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又一個風口來了:搶政府訂單,巨頭紛紛布局智慧城市

又一個風口來了:搶政府訂單,巨頭紛紛布局智慧城市

Smart planet(智慧地球)幾年前頻繁見於各大公司的郵件,現在已然渺無蹤影,而取而代之的則是 Smart city(智慧城市)。

而事實上,智慧城市已經成為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華為、京東、平安科技、科大訊飛、浪潮、英特爾等大廠紛紛布局的新賽道,並且在這個領域還活躍著商湯科技、雲天勵飛、依圖科技、雲從科技等一大批新興的獨角獸企業。

03:12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目前已有290個城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並有超過300個城市分別與BAT、華為以及三大運營商等優秀的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運營服務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儼然遍地開花。

一幅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布局版圖正在悄然拉開。

為何巨頭扎堆布局智慧城市?

城市病

內陸城市人口紅利在移動互聯網經濟的強大集聚效應下,被刺激出全新的動能和勃勃生機,與此同時,城市供給與城市需求處在不匹配的狀態,城市病表現得最為突出,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供水不足、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秩序混亂、供需矛盾加劇等等,這為智慧城市奠定了最為牢固的現實基礎。

但僅僅有這些因素不足以刺激BAT的相繼湧入。

技術積累

從具體的應用上來講,智慧城市涉及智能安防、政務雲、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醫療以及智慧能源六大板塊,當國內以BAT為代表的AI、IoT、雲計算、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等技術發展起來以後,參與智慧城市則容易得多。

然而,智慧城市建設不是在分領域建設上戴個智慧的「帽子」,智慧城市是一個跨系統交互的大系統,是「系統的系統」——這導致小規模的企業進入不了這個門檻。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華為、京東、平安科技這些公司由於在AI、IoT、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建制早、投入多、人才濟濟,則相應地在頂層設計、硬體軟體、系統集成、網路運營方面獨佔優勢,且已初步形成平台效應。

政策支持

一位從事智慧城市技術研發的專家透露:

「互聯網公司受政策影響比較大,因此會緊跟著政策走。國家這些年提的『科技強國』、『網路強國』、『智慧社會』的口號,其實是巨大的信號。移動互聯網紅利即將消失,抓住新的市場是必然選擇。

現在許多政府都願意投入資金在這張名片上。」

「天時、地利、人和」,他們來做智慧城市業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各家布局智慧城市進度及相關團隊情況

從整個市場來看,各大廠商成為了智慧城市的建設承載體,而政府在其間扮演的角色主要在於牽頭與管理。雷鋒網根據實際上各家在做的業務,分別提煉出了他們的重點與核心板塊(即關鍵詞)。

目前阿里巴巴運營智慧城市業務的主力是阿里雲ET大腦團隊,主要集中在ET城市大腦、ET工業大腦、ET農業大腦、ET環境大腦、ET醫療大腦、ET航空大腦等領域。

早在2016年阿里雲就首先提出ET城市大腦的概念,用人工智慧技術優化城市的管理,從交通領域入手,深入城市規劃、醫療、治安等多方領域。

但ET城市大腦並不等同於傳統的智慧城市理念。

以往的智慧城市更關注硬體建設,例如攝像頭等,但單一的硬體投入解決不了城市問題,一個電線杆上可能加了10個攝像頭,但攝像頭的數據卻只能沉睡、無法產生價值。就像河流孕育城市、鋼筋水泥誕生紐約一樣,大數據是城市發展的戰略性資源,計算能力是城市新的發展動力。

實現杭州城市大腦的第一步,是將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連接散落在城市各個單元的數據資源,打通「神經網路」。杭州城市大腦涉及的數據量巨大,僅視頻攝像頭就有5萬多路。

ET城市大腦計算平台採用飛天操作系統,飛天(Apsara)是由阿里雲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它可以將百萬級的伺服器連成一台超級計算機,提供源源不斷的計算能力。

以信號燈為例,自從在杭州蕭山試用取得顯著成果以來,杭州市已有128個信號燈路口由城市大腦掌管,其中在杭州主城區,城市大腦調控了24個莫干山路區域紅綠燈,通行時間減少15.3%。

除杭州外,ET城市大腦已經落點到了更多城市,包括蘇州、衢州、澳門等。

2018年7月4日,阿里雲ET城市大腦發布大規模視覺計算平台「天擎」——這是繼天曜、天鷹、天機後,ET城市大腦的第四款AI視覺產品,能夠支持大規模、高並發的視頻實時分析需求。最值得關注的是,「天擎」擁有超強性能,能用1分鐘把16小時視頻翻譯成二進位語言。

