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思成寫給北京市長的信,說服了毛主席

梁思成寫給北京市長的信,說服了毛主席

敬人者,人恆敬之。

曾國藩的一生完美的詮釋了什麼是勤奮和謙虛。

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

生為庸人,應當以勤補拙;生為才人,應當謙虛穩重。

庸人惰,廢;才人傲,亡。

梁思成寫給北京市長的信,說服了毛主席

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題詞

1949年,國家公開徵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圖,共收到數百份設計方案。經過專家組歸納總結成三類方案,三種方案都有大量支持者,爭執不下。

梁思成寫給北京市長的信,說服了毛主席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形設計方案圖紙

經毛主席拍板,將三種方案做成模型放在天安門廣場,讓人民來選擇。

梁思成寫給北京市長的信,說服了毛主席

人民英雄紀念碑 草案中的三種方案

梁思成在天安門看到模型後急壞了,趕緊紿當時的北京市長彭真寫信了。

梁思成寫給北京市長的信,說服了毛主席

彭市長:

都市計劃委員會設計組最近所繪人民英雄紀念碑草圖三種,因我在病中,未能先做慎重討論,就已匆匆送呈,至以為歉。現在發現那幾份圖缺點甚多,謹將管見補諫。

以我對於建築工程和美學的一點認識,將它分析如下。這次三份圖樣,除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處理碑的上端外,最顯著的部分就是將大平台加高,下面開三個門洞。

如此高大矗立的,石造的,有極大重量的大碑,底下不是腳踏實地的基座,而是空虛的三個大洞,大大違反了結構常理。雖然在技術上並不是不能做,但在視覺上太缺乏安全感,缺乏「永垂不朽」的品質,太不妥當了。我認為這是萬萬做不得的。這是這份圖樣最嚴重、最基本的缺點。

在這種問題上,我們古代的匠師是考慮得無微不至的。北京的鼓樓和鐘樓就是兩個卓越的例子。它們兩個相距不遠,在南北中軸線上一前一後魚貫排列著。鼓樓是一個橫放的形體,上部是木構樓屋,下部是雄厚的磚築。因為上部呈現輕巧,所以下面開圓券門洞。但在券洞之上,卻有足夠高度的「額頭」壓住,以保持安全感。鐘樓的上部是發券磚築,比較呈現沉重,所以下面用更高厚的台,高高聳起,下面只開一個比例上更小的券洞。它們一橫一直,互相襯托出對方的優點,配合得恰到好處。

但是我們最近送上的圖樣,無論在整個形體上,台的高度和開洞的做法上,與天安門及中華門的配合上,都有許多缺點。

(1) 天安門是廣場上最主要的建築物,但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卻是一座新的,同等重要的建築;它們兩個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重要的象徵性建築物。因此,兩者絕不宜用任何類似的形體,又像是重複,而又沒有相互襯托的作用。天安門是在雄厚的橫亘的台上橫列著的,本身是玲瓏的木構殿樓。所以英雄紀念碑就必須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形體;矗立峋峙,堅實,根基穩固地立在地上。若把它浮放在有門洞的基台上,實在顯得不穩定,不自然。

由下面兩圖中可以看出,與天安門對比之下,下圖(圖一)的英雄紀念碑顯得十分渺小,纖弱,它的高台僅是天安門台座的具體而微,很不莊嚴。同時兩個相似的高台,相對地削減了天安門台座的莊嚴印象。而下圖(圖二)的英雄碑,碑座高而不太大,碑身平地突出,挺拔而不纖弱,可以更好地與龐大、龍盤虎踞、橫列著的天安門互相輝映,襯托出對方和自身的偉大。

梁思成寫給北京市長的信,說服了毛主席

圖一

(2) 天安門廣場現在僅寬100公尺,即使將來東西牆拆除,馬路加寬,在馬路以外建造樓房,其間寬度至多亦難超過一百五六十公尺左右。在這寬度之中,塞入長寬約40餘公尺,高約六七公尺的大檯子,就等於塞入了一座約略可容一千人的禮堂的體積,將使廣場窒息,使人覺得這大檯子是被硬塞進這個空間的,有硬使廣場透不出氣的感覺。

(3) 這個台的高度和體積使碑顯得瘦小了。碑是主題,台是襯托,襯托部分過大,主題就吃虧了。而且因透視的關係,在離台二三十公尺以內,只見大台上突出一個纖瘦的碑的上半段。所以在比例上,碑身之下,直接承托碑身的部分只能用一個高而不大的碑座,外圍再加一個近於扁平的檯子(為瞻仰敬禮而來的人們而設置的部分),使碑基向四周舒展出去,同廣場上的石路面相銜接。

(4)天安門台座下面開的門洞與一個普通的城門洞相似,是必要的交通孔道。比例上台大洞小,十分穩定。碑台四面空無阻礙,不唯可以繞行,而且我們所要的是人民大眾在四周瞻仰。無端端開三個洞窟,在實用上既無必需;在結構上又不合理;比例上台小洞大,「額頭」太單薄;在視覺上使碑身飄浮不穩定,實在沒有存在的理由。

梁思成寫給北京市長的信,說服了毛主席

圖二

總之,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不宜放在高台上的,而高台之下尤不宜開洞。

至於碑身,改為一個沒有頂的碑形,也有許多應考慮之點。傳統的習慣,碑身總是一塊整石。這個英雄碑因碑身之高大,必須用幾百塊石頭砌成。它是一種類似塔形的紀念性建築物,若做成碑形,它將成為一塊拼湊而成的「百衲碑」,很不莊嚴,給人的印象很不舒服。關於此點,在一次的討論會中我曾申述過,張奚若、老舍、鍾靈,以及若干位先生都表示贊同。所以我認為做成碑形不合適,而應該是老老實實的多塊砌成的一種紀念性建築物的形體。因此,頂部很重要。我很贊成注意頂部的交代。可惜這三份草圖的上部樣式都不能令人滿意。我願在這上面努力一次,再草擬幾種圖樣奉呈。

薛子正秘書長曾談到碑的四面各用一塊整石,4塊合成,這固然不是絕對辦不到,但我們不妨先打一下算盤。前後兩塊,以長18公尺,寬6公尺,厚1公尺計算,每塊重約215噸;兩側的兩塊,寬4公尺,各重約137噸。我們沒有適當的運輸工具,就是鐵路車皮也僅載重50噸。到了城區,4塊石頭要用上等的人力獸力,每日移動數十公尺,將長時間堵塞交通,經過的地方,街面全部損壞,必……原稿如此。——左川注

無論如何,這次圖樣實太欠成熟,缺點太多,必須多予考慮。英雄碑本身之重要和它所佔地點之衝要都非同小可。我以對國家和人民無限的忠心,對英雄們無限的敬仰,不能不汗流浹背,戰戰兢兢地要它千妥萬帖才放膽做去。

此致

敬禮!

梁思成

1951年8月29日

最後,政府採納了梁思成的建議,設計施工基本按照梁思成信中的思路進行。

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也經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

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覆灌輸、強調這一點。

如果想用言語超過壓制別人,即使勝了,別人也不會服氣,為人處世上,還是應當謙遜一些為好。爭吵往往沒有是非可言,結果常常會意氣用事。

一個人牢騷太多,結局必然抑塞,無故而怨天,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人必不服。

抑鬱不平之氣,往往傷人害己。

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