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時期的日本政府徵兵困難,老百姓為逃兵役不惜花巨資送走兒子

這個時期的日本政府徵兵困難,老百姓為逃兵役不惜花巨資送走兒子

原標題:這個時期的日本政府徵兵困難,老百姓為逃兵役不惜花巨資送走兒子


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和日本間的戰爭不斷,在此期間日本民眾對戰爭的瘋狂是重要原因之一。老百姓經過多年的日本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道精神洗腦,無論男女老少都陷入了病態的戰爭思維里,妄想侵佔中國以及東南亞。其實甲午戰爭之前的日本民眾不僅討厭戰爭,甚至連天皇都不認識。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想要建立一支全新的強大軍隊,但是老百姓卻不管這些,他們面對政府的徵兵令時不惜花費巨資也要送走自己的兒子,就為了不讓兒子去當兵。抗日戰爭期間的日本人都以能為天皇大兵打仗為榮,而當時的日本普通百姓根本沒有當兵的習慣,本來當兵就只是武士階層的事,老百姓好好種田就行了。



截止日本政府在全國普及義務教育前,普通百姓真的對天皇一無所知。而且要是適齡男青年都去當兵了,家裡其他人怎麼辦,壯丁都是寶貴勞動力啊。況且,當兵一去就是好多年,萬一走了就回不來也是個大問題。於是日本民眾就想盡辦法,讓家中的適齡青年躲避兵役。


在1881年的《朝野新聞》曾記載一戶農名逃兵役的事:根據當時徵兵令,長子可以不用服兵役;二兒子就送給別人家做養子,成功逃避兵役;到了三兒子年齡夠兵役時,附近幾個村已經沒什麼符合標準的老人(須年滿50歲),最終只得將三兒子過繼給一無子的貧困老漢,還要送上巨額彩禮錢。



當時日本政府也明白這些底層百姓在逃避兵役,改了一下徵兵令,結果送出去的三兒子還得服兵役。不得已,農戶有半借半湊了270日元繳納免兵役金,要知道當時日本人平均每月收入不過1到5日元。可見此農戶為了避免兒子當兵有多拚命,不久又到了四兒子服兵役的年齡了,農戶只得去神社保佑兒子體檢不合格,結果四兒子真的因為體檢不合格不用去當兵了。但是沒多久,五兒子又夠上年齡了,農戶又得想辦法了。



政府也在不斷修改徵兵令,甚至出現謠言,比如結婚就可以免服兵役,結果幾百個村子的適齡男子趕緊結婚,也不管對方是丑是美、家世如何,只要能讓自己不當兵就行了。原先50歲老人的養子可以免兵役,政府也提到了60歲,這下直接導致60歲老人的身價隨之增加百倍,禮金至少得200日元才行。

日本各地寺廟也因此火爆了起來,人們紛紛去寺廟祈求自己在體檢中不合格,寺廟甚至提供「不中籤」。當時日本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年輕人一到年齡就去寺廟祈禱,其實是祈禱自己不要被抽中去當兵。



1875年,日本有30萬適齡男子,其中25萬免服兵役。1882年,日本有28萬適齡男子,依然有15萬人免兵役。日本政府急著與其他列強爭霸世界,怎麼能沒士兵呢?他們乾脆給所有日本人辦戶口本,就為了避免適齡男子逃兵役。日本政府強制要求所有民眾出門前在身上掛塊白布,上面寫有個人詳細信息,後來就將這塊白布縫在外衣左胸位置,似乎跟現在的身份證差不多。


這塊白布在二戰時也給日本提供了不少便利,日本民間就是靠白布在政府那領取戰時配給口糧,還能夠防止間諜滲入民間。在戰爭中有日軍士兵戰死時,這塊白布也能幫助認出死者是誰,當然,最大的作用還是查戶口,讓每個日本人再無可能逃脫兵役。不過在日本政府刻意的洗腦下,本不想打仗的百姓也轉變成了戰爭瘋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努貓 的精彩文章:

當二戰初德軍擊潰七個國家時,蘇聯在幹嘛?迅速擴張領土幾十萬
他復辟清朝12天引眾怒,失敗後從商暴富,不忘出資幫助江西老鄉

TAG:基努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