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丹華口中的「幣圈航母」CelerNetwork

丹華口中的「幣圈航母」CelerNetwork

今天的內容乾貨滿滿,建議收藏來不是溫故哦~

丹華資本在幣圈的威望大家都清楚。今天韭妹給大家請到就是曾被丹華董事總經理Dovey Wan譽為幣圈「航空母艦」項目的Celer Network的聯合創始人——董沫博士。

董沫博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並於2017 年在UIUC 計算機系獲得博士學位。圈內人稱老董,是區塊鏈的早期佈道者,開發者和投資人。

他所聯合創始的項目Celer Network,是一個可達互聯網規模、無需信任且保護隱私的區塊鏈平台,能夠讓所有人在Celer平台上快捷地開發、運行與使用可高度擴展的分散式應用。

話不多說,讓我們走進與董沫博士的問答,帶你更清晰地了解區塊鏈,了解「讓區塊鏈走進千家萬戶」的Celer Network。

1

第一問:

Celer的鏈下擴展性解決方案比傳統的鏈下解決方案,如閃電網路、雷電網路更有優勢。這種技術可以適用於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公鏈嗎?或者說你們的方案適用範圍有哪些?Celer的技術會不會成為通用的、普遍的擴容技術?

董:很多朋友和社群的支持者都會問Celer Network和閃電網路、雷電網路相比有什麼區別。

從技術上來說,跟前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閃電網路和雷電網路只是針對於鏈下支付的,但是不支持鏈下的智能合約,而Celer具備一個完整的分層架構,它最底層的是cChannel,也就是廣義狀態通道和側鏈的成套解決方案。

另外,Celer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優勢就是cRoute第二層狀態路由的演算法。

cRoute狀態路由演算法是我們在CelerNetwork當中提出一個最優的、可證明最優的狀態路由演算法,比閃電網路、雷電網路上支付網路演算法性能提升到十五到二十倍,並且我們可以從理論上證明在狀態路由演算法當中cRoute的Performance是最高的,不可能再有超越它的。

那麼大家都會問狀態路由演算法是什麼。在整個狀態通道網路當中的,不管是在側鏈之間架設狀態通道還是直接形成一個狀態通道,都需要將狀態從一個節點發送到另外一個節點。

也就是Payment從一個發送者到接收者之間,在這樣的過程當中路由或者路徑應該怎麼去選擇,是整個鏈下系統效能的核心。這個鏈下系統速度有多快、能承載多少東西,就是依靠這個狀態路由演算法來完成的。

在cRoute通道路由演算法之上,我們建立了一個鏈下操作系統cOS,這個系統給開發者們提供一個非常簡便的開發套件,能夠允許開發者把已經有的智能合約、DAPP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就能夠移植到Celer Network上。

與此同時,我們有一套鏈下虛擬機的架構,能夠在鏈下執行和調用智能合約的函數,將整個鏈下和鏈上打通,也同時給用戶提供一個操作界面,能夠讓用戶去真的使用這樣一個區塊鏈應用。

另外一個區別就是經濟模型。閃電網路先放一放,它本身是沒有一個經濟模型。而雷電網路有發行代幣。但是,對於雷電網路代幣RDN的用處,如果大家仔細去看看它的白皮書,或者在網站中的第一句話就是,沒有RDN這個代幣,雷電網路也可以使用的。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不恰當的使用方式,RDN只是作為一種支付的手段。

Celer Network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鏈下經濟學模型。我們構建的這一套完整的經濟學模型去激勵一些在鏈下擴容和使用操作系統的過程當中需被激勵的行為。

需要激勵的行為一是網路流動性,二是狀態可用性。這部分我們最近有翻譯白皮書,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們白皮書中對經濟模型的闡釋,就會發現Celer的代幣模型實際上有它內在蘊含的價值,並不是簡單的支付貨幣屬性。

我們這個技術本身能夠通用於各個公鏈,Celer Network對以太坊是原生支持的。我們也在關注一些虛擬機的實現,包括EOS、Dfinity這些項目。另外我們現在有一些暫未公布的合作夥伴。接下來幾周,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陸續公布公鏈合作夥伴。

對於如何理解Celer Network,大家可以這樣想:

每條公鏈就像是不同的硬體,Celer Network就是在操作系統這一層。Windows要安裝一個印表機的驅動,你不管是這個惠普的印表機,還是佳能印表機,最後在Windows用戶看起來都是印表機。

我們實際上就是在各個不同的公鏈上做的一個智能合約綁定。我們把公鏈當作硬體來看,而CelerNetwork是其上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在這個操作系統上去做各種各樣的軟體。

只要有各公鏈的驅動,就能在Celer Network上跑起來。我們與各公鏈的關係,就好比Windows或蘋果操作系統與下面各種硬體組合間的關係。

2

董博士的回答很詳盡,把第二個問題的一點給回答完了

第二問,在Celer鏈下節點網路中,是如何找到最優路徑、最佳通道的?又如何保證這些通道的可靠性?

