠抽不幹的水潭,大旱時期也滿潭清水,只因水下葬著他

雖然他在東吳沒有什麼作為,甚至打仗必敗,但是其兢兢業業地輔佐也得到了孫權的重視,其善始善終,一生只做吳國的臣子,所以其死後也葬在了東吳的境內。其兒子把他的墓放在了一塊風水寶地之上,墓有三個土堆,一個是他的劍墓,一個是他的印墓,另一個是肉身墓。很好詮釋了他的一生,又文又武,既是文官也是武官。近代以來,這個墓被發現,但是根據當地老人所說,墓周圍有許多盜洞,裡面的文物可能已經沒有了。但是裡面有很多機關,進去很容易死在裡頭。史書記載,他的墓在河的正中央,是一座水下墓。但是誰也沒有考證過真偽。

永遠抽不幹的水潭,大旱時期也滿潭清水,只因水下葬著他

但是在其周圍有一個水潭,潭裡面的水怎麼也抽不幹。即使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中,遭到了百年一遇的乾旱,其水也是滿滿的,當地人說,就算你今天把它抽干,明天又有一潭水,十分神奇。當地的村民都會用水潭裡面的水澆灌農田,並且許多村民將水作為飲用水。後來古墓勘測人員研究發現,其下面有一個十分龐大的古墓,根據縣誌和史書的記載,這個水潭下面才是真正的諸葛瑾墓。不過在當時技術條件不完善的情況下,沒有辦法進行挖掘。直到八十年代,當地村民為了燒磚蓋房,把周圍的土挖了出來,發現了許多陶瓷、古錢等文物,這些都是東漢時期的產物,推測來自諸葛瑾墓。但是這個墓因為多次的破壞,已經沒有發掘價值了。

永遠抽不幹的水潭,大旱時期也滿潭清水,只因水下葬著他

這塊風水寶地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河南村塘墩上村,至今還有許多人好奇那潭的水神奇,過去觀看。雖說諸葛瑾的墓沒了,但是這潭水留了下來,換一個角度看,其墓是不是換了另一種方式造福了子孫後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