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蒙娜麗莎》怎麼出名的?

《蒙娜麗莎》怎麼出名的?

這是盧浮宮100件名作的第11篇文章

本期的背景音樂,納京高Mona Lisa

帆看藝術的朋友們好,

我是徐莊主。

上期聊的是蒙娜麗莎她是誰,

這期就跟大伙兒聊聊蒙娜麗莎這幅畫,

她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幅畫,

沒有之一。

她怎麼就這麼有名了?

《蒙娜麗莎》77X53cm 約1503年 木板油畫 現藏於盧浮宮

儘管歷史上有很多人表達了對《蒙娜麗莎》的喜愛,比如據說路易十四把這幅畫掛在了凡爾賽宮的卧室里,拿破崙也在1800年曾讓人把蒙娜麗莎從盧浮宮裡取出來,放到他在杜伊勒里宮的卧室,直到他加冕為皇帝之後才把畫還給盧浮宮。

還有一些史學家們對麗莎也喜愛有加,留下了很多溢美之詞。比如:「從未見過哪件作品如此精美,如此傳神」,「她的眼神非常優雅,溫馨,容貌栩栩如生」。

但即使這樣,在20世紀之前,蒙娜麗莎在人們的心裡,還只是文藝復興大師達芬奇,創作出來的名畫之一而已,也只有為數不多的愛好藝術的社會精英們才對她有所了解,在這個意義上,這幅畫和任何世界名畫是一樣的,好像沒什麼特別的。

那她怎麼在100年後的今天如此有名,

人盡皆知呢?

在具體細聊之前,我先打個比喻,大家可以把《蒙娜麗莎》這幅畫當做一個人。

如果她想聲名遠揚,除了有能力有天賦,擱現在還得靠顏值,這還不夠,她最好還能製造新聞,再有點兒神秘感,身上帶著什麼解不開的謎團,就齊了,保准她能成為話題的中心,不斷的被人討論。我看蒙娜麗莎就符合這個程序。

1911年的一個社會事件,

使這幅畫在隨後的幾十年里,把其他的世界名畫遠遠的落在後頭,最終成為了世界級的偶像。

接下來咱們就聊聊這發生在1911年,

讓《蒙娜麗莎》一舉成名的:

1911年的8月21日,周一,盧浮宮,也是博物館的閉館日,不對外開放,意味著當時的工作人員很少。

在100年前,不像現在人人都去博物館,即使是開放日去博物館的人也不多,所以平時的安全系統很鬆懈,而且安保人員都是退休人員或退伍軍人,年紀大了也容易在上班的時候打盹什麼的。那就更別說大周一,博物館的閉關日了,安保人員就更少了。

不自覺的想起喜劇電影《憨豆先生的大災難》,艾金森飾演的博物館看守人

當天大早上,盧浮宮的博物館總管先是巡視了一通,沒發現什麼異常,巡查的時候還注意到了《蒙娜麗莎》,但當他八點半轉一圈回來的時候,發現畫不見了!剛開始還以為是拿去拍照或是做清理了,一時也沒太放在心上。現在想來難以置信。

後來是怎麼發現《蒙娜麗莎》丟了呢?

說是盧浮宮當天來了個臨摹名畫的畫家,叫路易·博陸,他來就是為了臨摹《蒙娜麗莎》,來了發現畫不見了,就忙著問保安,保安就去攝影室問,攝影師肯定不知道啊,這會兒才拉了警報。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著急了,開始在盧浮宮裡找,直到他們在樓梯上發現《蒙娜麗莎》的畫框和玻璃罩,確定《蒙娜麗莎》被人從畫框和玻璃罩里取走了,也就是在《蒙娜麗莎》消失24小時之後,大家才真正意識到這幅畫被人偷了!

《蒙娜麗莎》被偷之後又發生了什麼呢?