在城市大腦項目中,計算機視覺無疑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戰的部分,阿里巴巴機器智能實驗室視覺計算團隊由華先勝負責,華先勝還擔任阿里巴巴機器智能實驗室副主任,他是視覺識別和搜索領域的國際權威,曾擔任 ACM Multimedia 等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他還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IEEE Fellow、ACM傑出科學家、2008年度MIT TR 全球 35 位 35 歲以下的傑出青年創新人物。

目前百度負責這方面業務的是智慧城市事業部,隸屬於百度AIG事業部,屬於AI商業化體系的一部分。

百度AI商業化的打法是「兩端一腦一雲」,智慧城市項目基本上圍繞AI能力展開:

1、自動駕駛(端);

2、智能生活家居(端);

3、百度大腦(腦);

4、智能雲(雲)。

為此,百度提出了「AI CITY」(新一代智慧城市)的口號。具體業務上,百度主要依靠自動駕駛系統和百度地圖的數據能力。

百度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來源:百度官網

此前,科技部公布國家將依託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這表明百度Apollo(阿波羅)平台開放無人駕駛技術獲得國家政府層面的支持。在智慧城市遠景規劃中,無人駕駛可能是最為關鍵的部分之一。

目前,Apollo生態已聯合了119家來自汽車和技術領域的全球合作夥伴,其中不乏寶馬、福特等國際車企。Apollo有一個重要的產品叫apollo pilot,這個產品是apollo的核心,覆蓋中國最大的交通場景(百度聲稱其具備中國最大的交通場景資料庫),覆蓋私家車、共享車、貨運車和公交車輛。Apollo pilot可以符合駕駛者在環形路、泊車,還包括在高速路上等超過170多種的場景。

另外一點,百度地圖雖然不直接控制汽車,卻是無人駕駛落成現實的點睛之筆。2017年底,百度地圖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百度地圖慧眼中規院聯合創新實驗室」,助力「千年大計」雄安的城市規劃。

百度地圖慧眼提供位置大數據、路況大數據、地理大數據等多維度數據內容,最新數據顯示,百度地圖的路網數據也已覆蓋全國375個城市,市內道路覆蓋率達99%,城際道路覆蓋達99.9%。

截至目前,AI CITY 在與青島、重慶、陽泉、北京市海淀區、雄安新區等城市及地區打造了一批示點項目,近期計劃落地無錫市智慧交通項目。

AIG事業部目前由高級副總裁王海峰負責。王海峰是AI技術平台體系(AIG)總負責人,兼任百度研究院院長。而具體操作上,智慧城市業務由百度副總裁、AI商業化和百度智慧城市事業部負責人楊濤負責,其在2017年10月加入百度前在微軟任職副總裁,負責智能雲端和數據化轉型等業務。而在出任百度副總裁後,楊濤的核心任務則是推動百度AI商業化落地,把百度AI技術、演算法、雲端運算等能力落地進入產業。

目前騰訊互聯網+合作事業部在牽頭踐行該公司智慧城市業務。

據官網顯示,騰訊互聯網+合作事業部整合、開放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LBS、支付、安全等基礎技術能力,賦能政務、人社、警務、醫療、製造業、金融、旅遊、交通等諸多社會領域。

人工智慧:涉及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主要有騰訊覓影、騰訊慧眼、騰訊優圖、騰訊AI Lab

雲計算:涉及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應用,主要有騰訊雲、騰訊慧聚、騰訊熱力圖、麒麟系統、鷹眼盒子

服務升級:涉及查詢服務、智能服務等,主要有微信智慧醫院、騰訊微校、微信城市服務、微信公眾號、小程序

生態:涉及投資合作,主要有眾創空間、騰訊開放平台、微信開發者生態、騰訊產業共贏基金

作為騰訊首個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醫學領域的產品,「騰訊覓影」具備AI醫學圖像分析和AI輔助診療兩項核心能力,與國內一百多家頂尖三甲醫院達成了合作。基於騰訊覓影在AI+醫療探索上取得的突破,國家科技部明確依託騰訊承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目前已發布乳腺腫瘤篩查AI系統、國內首個結直腸腫瘤實時篩查AI系統等。

