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現荷蘭「未開發的寶石」,打開烏特勒支城市之門

發現荷蘭「未開發的寶石」,打開烏特勒支城市之門

烏特勒支是荷蘭的第四大城市,是荷蘭的中心,擁有與其他大城市——包括海牙及鹿特丹——不同的特質。旅遊權威的「孤獨星球」曾列出全球十個「仍未被讚頌,未獲得美譽」的旅遊目的地,烏特勒支榜上有名。而在荷蘭國內媒體,更稱烏得勒支為「還沒有被開發的寶石」。

烏特勒支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迷人的戶外咖啡館,時尚的商店熱點,友好的餐廳,有趣的博物館。白天,人來人往的購物中心和傳統市集,是「買買買」們計算步數的朝聖地。晚上,為市內獨特夜景而沉醉,而廣場的酒吧和露天茶座更是熙攘不眠的地方。

03:12

舉步於步行或騎自行車之間,足以深度發掘市中心的亮點,欣賞現代建築。你可以租一條獨木舟,划過城市的運河,從不同的角度看烏特勒支。

當然,如果這樣給你的二頭肌帶來負擔,也可以簡單乘坐遊船遊覽。這裡擁有非常廣闊豐富的文化,全年都有熱鬧的活動,包括燈光藝術,電影,舞蹈或古典音樂... ...

聆聽鍾鈴夢音

鐺鐺咚咚……悠揚深遠的清脆鐘聲傳到我的耳邊,遠近不一,連綿不絕。鐘聲是真實的,純潔、肅穆且神聖的感覺,讓心靈像被洗滌了一樣。身軀沒有絲毫沉重,猶如漂浮於空中自由自在。

坐標確定,教區中心。然而,睡意並沒有因為鐘聲的到來而被煩擾,意識依舊模糊。隨著教堂鐘聲的圍繞,恍惚間,已經置身於古老教堂內,進入到另一個讓人沉醉的聲樂世界裡。

布爾教堂(Buurkerk)是一座始建於13世紀的老教堂,在當時是城市的教區教堂,位於城市中世紀時期的貿易區內。數百年來教堂擔起城市生活一個主要角色,許多市議會及行會在教堂內設有專屬的禮拜堂或祭壇。

教堂的鐘聲除了被視為神聖之外,還成為城市的時鐘,例如在城門打開或關閉時敲響提醒。直到20世紀後期,布爾教堂被改作為博物館用途,裡面收藏了大大小小數千件古老音樂元件。這裡,就是該城市現時的音樂盒博物館

這是一家專註於各種自動樂器的博物館,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最重要的自動樂器收藏集,從15世紀到現代。收藏品包括有手搖式風琴、投幣式留聲機、大型街頭風琴、珍奇的音樂盒等自動樂器。

街頭風琴是荷蘭的著名樂器,不僅會自動演奏,風琴上的精巧裝飾也會自動活動。館內最大的音樂機器有2米多高,4米多寬,不僅體形龐大,演奏起來聲如洪鐘,氣勢宏偉,效果額外震撼,讓整個展廳頓時變成了演奏廳。

館內最神奇的收藏品屬於電影中會自己唱歌的鋼琴和小提琴,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著名自動樂器「胡普費爾德提琴唱機」,它由一架鋼琴及三把小提琴組成。

Joline是館內一名資深展覽講解員,風華正茂,對音樂元件知識的熟知程度絕對是專業級的。除了常規的解說外,還會有音樂盒操作的展示。荷蘭的博物館尤其重視互動交流,所以不時會邀請遊客親手體驗,而小朋友是「特別照顧」的對象。

我也厚著臉皮舉手申請一次展示機會,不過在與Joline目光微笑交流後,還是我身邊的小朋友試試吧。整個參觀過程沉浸於音樂聲之中,非常有趣。

除了固有的展覽外,博物館還會不定時舉辦特別專題展覽。例如在博物館60周年慶,我就參觀了編織機的音樂展覽。一部部古老的自動編織機,在加入音樂元件後居然成為特別的演奏機器,簡直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觸感滄桑歲月

