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足麻木:原來道醫 李東垣 焦樹德都用這首方

手足麻木:原來道醫 李東垣 焦樹德都用這首方

中醫學苑

公眾號ID:xyzych1988

小編

麻木,指身體某部分感覺發麻甚至喪失感覺,在《張氏醫通》里解釋為「一塊不知痛癢」。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陳治生先生對唱醫雅言麻木門的闡釋以及《張氏醫通》對麻木的論述。

其中有一首方,道醫、李東垣、焦樹徳治療麻木的時候都會用,到底是哪首方呢?

滑動手指,一探究竟吧!

《唱醫雅言》麻木門原文

1

麻木證,手足麻,

半身不遂也是它,

受風濕,犯淫邪,

風引湯兒實可誇。

風引湯,用大黃,

龍骨牡蠣草乾薑,

桂枝姐,柴檳榔,

赤白二脂石膏涼。

拓展:東北的劉教授,他用風引湯治好了一例長達十七年的百治無效的癲癇病人,可師可法也。

陳治生

2

麻木證,風濕中,

遍身麻木僵不痛,

手足強,不活動,

絡丹飲兒真可用。

活絡丹,六味葯,

川烏草烏膽星著,

地龍條,乳香末,

酒糊為丸筋骨活。

這個方改丸做湯劑時,川烏草烏一定要用炮製的,我耳聞中醫藥出醫療事故的,幾乎百分之八十是用川烏草烏這類毒藥,或者是用了芒硝類的瀉藥。

雖說「毒藥治病,五穀為養」,我更注重於病家和藥物的「養」,注重於人體自身之抗力的激發,當我們看見金陵醫派的開山者——張簡齋先生用藥都是幾克,用獨活寄生湯都把細辛去掉了,我們做何感想啊?人家治病可是高效的!雙手同時診二人,一天看二百多人,療效個個都是響噹噹的。

陳治生

3

麻木證,風濕寒,

手足麻木屈伸難,

三痹湯,古人傳,

百般麻木盡可痊。

三痹湯,草芪參,

獨牛川地當辛秦,

防杜仲,續桂心,

白芍茯苓姜引吞。

三痹湯出自《婦人大全良方》,由川斷、杜仲、防風、桂心、華陰細辛、人蔘、茯苓、當歸、白芍、甘草、秦艽、生地、川芎、獨活、黃芪、川牛膝組成。

另我偶用三焦湯(當歸、白芍、川芎、柴胡、半夏、廣芩、白朮、澤瀉、豬苓、茯苓、桂枝、党參)治麻木亦收佳效,其方就是四物湯合小柴胡湯合五苓散加減而成,同當代北京名醫薛振聲的「全息湯」大同小異。

其次我還要介紹一下道醫治因生育之後而腸胃不好,大便不調,頭痛,手、足、胳膊、肩膀發麻,腰背疼痛的方子,一周可愈,我屢屢得手!

方葯組成如下:黃芪30克,當歸20克,熟地15克,柴胡12克,桃仁12克,羌活12克,紅花12克,官桂9克,肉蓯蓉8克,香附12克,川芎4克,桔梗9克,乳香9克,沒藥9克,小茴香6克,桂枝9克,炙甘草5克。

水煎服,日一帖,日三服。這個方很珍貴,自古產後之病難醫,有的一拖十幾年都治不好,過去的老醫生叫這個腎經病,屬於疑難雜證了。

陳治生

營衛滯而不行則麻木,如坐久倚著,壓住一處,麻不能舉,理可見矣。

麻則屬痰屬虛,木則全屬濕痰死血,一塊不知痛癢,若木然是也。

脈沉滑,體厚人屬痰與濕,二術、二陳,先少佐羌、獨、桂技等風葯一二味,次兼參、芪補氣。

脈微弱,或弦大無力,病久體羸者,屬氣虛,補中益氣加熟附子一片,夏月對生脈散,或清燥湯。

一塊不知痛癢,陰寒益甚,或日輕夜重,脈澀而芤或弦,屬痰挾死血,宜活血行氣,二陳加芎、歸、桃仁泥、紅花、牛膝、韭汁之類。

大便見黑而不作瀉者,小劑桃核承氣湯微利之。

十指麻木,屬胃中濕痰死血,二陳加二術、桃仁、紅花,少加附子行經。

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燎者,二妙加牛膝作丸,不應,少加肉桂。

東垣治閉眼則渾身麻木,開眼則漸退,久而方止,晝減夜甚,為陽氣衰而濕伏陰分也,三痹湯去烏頭,加蒼朮、黃柏。又合眼則麻,開眼即不麻,近火則頭旋眩暈者,風氣下陷於血分,不得升越而作也,三痹湯去烏頭,加羌活、麻黃。凡婦人素有鬱悒者,當舒郁,道遙散加補氣行濕葯。

薛立齋治劉孟春有痰,兩臂作麻,兩目流淚,服祛風化痰葯,痰愈甚,臂反痛不能伸,手指俱攣。薛曰:麻屬氣虛,因前葯而復傷肝,火盛而筋攣耳;況風自火出,當補脾肺滋水則風自退,痰自清。遂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三月而愈。

石頑治洋客巴慈明婦,產後眩暈心悸,神魂離散,若失臟腑之狀,開眼則遍體麻木,如在雲霧之中,必緊閉其目,似覺稍可,晝日煩躁,夜則安靜。專事女科者,用四物等血葯,則嘔逆不食;更一醫用姜、附等熱葯,則躁擾不寧。其脈虛大而數,按之則散,舉之應指,此心火浮散之象,因艱產受驚,痰乘虛襲入心包絡中,留伏膈上,有入無出,所以綿延不已。蓋目開則諸竅皆開,痰火堵塞心竅,所以神識無主;目閉則諸竅俱閉,痰火潛伏不行,故得稍安,與東垣所言,合眼則陽氣不行之麻木迥殊。況晝甚夜輕,明是上焦陽位之病,與理痰清火之劑,諸證漸寧。然或因驚恚,或因飲食,不時舉發,此伏匿隔上之痰,無從搜滌也。乘發時,用獨參湯下紫雪開通隔膜,仍與前葯,調補半載而康。

本部分內容選自《張氏醫通》

焦樹德:經驗方

人蔘、黃芪、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牛膝、杜仲(姜炒)、桂心、細辛、秦艽、獨活、防風,上藥各6克,加生薑3片、大棗4個水煎服。

本方也是治療痹證常用的藥方。主治風寒濕三氣雜至,痹阻經絡,可氣血凝滯,手足拘攣,行、痛、著三痹癥狀皆有者。

明代醫家喻嘉言曾稱讚曰:「本方用參芪四物,一派補藥內,加防風、秦艽以勝風濕,桂心以勝寒,細辛、獨活以通腎氣。凡治三氣襲虛而成痹患者,宜准諸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外傳——釋丹
小兒推拿21種手法合集,輕鬆解決各種常見病!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