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上半年全球骨科行業TOP5財報搶先看,史賽克引領市場增長,猛追捷邁邦美!

2018上半年全球骨科行業TOP5財報搶先看,史賽克引領市場增長,猛追捷邁邦美!

2016年全球骨科醫療器械市場容量為418億美元,其中,

關節162億元,佔比38.72%,是市場的絕對主力;

脊柱類產品佔比21.8%;

創傷類佔比15.7%。

全球調研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預計,到2024年,全球骨科醫療器械市場容量將到達530億美元。

2018年以來,骨科行業無論在全球還是在中國都面臨很多變化和挑戰,趨於平緩,行業集中度進步一提高,讓我們來看看全球TOP5的半年報市場格局。

2018年上半年:

排名沒有變化,依次為:強生DePuy Synthes、捷邁邦美、史賽克、美敦力和施樂輝。

骨科行業目前增長相對趨慢,平均增長率:小於3%,低於影像、IVD、心血管行業的增長。

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均成為骨科業務增長的主要來源。

強生DePuy Synthes:由於Cordman神經外科事業部的剝離,從2017年開始就呈負增長。但仍是骨科領域第一。

捷邁邦美:所有骨科業務實現增長,整體增長3%。

史賽克:增速第一。脊柱業務在Q2增長高達10.4%,主要由國際地區高達31.7%的暴漲所驅動。與捷邁邦美的差距縮小了一半,由2017年上半年的17億美元縮小到9億美元。

施樂輝:整體保持了3%的增長,主要由新興市場+11%的增長驅動。

美敦力:佔總營收9%的業務未有增長,在施樂輝逐步逼近的情況下,美敦力將如何處理自己的骨科業務呢?

▲骨科 Top5 2018上半年財務數據

DePuy Synthes

整體營收

03:12

▲2018年上半年強生醫療器械營收佔比分析

強生醫療器械在2018年上半年總營收137.39億美元,同比+5.5%。

營收呈現加速增長趨勢,主要由介入解決方案(+16.9%)、外科手術(+6.1%)、視力保健(+23.5%)驅動。

糖尿病護理(-15.4%)和骨科(-1.2%)則呈下滑趨勢。

骨科業務營收分析

骨科業務是強生醫療器械的第二大業務,總營收佔比由2017年的35%下滑至33%。2018年上半年以45.12億美元的營收仍排名骨科行業第一

強生骨科從2017年就處於持續下滑狀態,2018上半年同比-1.2%,下滑主要來源於脊柱&其他業務中Codman的剝離,美國市場表現不佳。

▲強生骨科2018上半年營收數據

2018上半年:

髖關節:營收7.23億美元,同比+3.0%;

膝關節:營收7.69億美元,同比-1.8%;下滑主要來源於美國市場(-5.2%);

創傷:營收13.71億美元,同比+6.7%;是強生骨科業務中增長最高的,主要由國際市場上的增長驅動。

脊柱&其他:作為強生骨科中佔比最高的業務(37%),營收16.49億美元,由於Codman的剝離,營收下滑高達8.3%。

區域分析

美國地區:仍是強生醫療器械的第一大市場,在器械總營收中的佔比由2017年的48%下滑到47%。營收同比+1.7%,遠低於國際地區。

國際地區:增長高達9.2%,成為強生醫療器械增長的主要來源。

最新動態

強生正在通過買進賣出改善骨科業務的架構。

2017年2月,強生以10.5億美元賣掉其骨科業務旗下的Codman神經外科業務;

2017年7月,強生收購了脊柱外科手術公司Sentio 正式進軍微創脊柱外科領域。

目前強生的骨科業務仍處於整合期。

Zimmer Biomet

整體營收

捷邁邦美2018上半年總營收40.25億美元,同比+2.6%。

骨科業務營收分析

骨科業務(膝關節、髖關節、S.E.T.、Spine & CMF)營收36.52億美元,佔總營收的91%,同比+3.0%。

註:S.E.T.包括外科、運動醫學、足踝、創傷等業務。Spine & CMF為脊柱和顱頜面外科。

▲捷邁邦美2018上半年營收數據

膝關節:營收14.16億美元,佔比39%,同比+2.6%。

增長驅動力來源於EMEA(+9.8%)和亞太地區(+5.6%),但美國地區略有下滑(-1.0%)。

髖關節:營收9.79億美元,佔比27%,同比+3.9%,是捷邁邦美所有業務中增長最高的。所有區域營收均在增長,亞太地區尤為顯著(+9.7%)。

S.E.T.:營收8.76億美元,佔比24%,同比+3.7%。

Spine & CMF :營收3.81億美元,僅占骨科業務的10%。同比+0.5%。Q1呈負增長,Q2表現較好,成功止跌回升。

區域營收分析

▲捷邁邦美2018上半年區域營收數據

美國地區:核心戰場,貢獻了60%營收,但營收略有下滑(-0.4%);