董:這個問題具體的解釋,可以看我們白皮書的第三章。

如何選擇最優路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因為這是整個鏈下系統效能的核心。在鏈下,使用起來好不好,就看他能夠提供多高的效能。不管是互相連接的側鏈還是廣義狀態的網路,連接他們的都是這樣的通道。

這個狀態路由演算法的可靠性的,實際上是通過不斷的監視網路狀態,不斷調整系統中不夠可靠的地方。如何在一個不穩定網路中找到穩定的狀態路由,我們的CTO原來在Google做了很多這方面的工作。

3

第三問,看完Celer的相關資料,可以看到Celer有很多創新的地方,如鏈下擴展解決方案、鏈下操作系統cOS等等。

一直在強調off chain(鏈下),那哪些是屬於on chain(鏈上)呢?你們之所以選擇off chain,是因為現今區塊鏈存在諸多瓶頸,如低擴展性限制商用。未來有沒有可能區塊鏈能突破這些瓶頸?

董:首先我來說一下這個off chain與on chain的關係。

Off chain(鏈下)將來會作為整個區塊鏈的邏輯執行層存在,幾乎所有智能合約的邏輯都會在鏈下完成,而鏈上則作為仲裁層存在。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鏈上系統相當於現實生活中的法院,大家沒事兒一般都不會去,只有出事的時候才去法院告對方。我們可以把整個區塊鏈想像成由一堆人去維護的大法院,off chain(鏈下)和on chain(鏈上)做一個合約綁定。

大家先鏈上籤一份合約,如果有證據證明你在鏈下騙我錢,我就通過法院懲罰你。而offchain是以onchain的智能合約為依託。失去了下層的區塊鏈系統,也就失去了安全性。

我們目前已經公布的代碼是Celer Network 的on chain部分,狀態通道的建立、仲裁和最終核算都是在鏈上完成的。我們有廣義狀態通道的能力,能將智能合約的邏輯放在鏈下去執行。

主持人問的第二個問題:單單通過鏈上擴容能不能最終讓區塊鏈有足夠的擴展性、能不能滿足所有需要?

那麼鏈下擴容是不是一個暫時的優化方案呢?顯然不是。

區塊鏈的擴展性有兩個主要方向,一個是交易速度,一個是交易數量。

先說說區塊鏈容量。如果大家想把人類的經濟活動都搬到區塊鏈上進行,那麼它所需要的容量是遠遠超過鏈上擴容能夠承載的。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鏈上擴容不管如何多樣化,它仍然是一個共識演算法,是多個機器同時達到一種共識。

最簡單的共識是什麼?——一台機器說了算。即使在這種極其中心化的情況下,容量也無法超過一台機器的存儲空間和處理能力。在幾個分片之間做交換的時候,效能又會降到非常低。

區塊鏈是一個生態系統。類比我們平時用的電腦,硬體系統是一個完整的架構。而CelerNetwork就是區塊鏈的操作系統,只不過我們是從擴容的角度切入。

我們先把小的事情扎紮實實做好,然後一步步擴展到非常廣義的區塊鏈操作系統,實現這樣的一個願景和目標。

4

第四問,在cEconomy中,網路流動性資金供應商(NLB)需要將閑散資金鎖定在Celer網路的賬戶中,這個賬戶是否是中心化賬戶?如果是,那這個賬戶是否會受到監管?受誰監管?

