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遇到險境不要慌,自我防護能力強

遇到險境不要慌,自我防護能力強

學校,本是學生學習知識,健康成長的地方,是學生的第二個家,但因為一些安全隱患的存在,讓學校不再是一個安全的家,而是在平靜之下潛藏著危險的地方。學校里不僅有校園欺凌,校園衝突,師生衝突,最可怕的是社會人員為了報復社會,把憤怒發泄到無辜的孩子身上。

一是因為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弱方便下手,二是因為殺害學生更容易引起社會的注意,致使學生成為了報復社會的犧牲品。那麼,孩子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

美國憲法保障私人持槍的權利,這直接造成了美國槍支暴力的盛行。迄今為止,美國發生過多起校園槍擊事件,造成多人死亡。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在美國展開了一項實驗,研究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行為技能訓練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校園中遇到的威脅事件。

從四個幼兒班中選了32名5到6歲的沒有經歷過封鎖演練的兒童。兒童被隨機分配到三個小組中,三個小組的人數分別是10人、11人、11人。實驗在德克薩斯州一個較落後的社區的一所小學中進行。演練的場所是教室。教室中有各種物品材料、桌椅,教室的後面還有一個衛生間。實驗者要求參與者在封鎖演練中遵循以下七個步驟:

1.學生們停止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吧所有的物品和材料放在地板上或桌子上。

2.學生們找一個隱蔽的地方並迅速移動到那裡。

3.在向隱蔽處引動的過程中學生們保持安靜,如果需要講話只能小聲說話。

4.宣布封鎖後學生們在三十秒內到達隱蔽的位置(關好門的衛生間)。

5.學生們在隱蔽處交錯的坐在地板上。

6.學生們保持坐在一個位置直到指示封鎖結束(5分鐘)

7.學生們保持安靜,不說話或產生任何聲音除非受到實驗者 的指示。

實驗者觀察記錄兒童是否正確的遵循這七個步驟,並記錄兒童在實驗中發出的雜訊。因為雜訊會給入侵者提示學生的存在。雜訊被定義為任何可以聽見的聲音。由於記錄的是團體的數據,所以如果一個學生表現出一個不符合標準的動作或者有雜訊,那麼小組內所有學生的得分就會一起變化。

實驗結果發現參與的兒童在經過行為技能訓練之後能夠在演戲中按照正確的步驟行動,並減少了雜訊。行為技能訓練能夠有效且高效的教給學生消防安全技能,槍支安全技能和預防綁架的技巧。

。。。。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灌輸自我防護意識,模擬安全演練是一種更直接更有長效的措施。現在中小學中的安全演練,更多的是在「演」,而不是「練」。這樣的演練,既不能在學生真正遇到危險情況的時候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也不能帶給家長安全感。開展模擬的演練,是為了初步掌握應急避險逃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緊急情況下自救逃生的能力。

但是,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僅憑一次演練是遠遠不夠的,要使到這個目的,要使應急演練經常化。模擬演練是經過精心準備和組織的,如果真的發生了突發的自然災害和事故,恐怕時間不會等待我們去「指揮」!因此,我們要逐步建立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的長效機制,培養廣大師生的快速應變、科學處置能力,使其在緊急的情況下能夠從容應對,讓生命和財產的損失降到最低。

GIF

參考文獻:

Dickson M J., &Vargo K K. (2017).Training kindergarten students lockdown drill procedures using behavioral skills training.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李建紅. (2012). 淺析中學安全演練機制的科學性.山西地震(3), 43-45.

編輯|蘇玉潔

圖片|來源網路

? END ?

做好孩子的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巧智慧心 的精彩文章:

家長再教育的重要性

TAG:巧智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