EMEA:貢獻了24%的營收,同比+7.0%;

亞太地區:貢獻了16%的營收,以同比+8.4%,成為營收增長最快的區域。

最新動態

捷邁邦美計劃在2018年推出50款新品,這些產品將專註於快速增長的產品領域及先進技術。

Stryker

整體營收

史賽克2018上半年總營收65.63億美元,同比+10.0%;

骨科業務營收分析

骨科業務(Orthopaedics+ Spine)營收28.34億美元,同比+7.2%,占整個集團業務的43%,相較於2017年50%的佔比有所下滑。

▲史賽克2018上半年各部門營收情況(紅色框線為本次計入骨科數據)

史賽克骨科所有業務全部實現增長。

Orthopaedics:營收24.44億美元,同比+7.4%;

膝關節:營收8.41億美元,同比+7.8%。

髖關節:營收6.67億美元,同比+3.9%。

創傷和四肢:營收7.76億美元,同比+10.4%,增速最高。

其他:營收1.60億美元,同比+6.0%。

脊柱:營收3.90億美元,同比+6.3%。脊柱業務在Q2增長高達10.4%,主要由國際地區31.7%的暴漲所驅動。

區域分析

▲史賽克2018上半年區域營收數據

美國市場:第一大市場,貢獻了總營收的72%。所有細分領域均獲得增長,這相較於強生和捷邁邦美,在美國市場表現良好。

其中,創傷同比+7.9%的增長,膝關節同比+6.8%。

國際市場:營收占集團總營收的28%,上漲高達16.3%,脊柱業務爆髮式增長19.2%。

Medtronic

美敦力2018上半年財年區間為2017年5月1日到2017年10月27日。

整體營收

美敦力集團在2018上半年總營收為144.40億,與2017年持平。主要受Q2業績下滑4%的影響,美敦力這個醫療行業排名第一的巨頭,需要尋找增長的突破點。

骨科業務營收分析

美敦力的骨科由Spine業務支撐。2018上半年骨科營收13.08億美元,與去年持平。僅占集團營收9%的比例

受颶風Maria的影響,核心脊柱領域美國市場營收下滑。

區域營收

▲美敦力2018上半年區域營收數據

Non-U.S. Dev :非美國發達市場,包括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加拿大和西歐。

EM :新興市場,包括中東、非洲、拉丁美洲、東歐和不含在Non-U.S. Dev的亞洲國家。

總體來講,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市場是美敦力的主要市場,貢獻了高達85%的營收。

美國市場:是美敦力的第一大市場,貢獻營收高達54%,但受颶風影響,營收下滑高達5%,抵消了其他區域的增長;

非美國發達市場:佔比32%,同比+3%;

新興市場:佔比最低(15%),增長最高(10%)。

Smith & Nephew

整體營收

施樂輝在2018上半年營收24.40億美元,同比+4%。

骨科業務營收分析

施樂輝的骨科包含了整個修復業務(膝關節植入、髖關節植入)以及運動醫學和創傷業務中的創傷部分。

骨科業務2018上半年營收10.70億美元,同比+3%,佔總營收的44%。

▲施樂輝2018上半年各業務數據(紅色框線部分為骨科數據)

創傷業務:貢獻2.43億美元營收,同比-1%;

膝關節植入:貢獻5.17億美元營收,同比+5%,是骨科營收中最大的增長點。

髖關節植入:貢獻3.10億美元的營收同比+3%。

區域營收

▲施樂輝2018上半年區域營收數據

總體來講,同美敦力一樣,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市場也是施樂輝的主要市場,貢獻了高達82%的營收。

美國市場:第一大市場,貢獻了47%的營收,但增長與去年同期持平;

