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為何只活了40歲呢?

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為何只活了40歲呢?

原標題: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為何只活了40歲呢?


自古以來軍界便有「殺降不祥」的說法,為將者最忌諱對繳械投降的敵軍、民眾再次舉起屠刀,認為這種事會損人陰德,導致行兇者橫死。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迷信成分,但歷史上有過「殺降不祥」污點的名將,往往最終都難以落得好下場,比如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便是其中的典型。


常遇春,字伯仁,生於公元1330年,鳳陽府懷遠縣人。常遇春出身貧寒,在他年輕的時候,他不甘心於在田裡耕作,所以就跟別人學習武術,但是家裡窮,付不起學費,就給人家打些零工用來支付學費。


元末時期,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同時還有各種盜匪,常遇春為了不挨餓,就投奔了在懷遠一帶活動的綠林大盜劉聚,劉聚看常遇春長得人高馬大,就讓常遇春做為自己的心腹。



常遇春就這樣跟著劉聚打家劫舍,開始的時候,有飯有肉吃,常遇春覺得還不錯,但時間一久,他就覺得劉聚他們這樣子肯定沒什麼前途的,所以心裡就萌生了另尋出路的打算。

而且還看到朱元璋的部隊紀律嚴明,沒有侵擾老百姓,常遇春知道朱元璋是能成大事的,就當機立斷,離開劉聚,去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看他身體魁梧,而且十分的誠懇,就接納了常遇春。常遇春跟隨朱元璋平定江南、兼并各方勢力、驅逐元朝,為明朝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常遇春極具軍事天賦,作為朱元璋手下頭號猛將,以沉鷙果敢、善撫士卒著稱。常遇春為人自傲,經常宣稱能將十萬人橫行天下,故軍中有「常十萬」之稱。從實際戰果來看,常遇春的戰績的確很亮眼,生平大小百餘戰幾乎從未嘗過敗績,為明朝的肇建立下奇功,常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許為「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時任大明徵虜副將軍的常遇春將軍接到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指示,自開平班師,行至柳河川時,常遇春將軍突感不適。但事發突然,未及軍醫施救,常遇春已溘然長逝,一代名將暴斃而亡,年僅40。此後軍醫得出結論,常遇春將軍死於「卸甲風」。

軍醫們給出的報告中指出:「常遇春將軍戎馬征戰,時常是因作戰需要,好幾天不卸甲。而作戰一般要穿很厚的盔甲,一場大戰後容易出汗。加上開平地區晝夜溫差大,作戰後為解熱快速褪去鎧甲很容易導致中風,此為『卸甲風』」。


他死後,朱元璋十分痛心,親自到龍江迎接靈柩,並下令追封常遇春為封開平王,謚忠武,享太廟。把他的肖像掛在功臣廟第二位,並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這是至高無上、絕無僅有的榮譽,是對常遇春一生功績的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鄭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戰國七雄在不斷打仗時,蜀地的蜀王在做什麼呢?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武則天以絕後患呢?原因其實是這樣的

TAG:老鄭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