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蒼路蟻痕》:在平實的文字中品味赤誠情懷

《蒼路蟻痕》:在平實的文字中品味赤誠情懷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蒼路蟻痕》是一部自傳體文學作品,凝墨于軍旅生涯的經歷與感受及軍事元素在人生第二戰場所產生的酵母效應。書中記敘與戰友、師長的尋常交集,雖無生離死別之波瀾起伏,但脈脈深情涌動其間,尤其輾轉漂泊邂逅的戰友,樁樁往事樸實而深邃。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箭出猶聞弦音錚

——讀張健新著《蒼路蟻痕》

章熙建

人生如挽弓射箭,或一矢中的,或蓄勢再發,永不停歇。捧讀張健新著《蒼路蟻痕》(鳳凰文藝出版社),油墨噴香,真情雋永,我彷彿聽到響箭既出,綳張的弓弦仍錚錚作鳴。

《蒼路蟻痕》是一部自傳體文學作品,凝墨于軍旅生涯的經歷與感受及軍事元素在人生第二戰場所產生的酵母效應。著者張健是我當戰士報道員時的宣傳股長,於我既是領導更是老師,故而讀來猶如幕幕經典回放,感動如初而感悟尤深。

開卷讀而有味,掩卷思而有悟,叩擊心扉的是軍人血液奔涌的忠誠。讀到海防團一章,我腦海深處倏然跳出一段記憶。那個盛夏8月末,部隊從抗擊颱風的海堤前線回撤,抑或連日晝夜奮戰超消耗所致,瘦弱難撐的張健股長終於病倒。記憶就定格在那一幕:團部蘇式營房的平房裡,張健平卧在木板床上,盛夏時節仍身蓋兩床軍被,額頭敷蓋疊成窄條的濕毛巾。那一刻,看得我心裡都彷彿沁出汗來。然而,面無血色的股長卻仍在口述腹稿,有的字句甚至是牙齒上下磕碰的嘎吱中擠出的。一晝夜突擊,抗颱風搶險政治工作戰役小結初稿出爐,股長讓謄抄人手一份,又帶著幹事們用一整天時間細細打磨。

材料上報省軍區很快被加按語轉發,那是張健勉強脫離病榻,踉蹌步入辦公室的第一天。大家都在為戰果而歡欣鼓舞,可股長卻伏在辦公桌上靜默無語,只聽得筆尖摩擦稿紙的「沙沙」聲響。性情活躍的徐幹事探頭說股長又在謀劃新篇啦!股長苦笑答曰:「老篇尚存瑕疵,何來新篇謀劃喲?」多年後追憶刻骨銘心的往事,我打趣說您那場高燒沒把腦細胞燒成炭,反而煉出一串思想火花來!老股長謙遜笑說,其實就是擠牙膏功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哩!這就是張健軍旅錘鍊並秉持的箭在弦上精神。從人武部政工科長轉業,先後擔任南通市港閘區委辦公室主任、組織部長和區委副書記、區政協主席,勤勉無時不浸潤於前行足跡。

於此,我油然想起一件往事,那年參加考核組到海防一連驗收一專多能訓練成果,下車後才發現軍帽落在辦公室,平素溫和的股長用嚴厲目光盯我好一會兒,猛然一把捋下自己頭上的軍帽,重重地往我頭上一扣,轉身就走。後來聽一位司令部參謀無意說到張股長特認真,帽子沒戴還專門找政委作檢討。那一刻我羞愧難當,這件事從此烙在腦海成為我人生的「整容鏡」,即任何時候都堅持守律守諾守信,並延伸到更多須要堅守的範疇。此刻,展卷讀到或掩卷憶及這些平凡往事,我彷彿正聆聽老兵軍旅執著跫音的迴響:無畏堅守,是軍人最基本最堅韌的特質!

張健新著呈現平實無飾的風格,這是他為人為文的特性彰顯。但工作中張健卻是極富敏銳和韌勁的。書中記述那個初春晚上9時多,擔任派駐省報軍事版編輯的張健加班返回省軍區機關時,看見禮堂前停著幾輛大客車,一問得知正在演出話劇《高山下的花環》。那是改革開放之初首部戰爭題材文藝作品。不經意間的邂逅讓張健突發靈感,他莽撞地擠到禮堂後台找到導演,鑽到觀眾席里採訪觀後心聲,抓到素材後即馬不停蹄蹬車趕回報社。翌日,《「花環」的愛國豪情動人心》見報,雖寥寥二百字,卻奪得省報「短新聞」競賽一等獎。如今回望審視,那是軍人血液對遙遠前線的一種心靈感應,是報國情懷與英雄情結碰撞迸射的火花。

書中記敘與戰友、師長的尋常交集,雖無生離死別之波瀾起伏,但脈脈深情涌動其間,尤其輾轉漂泊邂逅的戰友,樁樁往事樸實而深邃。軍旅離合的糾結,人生路口的抉擇,如從基層調省軍區機關,又從繁華省城調往偏遠海防;隨同人武部轉隸地方建制,又復歸軍隊序列。儘管其間面臨諸多誘惑,但每個關口都輕鬆擺脫羈絆,每次抉擇都毅然而決絕。張健退休後有段時間長居鄉間,我料想是卸卻繁雜事務後回歸自然以洗滌征塵。直待40萬字的書稿完成,我才醒悟這段寂寞蟄居竟是老股長「避鬧市之塵埃,食鄉野之煙霞」。先蓄君子之謙謙,後享盈盈之常樂,這當是坦蕩胸懷赤誠情懷使然。

就在展卷拜讀之際,收到張健簡訊:中國軍網「八一閱讀」欄目頭條推介《蒼路蟻痕》,並全書錄入百度書庫。我想,這是對老兵新著一份珍貴的無言嘉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特戰旅長變身「浪里白條」 直擊第80集團軍某特戰旅水上訓練
講真,世上雖沒有「葯神」,卻有群叫解放軍的人!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