其他成熟市場(歐洲、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營收8.75億美元,同比+8%;

新興市場:營收4.30億美元,同比+11%,是施樂輝營收增長的第一大驅動力。

備註:以上數據來自各公司的季報和年報等資料。

延伸閱讀:

2017-2022年全球醫療行業市場分析和展望


之前分享過2017-2022年的全球醫療器械市場,2017-2022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及機會展望,本篇看下Evaluate對基於全球6500家藥物公司的研究而做出的2017-2022年全球藥物市場的分析和展望。

一.市場規模和增長速度

2017年全球處方葯市場規模為7740億美金,預計2017-2022年CAGR年增長速度 6.5%,到2022年,處方葯市場將第一次超過萬億美金水平,達到1.06萬億美金。CAGR超過器械領域的5.1%

處方葯市場分為處方葯Prescription(除去仿製葯和孤兒葯)、仿製葯Generics、孤兒葯Orphan三個細分市場。其中,仿製葯在2017-2022年每年佔整體處方葯市場的規模都在10%-11%之間,CAGR年化增長速度與略低於整體處方葯市場為6.0%,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840億美金增長到2022年的1120億美金;孤兒葯在2017-2022年的年增長速度CAGR為11.2%,難得的兩位數增長,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1230億美金增長到2090億美金,佔整體處方葯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15.9%增長到2022年的19.7%

雖然說期待仿製葯的市場佔比能夠提高,但實際上未來5年的比例基本維持不變;孤兒葯的比例有了穩步提高。

二.專利懸崖的影響有多大

2017年到2022年預計有1940億美金的藥物市場面臨專利懸崖patent cliff的挑戰,主要由於生物仿製葯biosimilar引起,之前文章里也分享過生物仿製葯的市場全球生物仿製葯Biosimilar市場和競爭分析|Q說。這場patent cliff可能是自2012年的第一個專利懸崖後的第二個專利懸崖高峰。

當然,仿製葯市場的這塊大蛋糕誰來吃,未來還存在一定變數。除了專註做仿製葯的公司,大葯企們現在也找到了方法,如果自己的專利葯過期了,可以將其授權成為authorized generics,和原來的專利葯一模一樣,就是去了商標、價格更低了,都不用監管機構費力氣審批。有關Authorized Generics的定義,FDA給出如下解釋

The term 「authorized generic」 drug is most commonly used to describe anapproved brand name drug that is marketed without the brand name on its label. Other than the fact that it does not have the brand name on its label, it is theexact same drug product as the branded product.An authorized generic may be marketed by the brand name drug company, or another company with the brand company』s permission. In some cases, even though it is the same as the brand name product, a company may choose to sell the authorized genericat a lower costthan the brand name drug.

很多大葯企們已經開始籌劃這點了,與其把蛋糕讓別人吃,還不如自己分配吃、或者和別人分享吃;具體銷售的時間、方式也處於可控;何樂而不為?

三.哪些是熱門治療領域

生物葯Biotech和傳統葯Conventional的角度來看,2017-2022年生物葯佔整體市場的比重穩步上升並趨於平緩,將從2017年的26%增加到2022年的30%;同時,生物藥頭部產品Top 100 products佔整體生物葯的比重從2016年的49%增加到2022年的52%

治療領域Therapy Area來看,以下十個領域市場規模最大。

(1)腫瘤Oncology仍然是最大的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12.7%,2022年將達到1922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7.5%

(2)糖尿病Anti-diabetics是第二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4.8%,2022年將達到579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5.3%

(3)風濕病Anti-rheumatics是第三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0.6%,2022年將達到554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5.0%

(4)抗病毒Anti-virus是第四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2.1%,2022年將達到428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9%。為負增長,所以Gilead比較緊張。

(5)疫苗Vaccines是第五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4.2%,2022年將達到353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2%

(6)呼吸系統支氣管Bronchodilators是第六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1.0%,2022年將達到301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7%

(7)感覺器官Sensory organs是第七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5.8%,2022年將達到283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6%

(8)免疫抑製劑Immunosuppresants是第八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14.6%,2022年將達到263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4%。該領域是所有領域裡增速最快的。

(9)高血壓Anti-hypertensives是第九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0.2%,2022年將達到244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2%

(10)心血管Anti-coagulants是第十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8.6%,2022年將達到232億美金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1%

