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景德鎮鑲器在窯火淬鍊中傳承古法匠心

景德鎮鑲器在窯火淬鍊中傳承古法匠心

3

景德鎮鑲器在窯火淬鍊中傳承古法匠心

▲景德鎮鑲器傳承人盧建德正在製作鑲器。

景德鎮鑲器歷史悠久,當地自產瓷以來就有以泥塊鑲合成方形、棱型、扁型等有稜有角的異形器物。在景德鎮,有「十鑲九難成」「一方抵十圓」之說,從側面說明了鑲器成型困難,製作難度較大。

謝舒婷 晨報記者 鄒思維

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遺存,世界「瓷都」景德鎮為「瓷迷」提供了無盡的便利和無限的可能,而它最吸引人的魅力,便在於歷史悠久的陶瓷文化。說起當地的陶瓷文化,制瓷技藝是不得不提及的,在景德鎮眾多的制瓷技藝中,鑲器技藝是最為複雜的一種。記者了解到,製作鑲器,不能僅靠陶輪車位拉坯成型和利坯,而需要多種工序或進一步以手工加工成型。雖然鑲器製作過程頗為複雜,但因其造型獨特,歷來深受「瓷迷」青睞。

景德鎮產瓷以來便有鑲器

「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作為世界「瓷都」,有著悠久的燒瓷史,要想知道景德鎮是從何時開始建窯燒瓷的,還得從一次考古活動說起。

2012年,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景德鎮蘭田窯窯址發掘出了大量瓷器和窯具,更重要的是,此次考古活動發現了景德鎮最早且保存最完整的晚唐時期的窯爐,將景德鎮燒瓷的時間從之前確定的五代時期往前推至中晚唐時期,提前了一百年左右。

自中晚唐時期開始建窯燒瓷,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景德鎮的制瓷工匠們不斷推陳出新,製作出了許多造型獨特的瓷器,其中就有一種名為鑲器的陶瓷。鑲器與普通陶瓷相比,在造型上更為別緻。據景德鎮鑲器技藝傳承人盧建德介紹,陶瓷從造型上可分為琢器和圓器,立體造型的為琢器,如尊、瓶、罐等,平面造型的為圓器,如盤、碗、碟等。鑲器從造型上看呈立體狀,故而屬於琢器的一種。

記者了解到,鑲器產生的歷史十分悠久,自當地產瓷以來就有鑲器。早在宋代,鑲器便成為了生活中的必備品,不僅醫師裝藥用的藥盒是鑲器產品,就連盛放婦女化妝品中所用的粉盒、黛盒、油盒都是鑲器產品。至明清時期,景德鎮鑲器作為裝點房屋的陳設品更是在全國廣為流行。

手工製作程序複雜

在景德鎮陶瓷行業有一句俗話:「一方抵十圓。」由此可知鑲器的製作工藝難度頗高。關於鑲器的製作技法,《景德鎮陶瓷史稿》有相關記載:「瓶罄尊彝,都屬琢器。其圓者如造圓器之法。其鑲方稜角之坯,用布包泥,以平板壓之成片,以刀裁之成段,用原泥調和粘合。」

《景德鎮陶瓷史稿》中對鑲器的製作技法雖是寥寥數語,但要將這些文字轉變為製作實踐,可是一件難度不小的事。記者了解到,要想製作一件質量上乘的鑲器,必須要有「手上功夫」。所謂「手上功夫」,便是指手工製作技藝。

據盧建德介紹,手工製作鑲器與製作圓形瓷器不同,只能用泥餅一塊一塊的拼接起來,這當中的步驟頗為複雜。首先要擀泥餅。擀泥餅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難,不僅要求製作者在擀制前要用力揉捏泥團,還要用力均勻地將泥團擀成泥餅。泥餅擀好後便要刨泥餅、修泥餅,接著鑲坯、削坯,之後盪釉、補水、吹釉等。從事鑲器製作十餘載的景德鎮美術工藝師曾新源說:「要想完成這些繁瑣的步驟,快則四五天,慢則數月。」

記者在曾新源的帶領下來到了他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內,記者看到了大大小小几十種製作鑲器的工具。他告訴記者,有些工具在市場上是買不到的,需要自己製作,而這些獨家定製的工具正是製作鑲器的有利「法寶」。

用料需精準燒造難度大

盧建德告訴記者:「人們都說鑲器的製作難度極高,殊不知,這所謂的難就在於成型難。」記者了解到,鑲器因為是一種有稜有角的異形器皿,所以在燒制過程中極易變形破裂,因此,使鑲器在燒制過程中保持原貌至關重要。

曾新源說:「要想成功燒制鑲器,首先需要選好原料。」他告訴記者,景德鎮特有的高嶺土、石英、長石是成功燒制鑲器的關鍵,只有將它們按比例合理製成泥坯,才能使泥坯在經高溫考驗時不會破裂、變形。高嶺土、石英、長石等任何一種原料偏多或偏少,都會影響最後燒成的效果。

鑲器除了是一種「火」的藝術外,還是一種與水有關的藝術。據悉,鑲器對瓷土乾濕比例的要求十分高,如果瓷土太干則會裂、太濕則會塌,這就要求鑲器每一個面的瓷土乾濕都要勻稱,不然便無法燒製成功。

▲造型獨特的鑲器製作工藝非常複雜。

融入茶文化具有審美價值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景德鎮不僅有傳承千年的陶瓷文化,還有飄香於世的茶文化。在許多人看來,景德鎮的茶文化相較於陶瓷文化遜色不少,故而出現了「只知景德瓷,不知浮梁茶」的現象。其實,景德鎮的陶瓷文化與茶文化是相互融合的,這在當地許多陶瓷茶具中都有所體現。

在景德鎮眾多陶瓷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茶倉鑲器。據曾新源介紹,茶倉鑲器是景德鎮陶瓷匠人生產的特色鑲器之一,在清代,茶倉鑲器就因造型、色彩的多樣成為愛茶者的必備之物。「巧奪天工的景匠在製作茶倉時,巧妙地運用了線條的變化,使得清代茶倉鑲器的整體造型達到了直而不板、剛中見柔的藝術效果,頗具審美價值。」

如今,在景德鎮陶瓷市場依舊能看到茶倉鑲器的身影。現在的茶倉鑲器在造型上逐漸綜合了材料、結構、肌理、色彩、工藝等多種因素,在滿足功能性的要求下,增強了文化屬性,更具本土特色。

在新時期堅守匠心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千年來的熊熊窯火,淬鍊出的不僅僅是鑲器的繽紛色彩,還有鑲器手工藝人那顆靜如止水、七竅玲瓏的匠人之心。

據了解,景德鎮曾經活躍著數萬名鑲器技藝傳人,出現過祖孫數代從事鑲器製作的盛景。時至今日,從事鑲器製作的年輕人已不多見,談及原因,不少老一輩鑲器手藝人都提到了一個重要因素:鑲器技藝需要製作者有深厚的陶瓷功底,同時還要有嫻熟的刀法。要想做好一件質量上乘的鑲器,往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境況著實令人唏噓,對於景德鎮鑲器技藝所面臨的困境,目前,當地相關部門和一批鑲器手藝人已經行動起來,正在努力搜集整理關於鑲器製作的歷史資料、技藝資料等,力圖為後人留下一些可靠的依據。與此同時,他們還希望通過一些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學習這門手藝,使鑲器技藝得到傳承。

執行主編:康 婧

責任編輯:塗曉珺

編 輯:戶 外

晨 讀 江 西│一個有文化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讀江西 的精彩文章:

江西「五彩」土壤孕育近百種純天然染料

TAG:晨讀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