別著急,我再絮叨幾句當時法國的社會環境,在19世紀50年代,書還不那麼普及,也不是所有人讀得起的,報紙雜誌也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攝影也剛剛出現,大眾的讀寫水平比較低下,教育也很落後。所謂的高雅文藝圈真的就是一幫有錢有知的人玩的圈子,跟大眾沒什麼關係,這種現象直到19世紀末才開始分崩離析。到了20世紀初,是信息時代的開端,隨著社會的進步,大眾慢慢參與到文化活動,讀書看報開始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與此同時,一股巨大的新生力量也崛起了,那就是大眾新聞傳媒,而《蒙娜麗莎》的成名,就是趕上了「大眾傳媒崛起」的這班車。

一開始我也說了,成名不僅自己要有實力,還得能製造話題,1911年8月的盧浮宮失竊案,就是一個具有超級新聞價值的事件。

新聞界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題材,你想,那可是盧浮宮啊,那可是達芬奇的作品,而且還被人偷了,嘖嘖嘖。

這可炸開了鍋,在義大利,對這次失竊案的報道可謂是鋪天蓋地,蒙娜麗莎常常是頭版頭條。在法國,當時自稱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巴黎人報》,在1911年的8月23日,刊登了一副巨大的《蒙娜麗莎》畫像,還配有一篇具有傾向的文章,去渲染這次事件,比如強調《蒙娜麗莎》不是一件普通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傑作,而是一位天才畫的不尋常的畫像,而且具有奇特神秘的微笑。

這可不得了了。

不僅是這家暢銷的報紙,其他家報紙也按照一種不成文的傳統和流行的敘事方式去報道這次的失竊案,都是有套路的。首先,對失去了達芬奇的名畫表示悲哀,心痛,其次,就是大肆宣揚鼓吹這幅畫有多牛,在藝術史上有多麼重要的地位,接著,就開始甩出一些問題,比如猜測這個神秘的竊賊是誰,他有什麼神秘的動機,等等。當然還得順便譴責盧浮宮的安保系統,忘了說,失竊案發生以後,館長被解僱了,所有的警衛也都遭到了懲罰。

短短的一周時間,整個事件迅速發酵,真可謂迅雷不及掩耳響叮噹之勢,到了8月29號,盧浮宮重新開館,整個蒙圈了,因為博物館外排起了長龍,大家還來幹嘛呢,估計是去看蒙娜麗莎被拿走後牆上的那塊空白(還有四個掛畫的釘子),很戲劇,有人獻上鮮花,有人失聲痛哭,當時的參觀人數還創下了記錄。

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被關於《蒙娜麗莎》的報道吸引,與此同時,人們也開始更深入的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在後來的時間裡,法國的大眾文化對這次的失竊案炒作到了極點,盧浮宮的保安經常出現在歌舞和雜耍表演中被嘲諷,包括出現在一些諷刺劇里。

可即使如此,隨著時間流逝,人們最終還是把蒙娜麗莎給忘了,在失竊案發生一兩年後,有很多新的重大事件轉移了大家的視線,比如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慢慢的,人們不再談論盧浮宮失竊案了。

可蒙娜麗莎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其實在確定蒙娜麗莎被偷之後,一個叫路易·樂平的警察,一個偵探,是當時巴黎警察局局長,探案能力很強,被人們稱為福爾摩斯在世。

他接下了蒙娜麗莎這個案子,開始了一系列的調查,後來查到了一個嫌疑人名叫文琴佐·佩魯賈,他是來法國務工的義大利人,一個窮小子,受教育程度也很低。當時路易·樂平查到他的時候,可能是想的太多了,他認為偷畫的人應該是個懂畫的人,也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甚至可能是專門偷藝術品的有組織有規模的大盜,不太可能是眼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當時也是經過了一番詢問,佩魯賈當然是否認了一切,而且還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

殊不知,他們和真正偷蒙娜麗莎的竊賊擦肩而過了!

其實偷畫的盜賊就是他—文琴佐·佩魯賈。

文琴佐·佩魯賈

這讓樂平從「福爾摩斯」變成了「毛利小五郎」。

說起偵探樂平對偷畫盜賊的心理畫像,當時的矛頭還一度指向了畢加索,畢加索的形象,是完全符合了樂平的標準,他們帶人搜了畢加索的畫室,竟然還真的搜出盧浮宮丟了的雕塑作品,但不是《蒙娜麗莎》,這這這,細想想還挺諷刺的,盧浮宮那時的安保還真的鬆懈呀。

畢加索本索

人們都以為《蒙娜麗莎》再也回不來了,就連盧浮宮也把這幅畫從展品目錄里給刪掉了,可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蒙娜麗莎》將再度登上報紙的頭條。

就在1913年的11月底,一個佛羅倫薩古董商收到了一封署名「萊奧納多」的來信,信是從巴黎寄來,但用義大利語寫的,聲稱盧浮宮丟的那張蒙娜麗莎在他手裡,他要把畫歸還給義大利,賣給義大利人。