董:流動性證明賬戶是一個智能合約,不是一個中心化的賬戶,所以說也不需要做這樣的監管。

我再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加密貨幣經濟學。名字聽起來高大上,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說幣有什麼用。

我們去買一個幣,到底是要幹什麼用?有些幣在平台上面作為貨幣使用,它是作為在平台上面交費的。這跟你去洗車的時候買洗車票一樣,你每次洗車的時候拿出洗車票用。這是所謂的禮品卡。

但是禮品卡模型其實非常不科學,它並沒有創造什麼好的價值。禮品卡完全可以用錢來代替,在加密貨幣當中的錢就是比特幣或者以太幣之類。

如果把這種小眾的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整個貨幣流動性是非常低的。在禮品卡模型里,並不適合用加密貨幣來體現貨幣屬性。

那什麼是一個好的加密貨幣經濟學?你買的這個幣或你手持所持有的幣,一定要能夠在整個網路中提供價值。如果你手上沒有這個幣,這個網路就沒法正常工作,就會很多的問題出現,包括安全隱患等等。

我們來思考一下比特幣和以太坊。通過礦工模式,不斷地激勵挖礦,用這種方式能維護整個分散式共識的存在,能夠在不信任的個體中創造信任,這個就是加密貨幣經濟學的核心。

那麼Celer Network作為一套鏈下系統或者說第二層方案,也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流動性,二就是網路可靠性和安全性。

流動性問題就是在這個網路中,你需要一定的流動性才能讓整個網路能夠很快完成鏈下交易;至於可靠性問題,因為在鏈下網路中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你們雙方的交易情況狀態,那假設你下線時,你的對手黑了你怎麼辦?當你人不在線時,如何去幫你查看這個狀態?這就用到我們叫做狀態守衛者網路。

這方面在我們白皮書上都有詳細介紹,今天時間有限我就不多展開說了。

5

第五問,在Celer的SGN網路中,抵押的token越多,則有更大的概率成為鏈下守護者,這就會導致中心化的問題,也可能會出現大戶作惡的情況,請問有什麼措施可防止或者減少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董:這個問題很好,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SGN是什麼,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SGN。

SGN英文就是State Guardian Network,中文意思是狀態守衛者網路。狀態守衛者網路通俗易懂點理解就是分散式警察。

在鏈下系統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兩個人在鏈下做交易,鏈上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倆在下棋,我剩一步棋就贏了,這個過程中,我們倆每個人的每一步都是互相簽名認證過的,但是我突然有點事先離開,我贏錢下線了。你敗了,但你不想輸這個錢。

你趁我下線向法院出示舊狀態,看起來誰都沒人贏,跟法院說把錢重新分配。法院通過一定時間仲裁後,根據舊狀態判定平局。那這個結果對我就是極不公平的。

本來這棋局基本上是我贏了,但是最後的結果判是平局,其實這個是所有的鏈下狀態都會出現的問題,也就是狀態通道的可靠性問題——狀態通道沒人維護。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做了一個叫做狀態守護者網路的解決方案。狀態守護者網路是一個分散式網路,用戶可以通過抵押token成為狀態守護者。此時token代表一種工權,也就是幹活的權利。

持有token才能幹這個活。作為狀態守護者,當別人下線時,為了維持狀態,這個用戶會支付token作為給你的獎勵。當抵押的token越多,成為狀態守護者的概率更大。

這其中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一個狀態守護者手上有特別多的token,但是他不幹活。對此,我們在整個這個系統當中設計了一個『防合謀』的機制。

當用戶選擇狀態守護者的時候,會有一個最小狀態守護者集,也就是會有幾個狀態守護者共同維護狀態。如果前面的守護者A不幹活,那麼後面的守護者B將能夠得到A所有的Celer Token和收入。

通過這種方式,Celer Network可以防止狀態守護者網路中出現合謀或一家獨大的局面。

6

我們開始第六問,在現有的基礎公鏈中,TPS是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而Celer的鏈下擴展性解決方案據說能使TPS達數十億,這個是個令人驚嘆的數字。請問這個數字是如何得出來的?

董:我們把這個數字寫上去的目的就是希望每個看到這個的人都來問這個問題。

首先我科普一下什麼是TPS,就是每秒能夠處理的交易量數目是多少。

但是TPS實際上是個平均數,假設十萬的狀態通道能達到十萬TPS,平均來看在一秒當中執十萬次交易。

這裡就要說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十萬TPS是一秒鐘有十萬交易量,十萬TPS是不是就意味著每一個交易的延遲時間就是十萬分之一秒這麼快呢?

