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二戰日軍帽子上俗稱「狗耳搭」的兩片布條有啥妙用,這原因我給滿分

揭秘二戰日軍帽子上俗稱「狗耳搭」的兩片布條有啥妙用,這原因我給滿分

原標題:揭秘二戰日軍帽子上俗稱「狗耳搭」的兩片布條有啥妙用,這原因我給滿分


點擊


ID:rxzhy81

來源 | 戎星戰友微信公眾號(ID:rxzhy81)


作者 | 子柯圖片來源於網路共享


談到二戰時期的日本軍服,對於經常看抗日題材電影電視劇的朋友,恐怕對日本軍裝最熟悉不過了,我們會發現日本軍的軍帽後面有兩片「垂布」,類似我們平時看到的小孩「屁簾兒」,也比較像狗的耳朵,所以也俗稱「狗耳搭」。按照我們現在的欣賞標準來看,軍裝這樣設計看上去難免有失威儀,那為何小日本要在軍裝帽子上設計兩隻「狗耳搭」呢?有人說日軍帽子後面那個「狗耳搭」是用來防中國大刀隊砍腦袋的,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這兩隻「狗耳搭」,正規的名字叫「軍帽垂布」,有時也簡稱「帽垂」。帽子兩邊加布片的設計也並非日本人發明的,而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看過古裝劇的都知道,我們會發現那些戰士和將軍的頭盔也都有「帽垂」,看著也非常威嚴帥氣,和日軍的「帽垂」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沒有可比性。



可以追溯到我國秦漢時期,我國軍隊的帽子上就設計了帘子,有布的、有皮的,還有金屬的,種類很多。日本人是不是從中國學去的不得而知,但近代這種帽子上的布簾設計源於法國。


在1940年的北非戰場上,法國軍隊就開始使用這種帶有「帽垂」的軍帽了。主要用途是為了遮陽和防止蚊蟲等叮咬。據說,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在北非軍團中使用的。因北非地處沙漠地帶,為了防止兵士被陽光暴晒而灼傷皮膚,就在後頸處加了布片,這布片同時還可以防止蚊蟲的叮咬。


日本在二戰初期,可謂什麼都要跟人家法國學,無論軍裝還是武器,還是之前文章介紹的一小撮鬍子。直到法國被德國打敗,日本才開始轉投德國。不過,這種帶有「帽垂」的軍帽卻被很好地保留下來。


剛開始一些日本軍人見到這種帽子,覺得很不錯,就把自己的軍帽也改成了這個樣子。雖然在亞洲東部並沒有類似北非一樣的沙漠環境,但也充斥著多種多樣的昆蟲,同樣會給當時的日軍帶來極大的麻煩。有了這種「帽垂」後,日軍士兵可以通過搖頭的方式擺動軍帽兩側的「帽垂」驅趕那些煩人的小蟲,也就大大降低了日軍士兵被傳染疾病的概率。只是這種軍帽戴在日本人頭上,再配上那一撮小鬍子,總覺得那麼彆扭,也顯得非常「猥瑣」,這或許也是後人稱日本人戴的是「屁簾兒」和「狗耳搭」等原因吧。



其實還有一種說法,稱這是日軍的傳統,曾經的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與我國古代軍隊的「帽垂」差不多一樣。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帽垂」,足輕和槍兵隊都採用了「帽垂」,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製頭盔。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槍兵在採用了法國式的軍服後,仍保留了陣笠(當然也保留了護頸簾)。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的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帶有「帽垂」結構的軍帽。後來,這「帽垂」的兩根布條被視為「護身符」,更被宣傳為天皇對每個士兵的恩賜:兩塊布分別是「八宏一宇」和「四海一體」。這是日軍宣揚「大東亞戰爭」正當性的用語,意為「天下一家」。這種說法作為鼓舞士氣倒還說得過去,如作為淵源,似乎演義的成分過多。


不管怎麼說,日軍佩戴「狗耳搭」軍帽,到了抗戰時期,已經大規模普及,甚至已經成為當時日本的國民服。說明這種裝備已經歷經考驗,確實是一款比較實用的戰時用品,而日軍的「狗耳搭」戰鬥帽已經成為當時中國老百姓心中標準的鬼子兵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戎星戰友 的精彩文章:

爆!美國B-2隱形轟炸機又有新動作!新型低當量核彈重力投擲
葉利欽曾是蘇聯高層,當初為什麼不取代戈爾巴喬夫當蘇聯領導人?

TAG:戎星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