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恆星計劃戴森球理論,為何如此瘋狂?

恆星計劃戴森球理論,為何如此瘋狂?

太陽表面溫度平均6000℃左右,日冕中可以達到100萬℃,但那只是少許粒子作用產生的溫度,整體上太陽表面散發熱量並沒那麼厲害。

太陽因為核心區核聚變的關係,不斷地向外釋放能量,但是因為體積的龐大、質量引力高,能量和光子是緩慢地向外釋放的過程,不過泄漏出來的這些能量依然使得太陽十分炙熱,即便是表面的物質也被電離,形成帶正電的元素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等離子體。由於帶電和劇烈運動,高能粒子束撞擊在物體表面的時候,會發生能量的傳遞,使物體生物。

03:12

太陽內部輻射出來的能量也催動太陽表面形成日冕等結構,日冕由很稀薄的完全電離的等離子體組成,其中主要是質子、高度電離的離子和高速的自由電子,因為攜帶能量高,溫度可高達100萬℃,但是因為日冕的稀薄和太陽表面積的龐大,整體上太陽表面的溫度卻低得多。不過日冕種粒子溫度為什麼那麼高科學家也還沒有完全解釋清楚。

所以,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設想:戴森球,利用直徑2億公里的球殼體包裹恆星,近距離攝取利用恆星釋放的能量。

就目前來說,人類所利用的能源形式大都離不開太陽,化石能源固定的能量來源於太陽,潮汐能源來源於水體的流動,也還是離不開太陽,太陽能、風能也是如此。只有核裂變是利用元素的裂變產熱,但是效率較低,大約不到40%,太陽能、風能更不必說。因為人類發展的需要,化石能源漸漸難以供應人類的消耗,由其帶來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可替代的能源,其中可控核聚變是最高效並且清潔的能源之一。

然而目前的人類科技還難以控制核聚變的反應速率,實驗室內最多進行120秒左右,無法作為穩定的能源供給設備。而太陽作為恆星卻在源源不斷地向外釋放著能量,奈何也不能大規模利用,太陽能電站等的建設和運營成本也並不很低。而在太陽附近建造人工天體收集能源,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建造成本也是人類不能承受的。

要包裹恆星,至少需要建造一個超過恆星表面積數倍的殼體,僅僅是如此就需要拆掉成百上千的岩石行星,是人類不能想像的繁雜工程,因為引力的關係,戴森球的材料必須經過特殊處理,能夠承受恆星的引力而不斷裂崩潰,要知道大型天體在宇宙中都是以球形存在,戴森球可能也不例外,巨大的質量能夠是其自身崩潰坍塌,這樣看來拆行星建造也不行。需要用到人類尚不能理解或製造的超強度、超耐高溫的材料,還得實現對恆星能量的吸收轉化,怎麼看都是一個巨大的腦洞,在人類對恆星的觀測過程中,也從沒有發現這樣的玩意兒。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生命進化和發展的是必然性的,所有人類才會越來越聰明?
動物世界弱者病者都會被死亡淘汰,那為什麼人類社會無論優劣都可以生存?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