睡意開始散去,但眼前仍是一片漆黑。我習慣性地伸手去翻手機,卻摸著房間的牆壁。沙礫不平的磚砌牆面,由大小規格不一,形狀不整的石塊構成。儘管經過後期粉刷,但石與石之間的空隙仍然存在,滿滿的歷史滄桑感對皮膚帶來強烈的衝擊。

而且,這並不是垂直的牆壁,而是一圓拱頂。坐標確定,古老地窖。風月無數的牆壁似乎想跟每個人訴說年月的故事,讓人們不捨得輕易拋開與它的接觸。我記得,在另一個地窖里也接觸過幾近一樣的牆壁。

「De Oude Muntkelder」是一家地道的餐廳,設在地窖內,由五條圓拱頂地窖隧道組成,每條隧道之間通道連接。這裡曾經是城市的鑄幣工場,傳承著荷蘭自公元10世紀的硬幣歷史。餐廳的命名也源於這,「老鑄幣地窖」!

地道不僅僅因為環境,也跟這裡的主理菜式有關,傳統荷式煎餅!侍應小夥子看到我們是華人,耐心地用標準的英語對菜單進行介紹。儘管不是首次品嘗,但在他的詳細專業介紹後,的確增長不少食慾。

看似簡單的圓形荷式煎餅嘗起來也真需要點講究。原味雖然味道較單調,但是必點的,沒配料的煎餅自己再塗上特別配備的醬油。鹹味的配料以乳酪和肉類為主,例如火腿、培根。

而甜味是我最愛,因為有巧克力和雪糕選擇,另外還可以加上各種各樣的水果,蘋果、香蕉、桃子等等。加上一碗濃濃的豌豆湯,滿滿荷蘭元素的享受!為了適合世界各地遊客的不同口味,還會結合不同國家的特色口味創新,選擇達到80多種。

粼光耀眼年華

依靠房間的燈光,我走出同一圓拱頂連接的大廳,這裡依然陰暗,而且漫著淡淡的潮氣。最顯著的是波光粼粼的拱頂,它被地窖外河面反射進來的一縷陽光照得閃爍注目,上面還留下了老百葉窗的影子。

溫暖的陽光穿梭於微隙的氣息,它們像指示著門的方向,不僅是房間之門,更是城市之門。坐標確定,小運河岸。這裡的運河,是城市的遺產,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見證著城市的發展。

老運河與新運河是城市最著名的兩條運河,連接克羅默新運河、德里夫特運河、普羅姆皮塔樓運河,構成一個特別的運河環圍繞市中心。老運河是烏得勒支最著名的運河,全長約2公里,南北流向,並將老城中心東西平分。

該運河始建於公元10世紀,作為老萊茵河以外,城市的新貿易路線。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城市的大動脈。時至今日,老運河沿岸依然是城市中心最熱鬧的區域,兩岸的商店和餐廳比比皆是。當地人更是喜歡在這裡閒情逸緻,晒晒太陽。

相較於老運河,新運河卻顯得安靜清閑。這條建於14世紀末的美麗小河深入市中心的教區,沿岸幾乎沒有商店,有超過一座座典型的運河房屋,成為沿岸街道的特色景象。而我住的地方,就是在這裡。

整個運河環有數十座古老石橋,將運河分段。它們各具特色,每座都是歷史悠久,擁有自己的起源,而且每一河段的故事也有所不同。

運河沿岸的碼頭和倉庫雖然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設計,但已被認定是這裡的運河特色。特別的碼頭系統由一個個接近河面的碼頭組成,在碼頭的後面是圓拱頂的倉庫,而實事上它是上面沿岸街道旁運河樓的地窖,為商船和商人存貨帶來極大的便利。

時至今日,這些碼頭大多地被改用作餐飲場所,例如「De Oude Muntkelder」。人們可以自在地近距離運河,欣賞城市最經典的景色之一。

打開城市之門

我走近地窖大木門,用手撫摸門面,儘管一層濃濃的翻新油刷感,但仍然無法覆蓋凹凸不平的紋路,就像一張經歷滄桑的老臉上深深的皺紋。我意外地感覺到大門的深沉厚重,沉澱淀的,它蘊含著勞動人民的勞動智慧和辛勤付出。

你默默地呈現出一幕幕、一篇篇、一段段偉大成就的創世史詩。就這樣,我打開了這扇門,一扇城市的歷史之門,而城市的標誌性運河景色也隨之映入我眼眸內。這裡就是烏得勒支!