當時可以說全世界都放棄尋找《蒙娜麗莎》了,這位古董商也是半信半疑,他把信交給了烏菲茲美術館館長,並且倆人商定要和這位「萊奧納多」見一面,驗一驗畫。他們約好在佛羅倫薩的一個小旅館見面,見面看到貨之後,兩位專業人士通過檢查畫的背面,找到了盧浮宮的編號。後來又說服這位「萊奧納多」,實際上就是剛剛咱們提到的嫌疑人文琴佐·佩魯賈,他們把畫拿回了烏菲茲美術館做進一步的檢查,通過與檔案照片比對畫上的龜裂紋,也就是顏料的裂紋,估計有50萬個,相當於畫作的指紋了。最終確定是原作沒錯。於是報了警,很快就把佩魯賈抓了起來。

經過警方的一番審問,原來這個文琴佐·佩魯賈就是當初在盧浮宮裡給《蒙娜麗莎》裝玻璃框的工人之一,之前還曾被當做了嫌疑人,不過由於樂平的誤判而失之交臂,可以說是法國警方的重大失誤。

所以,文琴佐·佩魯賈是怎麼偷的蒙娜麗莎呢?

警方了解了之後也覺得很難以置信,報紙上的各種對盜竊案的猜測,各種千奇百怪的情節都有,可就沒有這麼普通的一條,文琴佐·佩魯賈是順順利利的摘下畫,順順利利的拆了畫,順順利利的出了館,沒有任何人阻止懷疑,一切都簡單快速,前後只用了20多分鐘。

那他究竟是為什麼要偷這幅畫呢?

回答仍然是匪夷所思,文琴佐·佩魯賈是義大利人,他認為《蒙娜麗莎》這幅畫是拿破崙從義大利偷來的,而把偷來的東西再偷回去,這並不犯罪,其實他這一點也是缺乏研究,拿破崙當年是從義大利拿了幾千件藝術品,可《蒙娜麗莎》並不在其中。即使這樣,他仍然堅持宣稱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出於愛國。由於法國那邊也承受了很大的輿論壓力,同時對自己的安保和偵察環節的失誤,覺得尷尬至極,也沒有提出嚴懲佩魯賈的要求。最後判了他12個月的監禁,實際上只關了7個月。

盧浮宮失竊案到這裡算是結案了,警察叔叔們可以鬆一口氣,大家能想像到當時大眾傳媒界對這次失而復得事件的報道嗎?從業人員一定又樂開了花,又有得可寫,有得炒作了。

(此照片中舉著畫的那位仁兄實在太可憐了,站了C位卻沒有露臉)

1911年萬人空巷的壯觀在1913年又重來一次。

這次事件讓義大利人,還有法國人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這麼好的一幅畫。《蒙娜麗莎》在米蘭展出的時候,有6萬人看了展覽,回到巴黎之後,更是天天排起長龍,在看展的過程中,人們拿起相機,鎂光燈不停的閃爍。

說起這個,讓我想起一個有趣的事,說是再矜持內斂的人,來到《蒙娜麗莎》面前,也會不自覺的拿起手機,拍下這一幕,放在社交網路上,以表示到此一游,因為她真是太有名了。

回顧整個失竊案,《蒙娜麗莎》被盜與失而復得之間的時間間隔,也是她成名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保證了他在這兩大事件之後都能得到廣泛的報道,並且還是一個Happy Ending。

● ● ●

小結

回到100年後的今天,大家早就忘了《蒙娜麗莎》是怎麼出名的了,她怎麼出名顯得也不那麼重要了。現在更多的人願意把她的成功歸到達芬奇身上,認為是文藝復興繪畫大師創造了一幅舉世無雙的曠世其作,顯然我不這麼認為,再說的嚴謹點,這當然是一幅非常好的世界名作,達芬奇的技法無與倫比,但到了今天這個程度,大眾媒體起了太多的作用,也有太多誇張的成分。

↓↓↓

下一期我還接著聊《蒙娜麗莎》,盡量在一個不誇張的前提,去探索一下達芬奇的技法有何高明之處,《蒙娜麗莎》好在哪兒了。

本期編輯助理:流明

更多藝術乾貨

點擊文字直接查看

貓糧投喂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帆看藝術 的精彩文章:

肉嘟嘟的聖母子

TAG:帆看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