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透析巡視反饋新詞之五:「溫差」,政策紅利的「絆腳石」

透析巡視反饋新詞之五:「溫差」,政策紅利的「絆腳石」

一些地方和單位在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越往下越「冷」,擺花架子、做樣子,或拖延或敷衍,導致工作落實力度層層衰減,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溫差」,政策紅利的「絆腳石」。

03:12

日前,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黨組的巡視反饋意見指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有「溫差」。

甘肅省華亭縣、和政縣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方面弄虛作假、增加貧困戶負擔;5個省的9個市縣有37個污染防治項目未按期開(完)工或建成後閑置;福建省、重慶市59家單位在市場經濟活動中違規設置地域限制條件……審計署6月30日發布審計公告明確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落實脫貧攻堅、污染防治、「放管服」改革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些地方和單位在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越往下越「冷」,擺花架子、做樣子,或拖延或敷衍,導致工作落實力度層層衰減,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自欺欺人的不作為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落實,從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工作方面講,就是抓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實。然而,在一些單位和部門,特別是基層領導幹部身上,上熱下冷的「溫差」現象卻仍時有發生。

遇事一「拖」再拖,把上級要求「疾風暴雨」拖成了執行時的「綿綿細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習慣用「拖字訣」解決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寄希望於把「熱浪」拖成「冷飯」,以為時間一長、熱度一降,就能「相安無事」。

「不存在違法掩埋化工廢料問題。」兩年前,中央環保督察組將江蘇省泰興化工園區有關企業在長江岸邊非法掩埋化工廢料問題移交當地處理時,泰州市有關部門如此反饋上報。兩年後,群眾關於掩埋化工廢料問題的舉報又起。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到達泰州當日便調來挖掘機,對群眾舉報區域隨機選點進行試探性挖掘。僅僅數鏟之後,半米左右的沙土層之下就現出黑色的化工廢料,刺激性氣味強烈。

「明知違法大量掩埋化工廢料,卻無動於衷;明知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卻對督察組百般隱瞞。」生態環境部點名批評了江蘇泰興環境污染整改問題。

搞花拳繡腿「表面落實」的也不在少數。一些單位部門的領導幹部表面上對落實決策部署態度堅決,拍著胸脯表態,但落實工作時,卻不拿出實際舉措,不下真功夫,反倒在各類工作檢查中費盡心思做表面「包裝」。

內蒙古自治區於去年9月啟動了全區脫貧攻堅交叉檢查工作,各旗縣抽出20人左右的檢查組對貧困旗縣進行交叉檢查,但有些地方幹部卻打起了歪主意。

「你說認識我,我就幫你搭牛棚。」自治區某旗在檢查前把上千名幹部派到村裡,教老鄉回答問題,有扶貧幹部如此囑咐貧困戶記住自己的名字。不僅如此,為應付群眾滿意度測評,檢查組當天抽完需要入戶的村子後,這些幹部還連夜給需要入戶的貧困戶發錢。平時不做功課,臨考「惡補」,表面上是完成了扶貧工作,實則都是「只開花不結果」的假象。

比起假落實、不落實,搞「選擇性落實」則是更多「懶政」者善用的「欺騙手段」。今年3月,湖南省懷化市委巡察組向該市規劃局黨組反饋了巡察「回頭看」意見,其中就指出市規劃局黨組對市委要求整改的問題選擇性整改、敷衍整改:市委市政府多次要求規劃解決好隨意調整容積率、小產權房等歷史遺留問題。該局黨組特別是主要領導認為不是自己任上的事,強調客觀原因的多,從自身找原因的少,就誰牽頭處理該問題局黨組成員也是相互推諉,不但不能為市委市政府排憂解難,反而添堵添亂。

有學者提出,正是由於某些地方的單位部門在落實重大決策部署中「挑肥揀瘦」,容易落實的就落實,遇到歷史遺留問題等難解決的「硬骨頭」就退避三舍,致使政策「最後一公里」遇阻,政策紅利流失。


「中梗阻」和「跑偏漏」

政令執行「中梗阻」「跑偏漏」,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熱下冷存在「溫差」的問題並非新近有之,老問題為何屢屢出現新變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杜治洲認為,缺乏履職擔當是最重要的內因。一些地方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人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認識不足,行動上出現偏差。

