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宗仁將軍所倡導的「焦土抗戰論」是什麼?

李宗仁將軍所倡導的「焦土抗戰論」是什麼?

原標題:李宗仁將軍所倡導的「焦土抗戰論」是什麼?


蔣百里的持久抗戰理論對蔣介石及國民政府最高統治集團確定抗日戰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與蔣百里思想相接近的其他觀點,如李宗仁所倡導的「焦土抗戰論」,也主張「日本利在速決戰,而中國則以持久戰困之,日本利在攻佔沿海重要城市,而我則利用內陸及堅壁清野之方法以苦之,此中國在戰略較日本便於運用者」。


李宗仁


李宗仁還進一步揭示了持久戰略在中國賴以成功的經濟因素,「第一,中國生產重心尚未集中都市,即令敵人將沿海重要都市佔領或毀壞,於中國經濟並無致命打擊;第二,中國人民生活簡單,且大多數均以務農為生,即令在戰爭中遭受敵人封鎖,但日用生活尚可自給自足;第三,中國士兵慾望單純,生活刻苦,在民族高潮激勵之下,軍需給養更能通用最經濟之辦法」。



陳誠


白崇禧


此外,陳誠、白崇禧、馮玉祥、張學良、蔡廷鍇等國民黨軍事長官也都認為「持久戰」思想是正確的,但他們對於蔣介石的「深溝堅守」式攻勢防禦戰術思想卻不贊同。相反地,他們都很讚賞中共領袖毛澤東在1936年提出的抗日中心戰略「必須是運動戰,而著重依靠游擊戰術,深壘戰必須利用,但這在戰略上只是輔助和次要的」原則方針。李宗仁就明確地說過「日本利於主力戰,而中國則以游擊戰擾之。」


抗戰爆發前國內曾出版過許多介紹游擊戰的書籍,便是在這種思想影響下服務於抗戰準備的實際措施。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後,國民黨還特別邀請中共軍事領袖在高級軍官訓練班上講授游擊戰課程,並將之視為抵抗日軍的「一個有效的戰術輔助手段」。


當然,國民黨所謂的游擊戰的含義,並非完全等同於後來共產黨的敵後民眾抗日鬥爭,它仍然是以正規作戰軍隊為基礎的戰鬥,不同的是將抗日軍由整化零、由大分小,在敵人後方進行純軍事性質的潛伏、擾亂及破壞行為。正因如此,後來留在敵後從事游擊戰的國民黨軍隊,由於脫離人民群眾,逐漸失去了生存力,在日偽打擊與分化之下,最終便瓦解崩潰了。

關於堅持開展對日持久戰的地域與路線,是戰前國民黨領導一集團考慮的另個重要內容。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淞滬停戰協定》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危機時刻,札木合是否會施以援手,幫助血族兄弟?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