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它是抗日影視劇中出鏡率最高的「爆款神槍」,人稱「盒子炮」

它是抗日影視劇中出鏡率最高的「爆款神槍」,人稱「盒子炮」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匣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該槍以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特點著稱,在世界各國都廣泛使用。公開資料顯示,該槍長288mm,口徑為7.63mm,重量為1.24kg,子彈初速每秒425米,有效射程50-150米。根據資料顯示,早在1912年就有關於中國進口使用毛瑟軍用手槍的記錄。

03:12

據悉,毛瑟軍用手槍在歐洲的買家並不是很多,即使在老家德國也是屬於二流產品,但是西方不亮東方亮,這款手槍在中國戰場上就迎來了它的春天。當時由於中國長期軍閥混戰,軍工技術落後,武器彈藥匱乏,因此這種綜合性能優異的手槍頗受中國軍人喜歡。據統計,在1925-1935年間,向中國傾銷的各種駁殼槍達40餘萬支。即使如此,駁殼槍在中國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於是中國兵工廠開始仿製,如此一來,戰場上的駁殼槍就變得花樣繁多。

對於「盒子炮」的情感,中國人絕對比其他國家更深,1927年8月1日,清脆的槍聲在南昌城內響起,朱德手持一把駁殼槍,身先士卒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朱德在這把駁殼槍上刻了「南昌暴動紀念 朱德自用」幾個沉穩挺拔的寬扁楷書刻字,如今這把極具歷史意義的駁殼槍就躺在軍博館裡。在中國人的心中,不是每一把手槍都叫「駁殼」,它早已超脫了一把槍的概念,更是一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情懷。

「盒子炮」在中國火爆的原因,一方面它威力和射程較一般手槍大,加上有木盒槍托,可以抵肩發射,在多人同時使用時,短時間內會形成很猛烈的壓制火力,因此非常適合突擊。這種既可以當手槍也可以做步槍的功能,深得中國軍人青睞,在N多抗日影視劇中,它都是出鏡率最高的「爆款神槍」,如《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亮劍》中的李雲龍等都是用的此槍。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怎樣識別八路軍、新四軍?看背的盒子炮多少就知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敬禮大頭兵 的精彩文章:

「你有拐把子,我有捷克式」,抗戰時期中國軍人手中的它是日軍士兵的噩夢
它是世界公認的長槍之王,正確的叫法其實是「阿卡-47」

TAG:敬禮大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