騰訊覓影團隊由50多位博士以上學歷人工智慧科學家,400多位AI應用工程師以及數名醫療專家和產品經理組成。騰訊覓影擁有價值數億的GPU計算集群,支撐著深度學習網路的快速迭代,單個檢查超過500張圖片,6s即可運算處理完成。

此外在交通領域,「騰訊乘車碼」從公交、地鐵、鐵路,向長江索道的立體化縱深發展,全方位覆蓋用戶生活的「0-1-3-5-7」騰訊智慧交通(0公里:停車場無感支付;1公里:共享單車;3公里:騰訊乘車碼乘公交;5公里:滴滴打車;7公里:騰訊乘車碼乘地鐵;城際:微信支付接入12306)布局日漸清晰。

馬化騰曾為「騰訊智慧城市項目落戶江蘇」站過台,而真正負責執行的是騰訊互聯網+合作事業部,負責人是騰訊互聯網+副總裁張巍。百度百科顯示,張巍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獲工學碩士學位,全面負責騰訊集團在互聯網+業務側的產品與商務合作。

華為將智慧城市作為重點業務投入方向之一,在智慧城市領域投入人力超過5000人。

目前這一業務由華為公司戰略部副總裁、全球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總經理鄭志彬負責。

生態圈建設方面,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在今年7月底公布一些數據:

30家智慧城市領域的核心夥伴;

1100多家解決方案夥伴;

在全球投資建設了13個開放實驗室;

與合作夥伴孵化24類100多個聯合解決方案。

僅在2017年,華為就參與了北京、深圳、敦煌、濰坊、益陽等48個智慧城市項目。

以湖南益陽市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例,華為通過ICT技術實現規劃、建設、標準、管理、運維5個統一,藉助華為FusionSphere雲平台、FusionInsight大數據平台、OceanStor18000V3高端存儲、KunLun小型機、FusionSever伺服器構建統一雲平台、大數據平台,實現全市統一的基礎設施資源池,打造了新型智慧城市「益陽模式」。

華為提出了「智慧城市神經系統——城市運營中心(IOC)」的概念,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與城市場景深度融合。IOC系統,包括展示城市基本情況和經濟、交通、安全等的重要指標,實現對城市細節信息的全面查詢,華為的物聯網(IoT)平台,能提供操作系統LiteOS,以及標準低功耗廣域(LPWA)窄帶IoT技術(NB-IoT),實時收集城市的運行狀態。

目前華為「2012實驗室」旗下有很多以世界知名科學家或數學家命名的神秘實驗室,包括香農實驗室,高斯實驗室、謝爾德實驗室、高斯實驗室、歐拉實驗室、圖靈實驗室等。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曾指出諸多AI實驗室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據華為官網資料顯示,負責集團智慧城市業務的鄭志彬還是華為首席智慧架構顧問、首席網路安全顧問,兼任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網路與信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科技部863十二五「中國雲」專項組專家。

京東金融城市計算事業部主要負責京東集團在智慧城市的業務布局。

2018年2月4日,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內部表彰會上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京東金融將在今年組建一個全新的事業部——城市計算事業部。他表示京東金融將不惜一切代價建立科技領先優勢。隨後他們就把微軟亞洲研究院城市計算領域的負責人鄭宇挖過來了,目前鄭宇擔任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城市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及城市計算研究院院長。

城市計算事業部目的是把服務金融機構的成熟的B2B2C商業模式應用到智慧城市建設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城市裡的交通、規劃、環境、能耗、商業和公共安全等問題。

2017年, 京東金融累計服務客戶數量已超過4億,整體實現了超過百億的營收,並且實現了獨立分拆和單季盈利。而其在城市業務上,為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環保部、水利部、交通部等多個中央部委及北上廣深30多座城市地方政府提供技術服務,高校開展合作。

城市計算平台——使用共享自行車的軌跡檢測車輛非法停車事件,來源:

京東金融官網

京東金融目前提供了在底層雲架構之上的「城市計算平台」,該平台的核心功能在於:提供了大數據時空化分類和檢索的標準,以及基於時空大數據進行城市計算的演算法模塊和生態應用介面。

公開資料顯示,鄭宇提出了「城市計算」的理念,是城市計算領域的先驅和奠基人,他在 2013 年被《MIT 科技評論》評為全球傑出青年創新者(TR35);2014 年,由於他主導的城市計算具有巨大的商業前景和改變行業格局的潛力,他被《財富》評為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