甘肅省委原書記王三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他看來,對中央的決策部署、政策措施,開一次會就是貫徹,發一份文就是執行,造一篇「高大上」的總結報告就是落實。2014年至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對祁連山生態保護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後,王三運每到一地都強調環保問題的重要性,提起要求更是「口號響噹噹」。但在實際工作中,他既沒有到問題嚴重的地區去調查研究,也沒有認真督促相關部門抓好整改落實,更沒有對相關領導幹部進行嚴肅問責。面對持續惡化的祁連山生態環境,王三運還信誓旦旦地說:「該做的批示我批了,該開的會我開了……我已經努力抓落實了。」

本領不強、業務能力不過關因素也不可忽視。對此,福建農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平認為,當前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全面進入新時代,對黨員領導幹部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但有些黨員領導幹部在貫徹落實上還是習慣於過去的舊框框、老套套,因此在遇到新形勢,面臨新難題時,分析不出原因,拿不出對策,一定程度上也造成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不著地、見不著效。

有些領導幹部在抓重點工作時存在功利思想,僅僅因為某些長遠規劃落地見效不快,其「功不在當下」,就棄之如草芥,轉而投入到對自身政績與提拔「有益」的項目工作中去。

「花了上百億財政資金的全市工程,市長說上馬就上馬,既沒有開市民聽證會討論,也不聽專家學者的意見,到處開挖,處處都是工地、條條道路都堵車。」談起多年前江蘇省南京市委原副書記、原市長季建業在任上耗資達180億元主推的全城雨污分流工程,仍可以聽見南京市民的抱怨和意見。而該市住建部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幹部也坦言,城市污水處理廠和主管道這些「大動脈」沒建好,小街小巷的「毛細血管」就全面鋪開,就算建好了也沒法立刻投入使用。

「從公布的案例來看,除少數領導幹部自身問題外,一些地方和部門之間存在的特權思想、本位主義,也導致彼此步調不一致或協調不力,從而出現『末梢漏斗』現象。」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金曉東說,「政策落實『一直在路上』,人民群眾的期盼成了空盼。」


政策落地需「恆溫」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本輪中央巡視反饋後,各被巡視地方、單位一把手相繼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落實中央巡視組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明確要求深入查找和解決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存在的問題,在強化整改落實上見真章、動真格、求實效。有學者認為,上述被巡視地方、單位反應迅速,從一把手抓起,堅持問題導向,向內刮骨療毒的舉動,為各地消除政策落地「溫差」作出了示範、提供了榜樣。

河南省社科院政治與黨建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建新表示,當前面臨著改革攻堅期、經濟調整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的疊加效應,履職盡責、做好工作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特別是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剩下的多是難啃的「硬骨頭」,迫切需要廣大幹部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敢於擔當的精神和勇氣,直面矛盾和問題,主動作為,大膽開拓。

一些地方正在進行有益嘗試,如重慶市銅梁區研發運用工作清單管理大數據平台,深入治理黨員幹部「軟、懶、散、癱」,提高幹部執行力。該區黨委書記唐小平說:「破除『溫差』,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應主動扛起責任,把優化政治生態與激發乾部狀態結合起來,創新管理辦法,提升黨員幹部工作實效,確保政策在基層一線落地生根。」

完善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對不擔當不作為者嚴肅問責,讓埋頭苦幹者、勇於擔當者「上」,讓為官不為者、敷衍了事者「下」,同樣顯得重要。

天津市開展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三年行動,全市上下掀起「問責風暴」,今年1至6月份,全市共查處不作為不擔當問題1017起,處理1404人;7月份又對倪祥玉等8名市管幹部不作為不擔當問題進行嚴肅問責並公開曝光。與此同時,該市還制定出台《關於充分調動幹部積極性激勵擔當作為創新競進的意見(試行)》,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容錯糾錯、澄清保護、監督問責四項機制,旗幟鮮明保護擔當者、支持幹事者、寬容失誤者、問責不為者、懲戒違紀者,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讓幹部切實把時間精力用在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消除落地的「溫差」,保持「恆定」的溫度。(中國紀檢監察報實習記者 楊心怡 通訊員 陳寶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紀檢監察報 的精彩文章:

今天我們怎樣做父親
自查自糾表牽出自己貪腐案

TAG:中國紀檢監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