到2022年,前五大Top5腫瘤藥物將分別是Celgene公司的免疫調節劑RevlimidBMS公司的PD1抗體Opdivo、Merck公司的PD1抗體KeytrudaAbbVie公司的BTK抑製劑ImbruvicaPfizer公司的CDK抑製劑Ibrance。未來5年是PD1霸道的天下,加起來佔到腫瘤市場的10%

四.新葯研發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首先,大葯企的研發投入目前已經佔到銷售收入比的20%左右。不研發就沒有新產品,殘酷的競爭會將你擠出市場。

其次,平均每個新葯NME(New Molecular Entity,真正的全新葯)花費50億美金。50億美金,絕對不是小數字,超過了以前的成本。

再者,根據新葯獲批後在美國的銷售額來看,每個NME第五年年銷售額為5.22億美金左右。根據現在的Hacth-waxman Act,新葯NME有5年的data exclusivity3年的market exclusivity,之後就有仿製葯上市了,儘快擴大適應症、多研發、或者合作研發,是葯企必須做的事。

五.誰是前十大葯企

第一名,諾華Novartis,2016-2022年CAGR為3%,2022年銷售達到498億美金,佔市場份額4.7%

第二名,輝瑞Pfizer,2016-2022年CAGR為1%,2022年銷售達到497億美金,佔市場份額4.7%

第三名,羅氏Roche,2016-2022年CAGR為4%,2022年銷售達到496億美金,佔市場份額4.7%

第四名,賽諾菲Sanofi,2016-2022年CAGR為3%,2022年銷售達到417億美金,佔市場份額3.9%

第五名,強生Johnson&Johnson,2016-2022年CAGR為4%,2022年銷售達到405億美金,佔市場份額3.8%

第六名,默克Merck&Co,2016-2022年CAGR為1%,2022年銷售達到385億美金,佔市場份額3.6%

第七名,艾伯維AbbVie,2016-2022年CAGR為5%,2022年銷售達到340億美金,佔市場份額3.2%

第八名,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2016-2022年CAGR為3%,2022年銷售達到337億美金,佔市場份額3.2%

第九名,阿斯利康AstraZeneca,2016-2022年CAGR為5%,2022年銷售達到284億美金,佔市場份額2.7%

第十名,新基製藥Celgene,2016-2022年CAGR為15%,2022年銷售達到260億美金,佔市場份額2.5%

可以看到,前三名咬得很緊,名次變動不大,輝瑞退居第二,諾華躍居第一,羅氏還是穩坐第三。

Gilead掉出了前十名。

Celgene躍進了11名進了前十。

==============================================

(二)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及機會展望

全球知名醫療市場信息數據諮詢公司Evaluate於2017年9月對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進行了回顧分析preview,並且對2017-2022年的市場進行了全面展望outlook。本文摘取其精華部分分享,如需英文全文可以在公眾號留言索取。

一. 市場規模

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預測為4030億美金,到2022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5220億美金2016-2022年CAGR年化增長率為5.1%

與藥物市場相比,2017年全球處方葯市場規模7770億美金,到2022年,將達到1.043萬億美金CAGR年化增長5.2%。2022年,器械市場約佔到全球藥物市場規模的一半,兩個市場的增速相當。

2015年,全球藥物和器械市場增速都低於零,原因是市場以美元計價,歐元較弱,美國公司在歐洲的收入換算為美元時金額有影響。2016年後,這種情況不復存在,市場回歸增長。

2012年的處方葯市場負增長也屬於歷史現象,主要原因有08年經濟危機後的全球政府控費、專利懸崖、NME申請下降等三大原因。

二. 研發增長情況

市場銷售年化增長5.1%相比,2016-2022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研發投入年化增長率CAGR為3.7%,到2022年達到335億美金。從研發投入占銷售比來看,將從2016年的6.9%降到2022年的6.4%。行業排名前20的TOP20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比為5.1%。

所以,做器械研發的公司們,如果您公司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比低於6.4%,很有可能會落後創新、落後市場。

三. 熱點HOT細分領域規模及機會

從市場規模大小來看,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排名都按照前十大相對計)

