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原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戰爭?

太原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戰爭?

原標題:太原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戰爭?


太原被稱為「四戰之地,攻守之場」,號稱「天下第一堅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著名戰役數不勝數,尤以徐向前元帥指揮的太原戰役最為著名。



徐向前元帥指揮的太原戰役是一場十分特別的戰役,在近代軍史十分罕見。


太原戰役基本情況

時間: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


地點:山西省太原市


參戰雙方:國民黨軍隊(晉綏軍團)、中國人民解放軍


結果:太原國軍守軍被全殲,太原解放


參戰兵力:國民黨軍隊12萬人,解放軍8萬—25萬人


傷亡情況:國民黨軍隊12萬人,解放軍4.5萬人


雙方指揮:國民黨軍隊閻錫山,解放軍徐向前



太原戰役的基本特點


太原戰役是兩個山西人的對決——閻錫山和徐向前,最終徐向前元帥以超強的戰鬥精神和卓越的指揮藝術,完勝山西老鄉閻錫山,解放太原。太原戰役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歷時特別長(8個多月)


一般認為,太原戰役自1948年10月5日開始,至1949年4月24日結束,持續時間6個月,但整個太原戰役經歷了「四停三打」的過程,加上中間的休整期,戰役時間長達8個月,幾乎等於三大戰略決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加起來的總時間長!



二、兩次建立前敵委員會


1948年10月,徐向前任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前敵委員會書記,周士第為副書記,徐向前、周士第、陳漫遠、胡邦為兵團前敵委員會委員,這個前敵委員會指揮了太原戰役的初期和中期戰役,當時包圍太原的解放軍兵力約8萬人,少於國軍的12萬人。


1949年3月,平津戰役結束後,中央軍委命令向太原方面補充兵力,使得太原前線解放軍的總兵力增加到25萬餘人,並成立太原前線司令部,徐向前任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為副司令員,羅瑞卿為副政委,陳漫遠為參謀長;同年4月3日,又組成以徐向前為書記,羅瑞卿、周士第為副書記,陳漫遠、楊得志、楊成武、李天煥等8人為委員的太原前線總前委,指揮太原戰役的後期戰役。



三、戰場竟有鬼子出沒


1945年8月,抗戰剛剛結束,閻錫山便與侵華日軍高層達成密謀,日本同意「寄存武力於中國」,把一些不甘失敗的日本軍人留在山西,幫助閻錫山訓練軍隊、指導構築工事,甚至直接編隊打內戰,這些日本人大概有8000人,被編為「陸軍暫編獨立第十總隊」,今村方策擔任總隊長。


但歷史證明,無論是閻錫山,還是殘留的日本侵略者,都無法抵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這些鬼子兵在戰鬥中傷亡慘重,總隊長今村方策服毒自殺,最後70多人沒有自殺的勇氣,乖乖投降當了俘虜。這群出現在解放戰爭戰場上的鬼子兵,成了一幅奇特的歷史畫面。


三、戰鬥特別激烈,傷亡特別慘重


太原是閻錫山的老巢,閻錫山對此長期苦心經營,付出巨大心血,準備死守太原。


為了應對解放軍的進攻,閻錫山專門設立「碉堡建設局」,讓殘留在山西的日軍發揮善於構築工事的特長,指導幫助國軍憑險構築縱深防禦體系。太原城外,各種名目繁多的碉堡地堡多達5000多座,各種結構(從1層到5層不等的)、各種形狀(晶字形、倒品字形、圓形、方形,菱形,半月形、梅花形)、各種材質(磚碉,石碉、鋼筋混凝土碉)、各種類別(班碉、排碉、群碉、炮碉、伏地碉、殺傷碉)的碉堡地堡,看的人眼花繚亂(小日本挖洞挖坑的功夫不得不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島嶼戰,就吃盡了日本碉堡的苦頭)。


閻錫山叫囂要「血戰到底,死保太原」,並於1948年8月23日發出一封「未梗手令」稱:戰場倡議投降者殺;無命令後退者殺;主動放棄陣地者殺!



閻錫山的命令不是鬧著玩兒的,侍從參謀解兆義、步重炮團長肖利鋒、守碉司令郝志中、姜嘯林等數十名倒賣軍火、臨戰脫逃和作戰不力的軍官被就地槍殺,擺明了要殺一儆百。


守城戰中,防禦一方原本就佔據地利優勢,何況解放軍缺少足夠的攻城重武器,敵軍又破釜沉舟,負隅頑抗。這種情況下,太原戰役成為解放戰爭時期,戰鬥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城市攻堅戰。


1948年10月中旬的中期作戰中,解放軍突襲佔領牛駝寨陣地,敵軍不肯放棄,集中100多門山炮和榴彈炮對主陣地進行狂轟濫炸,一天之內發射1萬多發炮彈,致使陣地上彈坑遍布,壕溝碉堡不復成形,地面鬆土盈尺。後來,敵軍發動瘋狂反撲,雙方反覆爭奪,陣地來回易手達十餘次之多,加上其他三座要塞爭奪戰,一戰便殲敵1萬餘人,我軍傷亡8500多人。


到了後期的圍攻太原城階段,戰鬥激烈程度更上一層。


太原城自古以來就是歷代統治者重點經營的城池,一向以城池堅固、城牆堅厚著稱,被稱為「天下第一堅城」。


閻錫山經營下的太原城牆周長24里,城牆厚達15米,城牆上遍布碉堡群等防禦工事,足以環繞全城,不留死角,其中防禦最嚴密的地段自牆頭而牆根,居然有7道火力網。


1949年4月20日,徐向前下令對太原發起總攻,22日肅清全部外圍據點,24日,太原城牆被大炮炸出十幾處突破口後,解放軍湧入城內,發動衝鋒,但敵軍仍不放棄抵抗,依靠房屋隱藏掩飾,與我軍在城內展開激烈的巷戰,經過4小時的浴血奮戰,終於攻克太原全城。


此前的3月29日,閻錫山已經乘坐飛機逃往南京,放棄了被他統治27年的山西。被同為山西人的徐向前打敗,不知閻錫山對這位山西老鄉有何評價?



太原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戰鬥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城市攻堅戰。徐向前事後回憶說說,解放太原之戰是他一生中最受煎熬的一場戰役。


整個太原戰役過程中,徐向前元帥作為前線總指揮,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居功至偉。


徐向前制定了太原戰役的指導方針,即「圍困、瓦解、軍事打擊」。他把「圍困、瓦解」作為攻打太原的作戰方針,敢於通過少於敵人的兵力,長期圍城,逐步消耗敵人精力,不斷瓦解敵軍士氣,最後發起總攻,盡量減輕我軍損失。事實證明,這個方針是十分正確的。


太原解放後,大同守軍見大勢已去,接受我軍改編。至此,山西全省解放,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省長達38年的統治。偉大的太原戰役與三大戰役一起,成為解放戰爭重要轉折點之一,徐向前元帥的豐功偉績也永遠載入史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歐洲的獨立之光——克羅埃西亞人絕不認輸
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父母皆為皇族帝裔,他為何沒當上皇帝?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