運河兩岸栽種了整齊排列的樹木,翠綠地映襯著緩流的河水。儘管兩岸街道都是可行車的,但三三兩兩的騎車者才是常見的,荷蘭不愧是自行車王國。

遠離鬧市的煩囂,傳進耳內的是連綿不絕的教堂鐘聲,還有偶爾的自行車鈴聲。我坐在河邊的小椅子,慢慢品嘗一杯濃香的咖啡,瞬間,完全融入到城市的氛圍。

細心發現,背後路燈的燈座上,還有精工細琢,形態生動的雕刻,這可是城市在20世紀花費了幾十年時間修復運河的成就之一。全市運河兩岸共有超過300座這樣的雕刻,它們的主題多種多樣,分布在不同的河段。

最代表性的主題是烏得勒支的歷史和傳說,而最常見的是運河沿岸的房屋及教堂,用以描述和代表沿岸建築。在新運河北段,有一些雕刻描繪大學內容,這與附近烏得勒支大學老建築一帶有關。

普羅姆皮塔樓運河沿岸的雕刻大多是描繪行會,而克羅默新運河和德里夫特運河沿岸有許多表達美德與罪惡。聖經箴言題材的一系列雕刻大多出現在老運河南部,而在新運河沿岸還會看到神話及文學傳說。此外,還有聖經故事與聖徒傳說,城市重要人物等等。

多面化的城市

烏得勒支(Utrecht)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而且在不同時期都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市內迄今依然保留著中世紀的面貌,尤其是古樸風韻的老城中心。

市內並不缺少名勝古迹及旅遊景點,在2008年曾被建議列入聯合國遺產名錄的古運河是代表之一。而位於老城中心內的Dom主教塔是荷蘭最高的教塔,更是荷蘭最重要的地標之一。

你可以登上485級的主教塔,從高空鳥瞰,獲得更宏觀的視野,閱讀中世紀的建設藍圖。每年,城市還會設定主題,特定對外開放遺產建築,告訴你一些鮮為人知的古老建築故事。

烏得勒支是一個擁有濃郁宗教味道的城市,一直以來都是荷蘭宗教的腹地。市內一眾教堂及修道院建築很好反映出宗教歷史的深遠,它們現在有許多改作為餐廳、酒店、博物館,構成與現代城市文化和諧交融的特別氛圍。

布爾教堂就是當中其一,而宗教博物館更是閱讀該領域文化的最佳工具。如果你想一次過認識市內的教堂,每年夏季是最好的時機。因為城市會對其免費開放,成為宗教文化及教堂建築文化粉絲的福音。

烏得勒支是一個文化廣闊的城市,城市擁有幾十家專註不同領域文化的大小博物館,歷史、藝術、宗教、產業、童趣、土著……中央博物館是城市最大的博物館,也是荷蘭最早的市立博物館,館內展出數千件,過千名藝術家,跨越幾個世紀的藝術名作。

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遺產名單的「里特維德-施羅德之家(Rietveld Schr?der House)」也是該博物館其中之一。如果你是一名火車迷,就不能錯過市內的火車博物館了。

館內一列列過百歲的古老列車,呈現出一幅別具一格的產業成就畫面。你知道世界知名的米菲兔是在烏得勒支出世的嗎?其作者Dick Bruna先生的故居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童話世界」,為到訪這裡的孩童們帶來無盡的歡樂……

總之,烏特勒支適合不同時代的人,不同愛好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打開城市之門!

旅行Tips

旅行體驗官:謝寶賢

文字:謝寶賢@謝寶賢_荷蘭

專註荷蘭旅遊及文化近十年,曾為國內外多家媒體撰稿旅遊文化、旅遊指南。「眼前沒有世界,心中只有荷蘭」!

攝影:馮俊菲@日朗耙耙

廣東攝影師協會會員,專註人物及旅遊攝影,曾在國內獲得多個攝影獎項。

本文為原創文章或原創編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荷蘭國家旅遊會議促進局及荷樂網擁有文章的使用和發布權,如需授權轉載,請聯繫荷樂網公眾號後台及原作者申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