在平安科技內部,「智慧城市」與「金融、醫療、汽車、房產」該公司著力打造的五大生態圈。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平安集團承諾年收入1%投入創新科技,未來10年將累計投入1000億。人員配置上,平安科技有超過4000名專業IT技術人員和管理專家組成的高級研發團隊。

儘管平安是綜合性金融公司出身,但其有30年行業經驗,超400個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準確率都非常高,在2016年就實現全球首個6分鐘完成刷臉放貸;擁有8大數據中心以及深度學習的集群雲平台,擁有十萬億級的交易規模、億小時級的電話語音,數據量極為豐富;平安科技還擁有由眾多高科技人才組成的「平安腦」團隊。

平安人臉識別正式落地深圳機場

平安科技COO胡瑋透露,平安科技將運用自身五大核心技術——生物識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雲來引領城市發展轉型,推動建設智慧、智理、智效的「智慧城市雲」。智慧城市雲平台服務領域涵蓋財政、醫療、安保、健康、醫保、社保、社區、房產、教育、養老等方面。

據了解,平安科技CEO陳立明總體負責這項業務,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平安科技總經理助理兼首席產品官區海鷹、平安科技首席技術官兼總架構師方國偉是其現有團隊成員。

在每年科大訊飛的財報里,「智慧城市」與「教育領域」的業務收入都會單列出來,以2017年為例,兩者佔總營收的比重之和為55.04%,可見份額之重。

該公司的智慧城市業務主要包含智慧城市行業應用和信息工程,其語音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在互聯網+政務、時空雲平台、BIM平台、大數據平台、視頻分析、精準扶貧、智慧工會、智慧旅遊、智慧檔案、智慧管廊、智慧交通、智慧養老等方面的具體應用非常多。

2010年,科大訊飛率先對外發布語音雲,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項人工智慧技術。圖為科大訊飛語音技術體系,來源:

科大訊飛官網

根據科大訊飛智慧城市事業群2017-2018總結計劃會暨表彰大會了解到,其智慧城市業務連續5年超額完成業績目標

《科大訊飛2017年度報告》中的「智慧城市」業務收入,來源:科大訊飛

雷鋒網查詢了《科大訊飛2017年度報告》,報告顯示:

「科大訊飛已在教育、醫療、司法、智能服務、智慧城市等行業領域全面布局,並在消費者領域推出從手機應用、到智能車載、智能家居、智能終端等多種產品。

公司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營銷渠道和服務網路,設有營銷大區 25 個,簽約渠道 425 家;與三大運營商、金融機構、手機、家電、汽車等行業領先企業實現了廣泛戰略合作。」

新型智慧城市業務在政務、教育、金融、石油石化、交通等多個行業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精品工程。經查,其包括:安徽省委省政府濱湖中心(12.7億)、合肥高鐵南站(5297萬)、合肥濱湖中心1-3#樓 (1.65億)等案例。社區服務機器人小途已在社區中試點,月均服務近3000人次。

目前這一業務的負責人是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張友國,智慧城市事業群副總裁姜殿洪、智慧城市事業群副總裁許朝兵、智慧城市事業群內核研發部總監譚昶、智慧城市事業群營銷總監程效根是其團隊成員。

浪潮集團的智慧城市策略首先是讓政府上雲。

根據此前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的公開演講,雷鋒網基本整理了浪潮在這塊的4個思路:

1、智慧城市的建設要在當地建設雲計算中心,將各個行業搬到雲上;

2、要整合政府各部門數據,形成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形成數據大腦;

3、政府要選擇優秀企業作為智慧城市運營商,藉助社會資本投資建設;

4、通過本地化的雲服務、大數據和智慧城市運營,城市運營商幫助政府達到本地化獨具特色的智慧城市目標。

在2018財年大會上,浪潮發布了雲計算戰略3.0,將以每年增長30%以上的研發投入,在全球建立領先水平的研發隊伍,重點打造浪潮雲。此外浪潮雲在2017年11月發布了合作夥伴「雲行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30億元,發展8000+合作夥伴。

浪潮主推的「智慧城市大腦」主要基於「一平七通」:數據匯聚和計算平台,便民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公共安全一網通、和諧社會一格通、市民辦事一站通、智慧金融一貸通和愛城市網一點通7個通建設,逐步擴展到民政、教育、旅遊等方面。

