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間,是人性之劣編織的牢籠

人間,是人性之劣編織的牢籠

余幹人論壇贈書讀書活動

一本書象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2018年4月。

余幹人論壇贈書百餘冊。

我們想,用最文藝的方式,慢慢地陪著你走。

我們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被手機侵佔的時代,還會有人靜坐一隅,讀書... ...

那些收到贈書的親們,一起來,把書翻開,閱讀。

然後,寫下你們的讀書感言,讓我們一起,將書香傳遞。

01

善者無敵——讀《知更鳥》有感

文/胡英開

自從4月16日晚收到《知更鳥》這本書以來,我的心情就一直難於平靜。最開始的感覺是好奇和激動,可是,當我不斷地往後讀下去的時候,我的心情更多的是感慨,嘆息。

下面是草讀快完時的兩天的筆記。

6月11日。讀《知更鳥》已有1個月24天了,頁碼還剩60許。感覺:實在難讀,難在國名、地名、人名,男名、女名,時名、代名,等等都很不容易捋清,細節很難弄懂,具體所指很難抓准。

6月12日。今晚,快閱《知更鳥》至夜深,感慨良多,甚覺遺憾。此書的遺憾之處在於:它僅是挪威的名文;雖然是歷史學的、跨時代的巨著,但是作者不是中國人,所言不是中國事,且容易讓人思維混亂;此書剛剛印刷出版,讀者反饋不多;內容詰屈聱牙,時空跨度錯雜,觀賞性不夠;最讓人不忍卒讀的是:復仇的,槍殺的內容太多,分不清哪一樁正義,哪一起骯髒。

所以,我粗淺地認為:此書不適合發行,尤其是不適合青少年閱讀,國家應該禁止出版,以免混淆視聽,貽害忠良。我讀後,常感嘆,此時的挪威等國一定是:邪氣太重,天災人禍使人苦不堪言!

再想想我們自己的祖國,她已經從災難逐步走向繁榮安定富強,這是多麼值得珍惜的啊!

如果從深層次來解讀《知更鳥》,也許還是可以讀出一些道理來的:人都是為爭氣而生的,人都是為爭氣而活的。正如中國的格言所說:人爭一口氣,樹活一張皮。

當親朋因虛偽奸佞邪惡而遭遇痛苦甚或不幸時,每一個正義善良的人也都會奮起反擊:給予小人或猙獰者致命一擊。

你的言行只要有悖於善良,即使有陰險短暫的得逞,也就避免不了遭到痛擊。邪難道可以壓正嗎?

如果一個世界讓邪惡勝利,那麼這個世界就一定是混亂的,血腥的,不得安寧的,就象《知更鳥》所描繪的挪威等國。

但願挪威以及曾經多難的國家:戰勝邪惡,安定祥和。

雖然我的力量微弱,但是我願意聯合所有的善良,與虛偽,奸佞,邪惡為敵,直到徹底消滅它們。

否則,我的內心不會平靜!

書名:《知更鳥》

作者:(挪威)尤·奈斯博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2月

02

人間,是人性之劣編織的牢籠

——讀《人間失格》

文/江錦靈

若想從此書中喝點心靈雞湯什麼的,請繞道!因為字裡行間流溢著一股「毒汁」。

這並不是一本所謂正能量的書,絕對是一部少兒非宜的小說。它是打著小說的幌子,而描繪的一張劣根人性圖。

所謂小說,往往是作者本人的心靈自傳。我斷定《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心靈自傳,甚至就是自傳。也是我們諸多人的心靈別傳,甚至就是正傳。

小說只是個中篇,一天時間可讀完。人物和情節都比較簡單,一個絕對的主人公,第一人稱,常用的線性敘事,一貫的日本式環境氛圍,又是一兩個男人與諸多女人的零散故事,形而下的,習以為常的道具無疑是酒。

一個人,三張照片,三個人生階段(大致是童年、青年、中年)的真實經歷。作者雖然在「回顧」自己的人生,無意間也吻合了諸多人的人生。這也是許多人讀過之後,產生強烈共鳴的原因所在。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中,這些人又會極力否認更不會實踐小說呈現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可較真分析的話,他們又不由自主(或身不由己)踐行了。

