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柏拉圖和他的「理型」

柏拉圖和他的「理型」

作為古希臘第一位最重要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人生的意義問題,人類的知識、行為和制度問題等,但他並沒有建立一個全面而完整的思想體系來解答這些問題。人們必須研究這些問題之間的相關關係,並將其作為一個更大問題的部分,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充分的解答。這就是他最重要的學生柏拉圖的任務。他發展了認識論、行為理論、國家理論和宇宙論從而圓滿的完成了這一任務。

01

上街尋找蘇格拉底

柏拉圖生於公元前427年,其父母都是貴族,從小就接受了音樂、詩歌、繪畫、哲學等各方面的教育。20歲那年,柏拉圖創作出自己的悲劇作品,準備參加年度悲劇作品競賽。在前往劇場的路上,看到了正在和別人對話的蘇格拉底。

那年,蘇格拉底已經62歲,在人口接近40萬人的雅典城邦里,柏拉圖雖然很早就聽說了有這麼一個人,總愛在街頭、體育館、市場邊與人聊天,但這是他第一次目睹這樣的場面。他看到蘇格拉底用純熟的反詰法,態度從容,言語犀利,問題層出不窮,論證環環相扣,是對話的人詞窮理屈,只好跟隨蘇格拉底不斷探問人生最根本的意義。

柏拉圖聽完這場對話後,內心大為震撼,立刻下定決心,要轉向哲學。於是他不在去往劇場,而是轉身回家燒掉了所有的文藝作品。從此以後,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每天上街尋找蘇格拉底

在柏拉圖跟隨蘇格拉底學習8年後,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希臘公民法庭處死。雅典的衰敗和老師蘇格拉底被判死刑,是柏拉圖對雅典的民主和政治深感失望。隨後,柏拉圖離開雅典,開始他的遊學生活。

02

柏拉圖學園

約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回到了雅典,並在雅典的一處樹林中創辦了學園(Academy)。這是西方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不僅教授哲學,還教幾何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和植物學。此外,政治教育也是主要課程。每天還要進行體操訓練,教學以講座和討論為主。學園歷時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關閉。

03

理型論

什麼是柏拉圖的「理型」?

舉個例子:假定我們要紙上畫一個三角形,並試圖證明一條關於三角形的幾何學定理。但是,我們無論如何也畫不出一個精確的三角形,即使使用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但為什麼我們依然可以證明其幾何定理呢?柏拉圖的回答是:因為在這裡打交道不是這個畫出來的三角形,而是這個三角形的「理型」,即一種非物質的完美的三角形,它不存在這個物質世界的任何地方。

那麼,這個「理型」存在於何處?也許你會說,「存在於我們心中」或者「它並不存在」。但柏拉圖認為它確實存在著,並且要比畫在紙上的這個物質的三角形還要真實。

柏拉圖的全部哲學都建立在存在著的「兩個世界」的基礎上:一個是我們混跡於其中的日常的物質世界;另一個是純粹的理型世界。前一個世界是由物質的東西組成的,他們會變化、滅亡和消失,柏拉圖稱之為生成的世界。它並不是不真實的,而是比後一個世界更少真實。而後一個世界才是存在的世界

在柏拉圖看來,如果我們把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這個物理世界上,就像把生命浪費在看電視上的人一樣,他們所打交道的只是影響,而不是這些影像背後的實在。理解這種實在,是理智所要擔負起的工作,也是哲學的基本任務。

03

柏拉圖式的愛

我們今天提到「柏拉圖式的愛」,通常是指異性之間的愛慕,彼此沒有身體上的慾望,只是精神上的相互吸引。但這種理解脫離了柏拉圖的本意。「柏拉圖的愛」是跟理型相關的:即理型的世界更有價值,理型就是理想。而對這些理想的渴望是根植在我們心中的。這就是「柏拉圖式的愛」:對真、善、美不斷的渴望。

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面,《會飲篇》被公認是最美的,這是西方哲學史上最早的以「愛」為主題的經典著作。

