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徐鴻儒起義因何發生,為何說其敲響了大明朝的喪鐘?

明末徐鴻儒起義因何發生,為何說其敲響了大明朝的喪鐘?

原標題:明末徐鴻儒起義因何發生,為何說其敲響了大明朝的喪鐘?


作者:李晨,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起義爆發的社會背景

明朝末年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頻頻發生,自然災害比如崇禎大旱造成許多地區顆粒無收,許多民眾流離失所,大量流民的產生,自然會引起社會不會要的麻煩。此時土地集中越來越嚴重,更是加劇了民眾不滿的情緒,高居朝堂之上的皇帝除了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勤於政事以外,明朝自嘉靖皇帝以來就很少有勤政愛民的明君英主出現了,正所謂「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上有不好 下必效焉。」,皇帝如此,大臣更為甚之,黨閥之爭,東林黨與閹黨、浙黨勢如水火,地方官員更是趁此機會大行受賄之風,民間疾苦很難上達天聽,朝廷上下還在做著紙醉金迷的春秋大夢,殊不知此時民怨四起,整個明朝就猶如一個隨時爆炸的氣球,只等一根銀針即可讓民眾不滿情緒瞬間迸發出來。徐鴻儒領導的這次起義即使在這種背景下爆發的。



農民起義畫像


徐鴻儒與白蓮教的傳播

徐鴻儒,出生於明朝末年,山東籍貫,早年參加過白蓮教,對於白蓮教中所宣揚的東西深信不疑,此時明朝的腐朽統治已經引來百姓的不滿,徐鴻儒利用白蓮教中宗教思想,勸說受苦的民眾入教,由於此時明朝天災人禍頻發,受苦民眾只有將個人情感寄託於宗教的幻想中,一時間入教者甚眾,被多地教眾選為首領。明朝末年中國的黃河流域土地集中越來越嚴重,加之朝廷加派各種餉銀,民眾已經被逼到無路可退的地步,不滿的情緒不斷地被傳播並被醞釀開來,1622年五月由於叛徒告密,徐鴻儒原定於八月的起義,提前三個月於五月揭竿而起。一時聲勢浩大引起了大明朝廷的重視,急忙派出明軍予以圍剿。



明朝疆域圖


起義爆發的大致過程及其結局


由於徐鴻儒秘密傳教二十餘年,積累了相當多的教眾,1622年徐鴻儒宣布其以後許多農民變賣田產來投奔起義軍,壯大了起義軍的隊伍,該起義軍以頭纏紅巾為標誌,通過宗教思想來控制起義軍,其意義爆發就先後攻佔了鄆城、鄒縣、膝縣、曲阜等地,聲勢浩大,為穩定局面徐鴻儒踐祚登基為帝,自稱中興福烈帝,改元為大成興勝,授予官職,設置機構。一個起義軍政權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但由於農民起義軍準備有些倉促,準備不足,加之力量分散,平時又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等多重原因。徐鴻儒領導的起義軍最終被鎮壓下去,徐鴻儒全家也因此被殺,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就這麼凄慘的塵封在歷史的檔案中。


明朝皇帝畫像


參考文獻:


1.黃清源:明末山東徐鴻儒起義,破與立,1979。


2.黃清源:徐鴻儒起義史實辨疏,山東社會科學,1987。

3.馬西沙:明中後期多種民間教派的興起及明王朝的較寬容的政策,世界宗教文化,2017。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明代土官是何職務,他們為何需朝貢?
明朝有人頭稅、工商業稅,那麼魚課是什麼稅?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