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時代如何傳承傳統匠心精神,捍衛匠心文化?

互聯網時代如何傳承傳統匠心精神,捍衛匠心文化?

摘要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備受追捧,

到《了不起的匠人》熱播,

通過這類高點擊率的熱播節目,

讓「匠人」這個詞,

越來越多的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何為「匠人」?

提到中國的匠人,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魯班。作為建築匠人的祖師爺,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能製造「宮室台榭」,也能製造攻城用的「雲梯」,更能創製「機關備制」的木馬車,也能發明曲尺、墨斗、刨子等木作工具。

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有無數像魯班這樣匠人,為我們建造了無數的精美的建築物,且許多古代建築留存至今,因其神秘的建築技藝,讓現代人驚嘆不已。所以,中國從來不缺真正的匠人,這些擁有絕技的匠人隱於市井,也許住在你隔壁的鄰居大娘,就可以用一把剪刀創作出精妙的窗花,只是疲於生活的壓力,這種無實際經濟效益的技能被隱沒。

何為「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就是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說到「匠人精神」,我們通常會想到日本和德國,實際上「匠人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說,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說: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

這就是中國的「匠人精神」,將一件事、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追求極致的精神,對專業的專註精神,默默鑽研的精神。新時代背景下的匠人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匠人們通過自己的興趣熱愛,自省自律,不斷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和專業領域內銳意進取,貢獻價值,才能持續助力人企和諧共贏、國家社會繁榮發展。

現代匠人的生存現狀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中,傳統匠人延綿不絕,從技藝精湛的魯班到遊刃有餘的庖丁,一直都是中國匠人的代表。「匠人精神」,其實也一直在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

可惜的是,近幾年社會的高速發展,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佔據上風,讓「匠人精神」在迷茫、恍惚、浮躁的新時代人群中,缺乏傳承創新意識。再加上傳統技藝缺乏宣傳,大批的優秀匠人的手藝被埋沒,數十年如一日的伏案鑽研工藝,一人忍受著不為人知的落寞,也因為失去實用價值而淡出人們的生活,大多數的年輕人也不願意學習和傳承,很多傳統手藝後繼無人。

互聯網VS匠人的化學反應

雖然中國有悠久的傳統手工業,手藝人也未曾消失,但埋頭苦幹的傳統匠人是最容易被遺忘的。弘揚和傳承都需要通過傳播,而傳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新聞與廣告傳播,但,我們普通匠人何來雄厚的資本去投放廣告?所以,尋找成本低廉的傳播方式,來傳播「匠人精神」,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好在,我們有互聯網!

互聯網+的時代特徵是開放、包容、創造、創新

匠人精神表現為嚴謹、專業、專註、精進

如果匠人精神以最開放的姿態來吸收前沿的技術

從而創造新時代下的匠心文化成果

那麼二者的融合將會產生不一樣的化學效應

畢竟如今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足不出戶購物已經成為一種消費方式。小到一針一線,大到鑽石珠寶,不得不說,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思維。如果這些傳統匠人的手藝,能通過互聯網掙錢,則會讓更多的年輕人積極地加入到學習的隊伍,解決了生計問題的同時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最近我們已經很少聽到「XX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因最後一位傳承人的逝去而失傳」,一來是因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扶持,二來是因為買賣成為最好的保護。穿漢服、玩手串、品茗,這些已經被80、90後的消費者認可的個性化的消費習慣與生活方式,使得傳統的匠人技藝,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同。

前文提及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和《了不起的匠人》的熱播,讓電視人認識到了文化類節目的價值,搭載能夠商業變現的綜藝,匠人們在節目中不止展現工藝品本身,還有其背後的創作故事。電視劇植入的文創商品和明星同款手工藝品,網路熱銷斷貨;網紅直播設計師手工鑲嵌寶石,一小時熱賣上萬元。這些技藝展示、產品植入,是我們目前經常能看見的對傳統匠人手藝的互聯網新傳播方式。

人們通過網路綜藝、網路電視劇、紅人直播等互聯網傳播平台,更多的了解了匠人文化。

而互聯網電商模式,連接了傳統匠人的商品和普通消費者,讓傳統匠人從中直接獲取了經濟利益。互聯網給予了匠人再生的機會,當匠人工藝成為時尚界的潮流,一些近乎「失傳」的傳統手藝,可以通過互聯網煥發新機,這群手藝人也能憑藉自己的手藝找到發家致富之路。

匠人精神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

中國對「匠人精神」的追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過,「匠人精神」成為了當今中國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文化。在互聯網+時代,應該說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匠人精神。匠人興盛離不開互聯網電商,但卻不是全部。

中國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需要新的力量。想要盤活一方技藝,如果只是將傳統手工藝簡單的複製搬上互聯網,只是停留在傳統工藝的保留層面,一定不是長久之計。互聯網+時代,創新是永遠的主旋律,時代的最強音,「變」是永遠不變的主題。

身處「互聯網+」時代,傳承傳統工藝,雖然形勢大好,但也需要翻山越嶺,傳統手藝的傳承與傳統文化的復興需要的各界力量,一方面,失去了深入創新的傳統文化將如不能流動的死水是難以長久發展下去的。另一方面,原創手藝人的作品經常被隨意複製而原創者卻得不到完善的法律體系的保護。

新時代下,守護好互聯網陣地,長久的經營下去,需要善於用創新精神,對產品精雕細琢,堅持匠人精神下的創新,才能真正體現對完美的追求,展現匠心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號百控股 的精彩文章:

TAG:號百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