(1)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tics

2016年市場規模494億美金,2016-2022年CAGR5.9%規模最大、增速第二

(2)心臟Cardiology

2016年市場規模446億美金,2016-2022年CAGR5.7%規模第二、增速第三

(3)影像診斷Diagnostic Imaging

2016年市場規模392億美金,2016-2022年CAGR3.4%規模第三、增速第十

(4)骨科Orthopedics

2016年市場規模350億美金,2016-2022年CAGR4.0%規模第四、增速第九

(5)眼科Ophthalmics

2016年市場規模260億美金,2016-2022年CAGR5.3%規模第五、增速第五

(6)普通及整形手術General & plastic surgery

2016年市場規模204億美金,2016-2022年CAGR5.3%規模第六、增速第五

(7)內鏡檢查Endoscopy

2016年市場規模178億美金,2016-2022年CAGR6.4%規模第七、增速第一

(8)藥物運輸Drug Delivery

2016年市場規模186億美金,2016-2022年CAGR4.8%規模第八、增速第七

(9)創傷護理Wound Management

2016年市場規模130億美金,2016-2022年CAGR4.5%規模第九、增速第八

(10)牙科Dental

2016年市場規模128億美金,2016-2022年CAGR5.6%規模第十、增速第四

當然,除了以上前十大黃金領域,第11-15名的細分領域也值得關注,分別是

(11)糖尿病Diabetes,2016年市場規模110億,2016-2022年的CAGR為6.6%

(12)腎病Nephrology,2016年市場規模110億,2016-2022年的CAGR為4.6%

(13)醫院設備和供應General Hospital & Healthcare Supply,2016年市場規模110億,2016-2022年的CAGR為2.5%

(14)耳鼻喉Ear, Nose & Throat (ENT),2016年市場規模80億,2016-2022年的CAGR為5.5%

(15)神經Neurology,2016年市場規模74億,2016-2022年的CAGR為7.8%

糖尿病和神經領域增長迅速。

四. TOP10排名變化,雅培躍升第三名

在2016年全球醫療器械3870億美金的市場里,排名前十的是如下企業(年增長為2016年相比2015年)

(1)美敦力Medtronic,297億美金銷售,年增長3.0%

(2)強生Johnson & Johnson,251億美金銷售,年增長-0.1%

(3)西門子Siemens,150億美金銷售,年增長1.2%

(4)飛利浦Philips,131億美金銷售,年增長3.1%

(5)羅氏Roche,116億美金銷售,年增長3.6%

(6)貝迪醫療Becton Dickinson,114億美金銷售,年增長24.1%

(7)史塞克Stryker,113億美金銷售,年增長13.9%

(8)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99億美金銷售,年增長3.8%

(9)GE General Electric,98億美金銷售,年增長3.7%

(10)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84億美金銷售,年增長12.2%.

總體看,TOP10前十名佔市場份額37%

美敦力是市場上穩穩的老大,297億美金的銷售,能佔到全球市場的7.7%的市場份額,並且持續在增長,作為這麼大體量和規模的企業著實不易。

第二名強生2016年幾乎沒有增長。

增長最快的是第六名BD公司,得益於其收購CareFusion公司並錶帶來的增長,從第九名躍到了第六名。

到2022年,市場格局如何變化呢?

美敦力和強生繼續排名第一和第二名,雅培將從第八名躍居第三名

雅培的排名前進主要得益於其收購2016年市場排名第16名的St Jude,以及POCT檢測公司Alere。

另外一個大變化是,BD收購巴德成功,將躍居市場第四名。

五. FDA註冊申請情況

從整體FDA批准情況看,2016年獲批的醫療器械數目5561個,比2015年增加了6%;但首次申請獲批的PMAs/HDEs/PDPs在2016年只有40個,比2015年下降了22%。

其中,PMA指Premarket Approval售前許可,是「生命維持或者生命支持類植入器械」,III類醫療器械,通常需要臨床實驗。

HDE指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人道主義器械豁免: 指的是在美國每年用於診斷或者治療人群小於4千人的器械。

510(k)是不需要PMA,極大程度等同於市場上已經銷售的I類、II類、III類醫療器械。

來源:價值投資線

特別申明:為尊重原創作者與知識產權,本公眾號會註明文章具體來源;若來源不詳,則註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發現本篇內容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後台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致資產 的精彩文章:

《新周期拐點下的品牌醫藥發展邏輯》

TAG:格致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