文章講訴了悲劇詩人阿伽通獲得了雅典悲劇競賽的頭獎,他邀請很多朋友來家裡慶祝。在第一天的狂歡醉飲後,第二天他們提議不再喝酒,改為「清談」,每個人即興發表演講,獻上一段讚詞,來讚美愛神愛洛斯。

前四個發言的人,分別從神話、科學、詩人的角度,讚美了美神愛洛斯。

第五個發言的是古希臘最偉大的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他講了一個神話故事來讚美愛神:

「人」原本是一種球形的生物,每個人都有兩張臉、四隻手、四條腿、兩套生殖器。這些球形人很強大,想要挑戰天神的權威。宙斯非常生氣,於是將這些球形人一分為二,不僅消弱了他們的力量,還是人的數量翻倍,神也就有了跟多的祭品。從此,每個人都因為被切開而感到缺乏,覺著自己不完整,必須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只有找到了,才能得以復歸到那種原始的、古老的本性,由「二分之一」重新變成「一」。

第六個發言的是蘇格拉底,他認為,愛洛斯對人而言最大的意義在於讓人儘可能達到不朽。分別從肉體精神兩個方面,幫助人們實現不朽。

肉體上的孕育,就是當人達到了性成熟,有了尋找配偶、傳宗接代的慾望,愛欲讓他去尋找個美的對象,和這個對象結合,生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兩個人生命的延續,並使得人類這個物種延續下去。

靈魂上的孕育,就是在一個人的靈魂中產生了美好的東西,這時他就要去找到美好、聰慧的青年,把自己的經驗、知識等傳授給他,把自己靈魂中孕育出的美好事物也傳遞下去。

然後,蘇格拉底講出了「愛的階梯」,即追求美的七個層次:

第一層是某一個美的身體;

第二層是身體的美;

第三層是靈魂之美;

第四層是群體裡面的秩序之完美;

第五層是知識之美;

第六層是美的海洋;

第七層是美的理型。

這個美的理型,就是我們愛欲中尋找美的過程中最終要達到的目標。一旦你用靈魂或理智之眼看到了這個美的理型,之前一切對美的追求就圓滿了。

04

柏拉圖的歷史地位

除了《會飲篇》,柏拉圖共創作了近30部篇幅不等的哲學對話,其中最著名應該是《理想國》了。下一篇文章說下《理想國》。

柏拉圖自己幾乎不出現在這些對話中,也不假設結論性的命題和觀點。他說:「因為哲學不像其他知識分支那樣可以進行注釋,只有通過對主題的大量探討和共同的生活經歷後,才會突然間靈光一現。」在柏拉圖看來,通往哲學洞見的道路漫長而艱辛,需需要耐心和辛勤工作,而且永無止境;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發現的真理無法同不同道的人分享。我們只有走上這條路,才能接近真理。

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對晚期希臘思想和基督教哲學產生了深遠的理想。對於基督教而言,當基督教試圖使其教義在有教養的羅馬人看來合理時,柏拉圖的哲學就成了一個思想寶庫:唯心主義、目的論、理型世界、二元論、神秘主義、對感官世界的蔑視和理型的讚美、對靈魂不朽的證明、對人類墮落的學說——所以這些主張以及其他許多方面都適合作為對這一新的信仰提供理性辯護。柏拉圖的唯心主義所具有的極強生命力,都和明顯的貫穿於整個歐洲世界哲學的每一步,直到現在。

現代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說:「全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為柏拉圖的思想做註腳。

錯誤和混亂歸於我,讚美和善歸於原作者。

《西方哲學史》

作者: [美] 弗蘭克·梯利

譯者:賈辰陽 / 解本遠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西方哲學史》

副標題:從古希臘到當下

作者:[挪]奎納爾?希爾貝克 / [挪]尼爾斯?吉列爾

譯者:賈辰陽 / 解本遠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end·

作者丨東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趣堂 的精彩文章:

卻向絲桐聽禪意

TAG:識趣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