相信讀過的人都會有如此感受:一開始覺得主人公阿葉的舉動不合常理,難以捉摸(甚至就此放下書本,擱淺了閱讀);後來逐漸覺得不無合理性與現實感;再後來,有了認同感,甚至頂禮膜拜。

讀這部小說乃至日本很多的文學作品,一定要大致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地理環境,乃至日本人的共同性情。如此,小說中呈現的情節與氣氛,才會令你會心、點贊。

小說的架構無疑是出彩的,看它的序言與三篇手記的關係,看它的後記與序言、手記的關係:巧妙的提示、無痕的穿插、囫圇的呼應,無不經營到極致狀態。當然,這些多半是在認真讀完全篇之後,回過頭來重溫而領略的。

如果讀得仔細,或多讀幾遍,一定會發現小說的細節描寫也是那般撩人,無不透露出隱喻與象徵意味,成為小說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甚至就是小說本身的主旨體現。比如「手記之一」中寫到主人公一家用餐的場面——

「十來個人排成兩列,相對而坐。作為最小的孩子,我當然是坐在最靠邊的席位上。用餐的房間有些昏暗,午餐時一家十幾個人全都一聲不響地嚼著飯粒……每頓端上飯桌的菜肴幾乎一成不變,別奢望會出現什麼稀奇的山珍,抑或奢華的海味,以致我對用餐的時刻充滿了恐懼。」(這可能還是受翻譯的影響,導致用語較為日常、白話,估計原文描寫更佳。)

上述場景,不就是人生遭遇的各種場景的代表或縮影嗎?那用餐的環境是多麼灰暗,又不可逃避(或許隱喻著人生狀態);那用餐的編製是多麼古板、森嚴(或許隱喻著身處的體制);那用餐的內容多麼乏味、沒有想像力(或許隱喻著生活內容與形式,包括娛樂節目與開會流程等);用餐本身,又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或許隱喻著複印機複印出的日常生活)。

再比如主人公的父親例行給孩子們帶玩具的細節描寫。敷衍、討好慣了的阿葉不敢說出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事實上他也喪失了主動喜歡某種東西的能力,只得交由父親決定。可父親又故作很民主的樣子,不斷地詢問孩子們的願望,要求阿葉選。阿葉不作聲,長兄見機代為發聲,可父親又不樂意長兄為阿葉代選的東西。其實,父親心裡早已內定了包括阿葉在內的所有孩子們的玩具。更可怕的是,阿葉也知道父親的內定,於是趁夜裡,阿葉偷偷在父親的記事本里寫下「獅子舞」(一種面具)的玩具名稱。他這是迎合父親,之後父親果然高興。

細細思忖,上述情節不就是我們的家庭現實與工作現實嗎?比如在現實生活中,一年輕媽媽抱來一孩子,看見的人都會誇讚孩子如何如何,其實是說給年輕媽媽聽聽而已,至於孩子真實情形到底怎樣,那不是重點,也無人關心,甚至媽媽對孩子的觀感,也是一種錯覺,或自欺欺人。更何況那「面具」,有著濃郁且直接的隱喻。主人公阿葉在孩童時期就帶著這個「面具」,乃至一生都在面具下營生。

我們不得不接受一種真相:人間,是人性之劣紡織的牢籠。真相如此,但不等於我們就可以消極人生,關鍵是我們對待真相的態度與策略。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要以人性之良善去減輕牢籠帶來的苦痛,去試著解救這可能原罪般的苦痛。所以才有了藝術、宗教等,太宰治寫出《人間失格》等小說,不也是一種救贖的方式嗎?只是從反面施力罷了。

《人間失格》看似一個頹廢哀婉、不知所云的中篇,卻是內涵充實的,節奏張弛有度的,描寫節制而緊湊的小說。或許我們要以酒兌開來閱讀。我不會飲酒,只能以茶代酒。

書名:《人間失格》

作者:(日)太宰治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8月

讀書之所以是一種樂趣,並不在於作者告訴你什麼,而是因為讀書使你積極思考。

同一本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和解讀,你的感言又會是怎樣的呢?

03:12

文藝,余幹人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余幹人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余幹人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