不是這樣的。這是一個非常容易混淆的地方,不管是行業內還是行業外,都會被很多人誤解,比如說十萬TPS意思是一個交易要花十萬分之一秒,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首先TPS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代表了整個區塊鏈的吞吐量。提高吞吐量可以通過各種共識演算法的優化、分片技術等。

那麼Celer Network是一個鏈下系統,它本身是不需要去引起這樣的全局共識。

我們兩個人之間做交易是不需要跟區塊鏈裡面所有其他人說的,它本身是很像互聯網架構的一個東西。比如說你上谷歌看網頁,並不用徵得所有人同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這個鏈下系統可以橫向無限擴展,用的人越多,可擴展性TPS越高,是線性增長,理論上來說是沒什麼限制的。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整個交易的延遲。你下了一步棋,要等好幾秒,等幾秒這個事情就是延遲。不管你鏈上怎麼擴容,你每一個交易的延遲相對來講都很長。

這一點在區塊鏈應用中也是非常大的問題,如果延遲非常長,用戶體驗是極糟糕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dApp,block還沒有滿,沒有達到區塊鏈容量上限,但是延遲非常高。

Celer Network鏈下擴容機制同時也可以解決這個延遲問題,達到毫秒級別的,像跟網頁、本地應用交互的感覺。如果沒有Celer Network的話,這個是無法實現的。

廣義的來說,區塊鏈只是底層、第一層,上面這一層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也可以意識到這點。

7

我們開始第七問。像Celer這樣的技術性項目,其上的開發者是生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那麼Celer的開發者生態將如何建立?如何將以太坊、EOS、NEO等其他知名公鏈的開發者吸引過來?

董:現在開發一個新公鏈都需要重新建立開發者社區,但是Celer Network不需要。

這些公鏈已經有了這樣的開發者社區,社區里會寫以太坊智能合約的開發者也可以在Celer Network上面開發程序,只需要多學一點新東西。以前的老東西,仍然可以用。

每個公鏈的用戶和開發者,都可以直接遷移到Celer Network上面。用簡單的話來說,在以前七十年代的時候,大家直接在硬體上面編程。當操作系統出現之後,開發者就可以在操作系統上面編程,但是底下用的還是一樣的硬體,只不過用的語言是C語言或者其他語言。

在Celer Network上面需要各種應用,也就需要吸引更多的開發者。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建立開發者社區

第一方面,從根本上來說,Celer Network可以給開發者帶來便利,讓他們的開發應用更可靠、更有效、更高效。

與此同時,應用開發者需要更多的用戶來使用這些應用。Celer Network能夠將可擴展性和可互動性增強到開發本地應用這樣的規模。對開發者和用戶來講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二方面,我們會大規模推廣我們的以太坊全棧開發課程,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教全棧開發課。我們全棧開發課程這邊已經有四百名學生畢業了。

我們希望在這四百名學生當中,可以培養出第一批Celer Network的開發者。

最後一個方面,我們會有一系列的推廣計劃,比如我們會做開發者的大獎賽,用獎金激勵等各種方式來推動開發者生態的建立。

我們非常了解開發者社群的重要性,就是因為有好的開發者社區,以太坊才有今天這個地位。

8

第八問,Celer旨在幫助區塊鏈實現大規模商業落地,在這個過程中,難度可想而知,也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目前整個項目難度最大的地方在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預計會花多長時間?

董:大家現在可能都有這樣的一個認知,一個公鏈項目或者一個基礎設施項目,上來之後基本上是小黑框一年,而這一年之後不一定能見到上面做應用。

但是Celer Network作為鏈下擴容技術,首先,它是有開發者社區基礎的。我們的鏈下平台,包括鏈下整個操作系統,走向市場的速度可以是很快的,具體的市場規劃可以參照我們的路線圖。

這個過程當中的難度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如果從開發的角度來講的話,我們是有信心能很快開發出一個讓用戶使用的產品。大概需要兩個月到三個月,我們第一版本的產品就能拿到用戶手裡大規模測試了。

在明年年初的時候,我們會上線第一個版本的主網,Celer Network在cEconomy會分階段完成,就如鄧.小.平主.席說的那樣,先讓一部分人能真正去使用我們的狀態通道和鏈下擴容,這是我們的願景。

PS

社群成員提問:

1.對以太坊的分片技術怎麼看?比如實現的可能性和最終達到的效果

2.前幾天看到celer和qtum達成合作,合作契機是什麼?其他的公鏈是否也會合作呢?