截至目前,浪潮已積累53PB高價值數據,梳理政府數據目錄48萬餘個,為寧夏、山東、內蒙古、遼寧等52個省市提供政府數據運營服務,完成71個部位系統目錄對接。

目前,這一集團戰略放在了浪潮雲部門,由浪潮雲董事長兼CEO袁誼生親自領軍。袁誼生在IT行業從業30多年,是技術專家向高層管理者成功轉型的優秀典型。他參與或主持起草了近10項國家技術標準,他先後負責了集團通訊、稅控收款機、市場運營等業務。

英特爾首次披露「智慧城市」戰略,還得追溯到2015年。英特爾方面認為,智慧城市是基於物聯網和雲計算架構融合出的、針對城市各個方面實行智慧化管理的方案,而其中物聯網是智慧城市的精髓所在。

業務上來看,英特爾在美國聖地亞哥的建設案例可以說明其對物聯網的重視。聖地亞哥已經在全市部署智能網路,以優化交通和停車系統,並改進能源管理體系。智能網路包含3200個智能感測器節點,這些節點可以把街燈轉換成互聯設備。該系統應用英特爾物聯網技術、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和Wind River軟體,從而能夠收集大量數據,並且幾乎實時生成智能分析。

英特爾在MWC 2018宣布和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和汽車廠商豐田達成合作關係,為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提供5G技術支持,讓東京變身為一個5G智慧城市

數據顯示,自1991年以來,英特爾投資已在57個國家和地區對1530多家科技公司投資近123億美元。226家英特爾投資組合公司成功上市,435 家公司參與併購。自1998年開始在中國投資,英特爾投資已向140多家中國技術創新公司投資超過19億美元,40家公司成功上市或被收購。主要投資領域為智能硬體、物聯網和雲服務領域。

據可查資料,智慧城市業務目前由英特爾智慧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總經理Sameer Sharma負責。

除了這些巨頭型公司紛紛搶灘布局智慧城市,科技初創公司也不甘落後。2018年7月,《南華早報》報道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和依圖科技紛紛進軍東南亞的主要市場,為國產的人臉識別應用建立灘頭陣地。由於人口眾多和集中式的身份資料庫,中國在人臉識別技術上居於領先,基於生物識別的計算機應用程序自動從數字圖像資料庫識別出個體,現在正被公共安全部門廣泛使用。

此外,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金山雲、海康威視、雲天勵飛、同方股份、神州信息等都在加大布局。

對智慧城市多重思考:政府的理性認知與廠商間的暗中較勁

政府招商引資:資源置換的方式比較片面

事實上,智慧城市著實不是一個省錢的項目。動輒投入數億,甚至幾十億;動輒架設幾千個監控攝像頭,幾萬個感測設備,其「燒錢」的節奏一點不比互聯網公司遜色。

任何一位市長在下決心建設智慧城市之前,也先要看看自己的財政預算,有沒有底氣去印這張城市名片。

除了財政實力之外,政府部門也要避免自我設限。業內人士告訴雷鋒網,有些地方政府理解智慧城市就是引進大企業,規劃片區發展產業園,做資源置換。實際上,這種做法比較錯位:

因為在更重要的教育、醫療、交通、安全等問題上,專業公司在第一輪沒有發揮作用

這對智慧城市的建設算是自我設置障礙。

廠商之間競爭激烈:以「數字杭州」項目為例

當前,騰訊旗下微信中的「城市服務」已在廣州等多個城市上線,而阿里旗下螞蟻金服也同樣早早在支付寶中加入了「城市服務」入口,雙方競爭較為激烈。

2018年3月,科大訊飛在深交所互動易平台宣布:

科大訊飛作為唯一的智慧城市廠商主導了「數字杭州」(「新型智慧杭州」一期)發展規劃設計,從基礎設施、政務服務、民生服務、社會治理和產業經濟五個方面進行整體規劃」。

科大訊飛在深交所互動易平台回答該問題,來源:深交所

尷尬的是,這個項目只有科大訊飛一家中標,金額據傳有50億。

如此大的項目,卻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也側面說明競爭的殘酷性。

北上廣深已經成為絕對一線大城市,杭州、武漢、成都、重慶等在未來幾年都會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而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華為、京東、平安科技、科大訊飛、浪潮等等這些大廠的布局也會迅速跟進,未來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其實,智慧城市的競爭就是數據資源的競爭,數據的競爭其實主要涉及到政府部門間開放協作的問題,處理好了這一塊,並創造更加創新、更以人為本的技術手段,才能在智慧城市較量中把握先機,獲得更多發展主動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Nvidia專家加入引領變革,三星創新的自研GPU要威脅高通和蘋果?
一窺 ACL 2018 最佳論文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