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什麼?移民火星的美夢做不成了?

什麼?移民火星的美夢做不成了?

原標題:什麼?移民火星的美夢做不成了?


把火星改造成地球——不論是科幻屆還是科研圈,都有人動過這樣的念頭。從位置上看,火星算是處在黃金地段,離太陽只比地球遠一點點,接收到的陽光足夠溫暖。這麼看來,火星似乎是人類移民太空的好去處。


火星地球化的設想進程 | GFDL


很可惜,一項研究顯示,火星地球化的夢想大概很難實現了,原因是火星上的的二氧化碳不夠多。


既然火星上的陽光足夠溫暖,要把它改造成地球,最簡單的方案就是——往它的大氣里補充足夠的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能夠阻礙熱量從地表散失到太空。目前的火星大氣,雖然幾乎全是二氧化碳,卻實在太過稀薄,起不到什麼保暖效果。理論上,如果能把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大氣增厚到地球上一樣,火星的表面溫度就能夠穩定在水的冰點以上。


火星上大氣稀薄 | NASA


問題在於,火星上容易開採的二氧化碳,儲量並沒有這麼多。


火星南北兩極有著白色的極冠,主要由二氧化碳凝成的乾冰構成。一些簡單的措施,比如在上面撒一層深色灰塵,就能讓它們吸收更多陽光的熱量,把其中蘊藏的二氧化碳蒸發出來。可惜,就算把兩極極冠全部蒸干,火星氣壓也只夠翻上一番——從標準大氣壓的0.6%增長到1.2%。



火星的南極冠 | NASA/JPL/MSSS

火星土壤中的塵埃顆粒也附著有二氧化碳,稍微加熱即可釋放出來。但是,先不說如何加熱火星上的全部土壤,就算能夠做到這一點,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倒是會比蒸發極冠更多,卻也多不了太多,大概能把火星氣壓再提高4%個標準大氣壓。


火星淺層的含碳礦物沉積,則是二氧化碳的另一個來源。只是,這些礦物開採起來要更加麻煩——不光要在火星表面像露天採礦那樣大動干戈,采出來的礦物還得加熱到至少300℃,才能將其中的碳釋放到火星大氣之中。這些方式都要消耗大量能量,而產出的二氧化碳,根據研究者的估算,大概也只能讓火星氣壓提高不到5%個標準大氣壓。


或許,在火星更深的地層之下,貯藏著足夠的含碳礦物,能夠完成火星地球化的目標,但現有的火星探測器無力評估它們的儲量。況且,就算是在地球上,這麼深的礦物也是極難大量採掘的。



很久以前,火星也是溫暖濕潤的 |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總而言之,用釋放二氧化碳的方式來實現火星地球化,這條路基本上是走不通了。至少,按照現有的技術水平,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看來,未來移民火星的人類,恐怕只能躲在洞穴般封閉的地下城市裡,過著鼴鼠一般不見天日的生活了。


編輯:麥麥


地球:你們現在知道,我這兒的居住環境,是有多難得的吧。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火星雖然住不了,但看看總是可以的


最近可是觀察火星的好時機


為什麼?


關注果殼,後台回復【火星】你就知道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吃貨和好奇寶寶看過來,生活可不止眼前的菠蘿、西瓜
危害少數人,拯救全人類,疫苗的利弊該如何權衡?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