3.對於一個項目而言,社群生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EOS、NEO、本體等項目就有比較不錯的社群共識基礎,請問一下Celer的社群生態準備怎麼建立呢?

4.董博士您覺得celer的技術最有可能率先在哪些垂直領域使用?

5. celer代幣在生態中起到什麼作用?另外董博士您對無幣區塊鏈的看法是如何的?

5這個問題我前面已經回答過一些了,就暫時跳過吧。無幣區塊鏈在聯盟鏈當中可能會有一些應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1. 對以太坊的分片技術怎麼看?比如實現的可能性和最終達到的效果

上周,我參加了一個叫做IC3組織的一個活動,這是康奈爾和幾個最頂尖的區塊鏈投研機構一起組建的組織。在這次組織所舉辦的活動當中,剛剛聽到了V神公布分片技術的最新進展。

在分片技術當中,有幾個問題其實最難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最核心的問題,是狀態可靠性的問題。

分片技術簡單來說是把狀態分成片之後,如何保證兩個分片之間狀態是真實可靠的,所以狀態的可用性就十分重要。

但是在以太坊上有一系列的方案可以去解決它。我對以太坊的分片技術及擴容方案有信心,它採用的是一套組合拳的方法。比如有方案1234567,那麼以太坊就會七個方法一起用,但是每個方案可能都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證狀態可靠性的問題。

我再詳細解釋一下分片技術為什麼會比較難做。因為現在區塊鏈的數據是線性的,理想的情況是上面記錄的數據有準確的排序,而且是確信的。

做計算分片是不難的,但做狀態分片相對較難。狀態分片是將線性的數據分拆成一塊一塊的,在這個過程中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優化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又產生新的問題,就跟蹺蹺板一樣,壓下去一塊,另一塊又起來了。起來的這一塊呢就是狀態可用性問題。

3.對於一個項目而言,社群生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EOS、NEO、本體等項目就有比較不錯的社群共識基礎,請問一下Celer的社群生態準備怎麼建立呢?

今天聊了很多技術的問題,咱們聊聊輕鬆有趣點的話題,社區共識怎麼建立。

我們這樣的項目不是去跟公鏈做競爭,而且很多公鏈對我們都非常友好,因為我們實際上是能夠幫助公鏈成長,賦予公鏈一定的競爭性、優勢。從根本上來講,我們的社區共識實際上是可以汲取各個公鏈的社區共識。Celer Network希望與一些公鏈進行友好合作,然後共同去建設區塊鏈未來生態。

2.前幾天看到Celer和Qtum達成合作,合作契機是什麼?其他的公鏈是否也會合作呢?

Qtum最近在做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嘗試,他們在做新的X86虛擬機。這個X86虛擬機有很多的複雜性在裡面,比較難做。而EVM選擇了基於棧的虛擬機,而沒有選擇做基於寄存器的虛擬機,主要原因是前者好做。

但是EVM會產生一個問題:當要做鏈下智能合約的時候,就必須得寫一份鏈上智能合約,而且要鏈上鏈下要保持邏輯的一致性,這個過程很容易就出BUG。

那麼該怎麼辦?如果公鏈上的虛擬機能夠換一個架構,讓虛擬機本身能在本地運行,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寫一遍代碼,既能在鏈上跑,也能在鏈下跑。

Qtum用X86虛擬機,通過這樣的方法簡化了鏈下智能合約的過程和複製性,在技術上我們非常欣賞Qtum的這一動作,並且願意去接觸這種新的虛擬機架構。

在此,我們也非常感謝Qtum讓我們早期接觸到這樣一種架構。

我們跟其他公鏈也是選擇這樣的一種合作方式,另外比如說我們跟Watsonbased這樣的虛擬機也在合作。

其實現在有些公鏈非常有意思。比如說最近有一個項目叫Nervos,這個項目的技術實力強勁,而且團隊也有自己的洞見。

有些公鏈能夠給我們的鏈下系統做優化,我們也是非常歡迎的。雖然我們可能並沒有建立合作關係,但是我們能看到這些公鏈在做一些有意義的嘗試。

對於Celer Network鏈下系統來說,我們肯定也會去選擇那些最有意義的嘗試,來形成一種合作關係。我們不會為了合作而合作。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幣圈韭妹 的精彩文章:

被G20和納斯達克『欽點』?加密貨幣的10月會是個轉折點嗎

TAG:幣圈韭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