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版「人造生命」問世!

中國版「人造生命」問世!

人類能否創造生命?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體,引發轟動。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完成了將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具有完整功能的單條染色體。

這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干預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體,引發世界關注。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覃重軍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今天,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自然科研中國區總監保羅·埃文斯評論,這篇《自然》論文全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顯示了中國在建立可持續科研生態體系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重大成果,這也為探索生命起源與進化重大基礎科學問題開闢了一個新方向。

在生物學教科書中,自然生命體分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含有多條線型結構的染色體,而原核生物通常僅含有1條環型結構的染色體。研究團隊以具有16條染色體的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為原型,歷經四年攻關,通過十五輪染色體融合,最終成功創建了只有1條染色體的釀酒酵母菌株,這也是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左為研究團隊將16條染色體融合成的單條染色體

該成果研究團隊負責人覃重軍介紹,把16條染色體上的所有遺傳信息放在一條上,在這裡可以看到染色體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但是細胞生長跟原來一模一樣,功能也幾乎都是一樣的。從基礎研究的角度來說,造出了一個簡約化的生命體。

03:12

↑覃重軍在介紹科研成果。(記者沈慧攝)

染色體攜帶了生命體生長與繁殖的遺傳信息,釀酒酵母是研究染色體異常的重要模型,1/3基因與具有23對染色體的人類基因同源。該研究成果不僅顛覆了染色體三維結構決定基因時空表達的傳統觀念,還建立了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之間基因組進化的橋樑,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來自中科院的消息顯示,單染色體酵母的「誕生」,連同我國科學家參與的酵母染色體全人工合成工作,是繼20世紀60年代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tRNA之後,中國學者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學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基礎問題,即建立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之間基因組進化的橋樑。這是合成生物學「建物致知」理念的生動體現,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其他人都在看

編輯 / 李劼

來源 / 經濟日報(記者沈慧)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優質小麥闖三關:今年夏糧在資源、加工、效益方面推進改革
業內人士熱議漁業發展:漁業要大更要強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