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願意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願意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原標題: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願意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文/寂寞的紅酒


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分三路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在蘇德戰爭中,蘇聯和德國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兩國打的不可開交,戰事多次陷入膠著狀態。此時,兩國誰能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誰就可能獲得戰爭的勝利。結果是蘇聯人得到了美英的幫助,順利渡過了難關,扭轉了戰爭的頹勢,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而略佔優勢的德國則因為盟友日本的袖手旁觀而輸掉了戰爭,結果兵敗蘇聯。事實上,希特勒曾多次敦促日本參戰,和德國東西夾擊蘇聯,但日本始終無動於衷,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向蘇聯發動進攻。那麼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願意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日本沒有配合德國進攻蘇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人不信任德國人。二戰前,德國和日本雖然關係比較密切,但並不是一條心,兩國只是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德國人還是日本人都不信任對方,雙方存在著嚴重的隔閡。不過,在二戰前,兩國在對待蘇聯問題上目標還是比較明確的,反蘇一直是兩國的一個共同主題。在德國的慫恿下,日本人對反蘇非常積極,以致於日本人在滿蒙邊界主動挑起了諾門坎事件,和蘇聯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不過在諾門坎事件中,德國人不僅袖手旁觀,而且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和蘇聯合夥瓜分了波蘭。德國人的背叛讓日本人非常惱火,對德國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同時由於日本在諾門坎戰役中遭到重創,日本北進戰略破產,南下戰略逐漸取代了北上戰略,進攻蘇聯的事因此被擱置起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更不可能進攻蘇聯。一個強大的美國已經讓日本焦頭爛額,日本當然不想再增添一個強大的敵人。事實上,由於日本在諾門坎事件中被蘇聯打怕了,根本不願意招惹蘇聯,所以日本人一直在東北地區按兵不動,生怕蘇聯人打過來。


此外,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物資消耗劇增,特別是石油和橡膠嚴重不足,日本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不得不南下進攻東南亞。日軍南下後,已經無力北上,更談不上對付蘇聯。如果日軍北上,不僅增添一個強大的敵人,增加軍事壓力,也無法獲得急需的資源,根本不划算,絕對是賠本的買賣。所以不管德國人怎麼拉攏,日本就是不為所動,不僅沒有進攻蘇聯,而且和蘇聯眉來眼去,保持了一種微妙的「默契」。在蘇聯人最艱難的時刻,日本人竟然對懸掛蘇聯國旗的美國船隻視而不見,讓美國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往蘇聯,讓蘇聯人順利的渡過了難關。可以說,日本不僅沒有幫上什麼大忙,而且給德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在利益面前,德國和日本的隔閡凸顯,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所以根本形不成合力,這也是軸心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二戰中的日本》、《二戰史》、《全球通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二戰前蘇聯對德國的入侵沒有防備?你真的想多了
蘇德戰爭中,德國的盟友日本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