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亟待疏通 專家建議多環節綜合施策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亟待疏通 專家建議多環節綜合施策

主持左永剛:日前,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重點研究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問題。業內專家建議多環節綜合施策,加快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推動資本市場創新,全方位服務實體經濟。

本報記者 傅蘇穎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重點研究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問題。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實現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是等價的命題,而當前這一傳導過程受阻的主要癥結體現在信貸和社融的失速。更深入地理解,銀行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和存款增速低約束了銀行投放信貸的能力,經濟增速下行風險大、企業信用違約事件頻發降低銀行風險偏好、投放信貸意願受到壓制,金融監管政策對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非標產品的限制收窄了資金投放的途徑,最終導致了央行投放的總量貨幣不能形成微觀信貸的局面,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受阻。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金融體系層面來看,貨幣政策機制傳導的效果受到貨幣政策工具轉變、流動性投放結構以及流動性傳導摩擦等因素的影響。自2015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取代存款準備金率成為央行流動性供給的主要渠道。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進行流動性投放的操作對象是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包括大中型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導致中小型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較大型銀行面臨著更高邊際資金成本,流動性結構性分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央行銀行流動性投放的傳導。

從實體經濟層面來看,鄂志寰認為,資管新規對「影子銀行」的規範客觀上影響了廣義信用環境的鬆緊度,中小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突出。近期央行出台多項措施要求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儘管年內央行多次定向降准和進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社融增速仍從去年同期的13%一直下滑至9.85%。這主要由於央行對信貸規模的約束和銀行內部壞賬風險考核標準的限制,使得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未能暢通,民營企業與小微企業仍難以從銀行獲得授信。

「疏通貨幣政策機制的傳導,一方面可以考慮擴大公開市場操作對象範圍,以解決金融機構流動性分層問題;另一方面,在非標資產回表的過程中,可以考慮適當調整對信貸規模的管控,以加強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並繼續完善MPA框架,如將對中小企業貸款作為其中的考核指標之一,通過適當的內部激勵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鄂志寰表示。

明明認為,要進一步疏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目前總量的無差別貨幣投放空間和邊際影響已經不大,更重要的是推動信用傳導渠道的下一環節——銀行向企業投放信貸。從這一環節來看,定向數量工具包括此前定向降准配合MLF置換,以及定向型MLF操作,這一方式已經被實踐,效果需要等待時間的檢驗。此外,放寬信貸投放額度管理,還應逐步放寬監管力度,包括調整MPA參數、降低貸款的資本佔用比例,窗口指導加快信貸投放等。同時需要補充銀行資本金放鬆表內資本約束,包括通過特別國債、匯金債和銀行次級債的發行補充銀行資本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突發!中車集團測試列車發生側翻,三節車廂出軌,兩人受傷……
董明珠砸重金做晶元 李東生:500億元遠不夠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