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時期玉器上常見的兩朵洋花

乾隆時期玉器上常見的兩朵洋花

大家接觸乾隆時期玉質器皿時會發現,乾隆時期的纏枝花卉比較常見,而有一種纏枝花卉頗為奇特:說纏枝菊不像纏枝菊,說是纏枝蓮又不像纏枝蓮,更不是纏枝牡丹。這種紋飾不但乾隆時期比較多見,而且一直流行到清代晚期,甚至是現代。

是哪種紋飾呢?吶,就下面這些: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盒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 碧玉嵌白玉盒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 碧玉活環雙耳瓶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 碧玉梅瓶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 乾隆御題詩玉燭台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 白玉香薰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碧玉蓋罐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 碧玉鏤空香薰

看了上面幾張圖片,大家是否跟小編有了點同感。

這兩種花卉到底是什麼花呢?

答案是西番蓮和茛苕花。

咱們先看看西番蓮長啥樣:

這就是西番蓮,不僅有紅色的,而且還能結果,據說果實味道挺不錯,這個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這是乾隆時期的官窯瓷器瓷母上青花裝飾部分的西番蓮。根據同時代工藝美術品的造型、紋飾互具參考性這一原理,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識別出玉器上面哪些紋飾是西番蓮。

例如:

以上都是非常典型的西番蓮紋飾。紋飾布局和形態不盡相同是因為在一定範圍內將紋飾做了變形,這是玉器紋飾和同時期的瓷器紋飾最大的區別,運用這種手法一方面是紋飾為了適應器形,需要在布局上做出一定的變動。否則會顯得整體不太協調;二是玉器藝術風格比較活潑多變,不像瓷器那樣有習慣性制式化。

茛苕更是一個富有傳奇性的植物,用作裝飾的花卉里茛苕應該說是出現挺的早的,但是它最早並非裝飾在玉器上,而是建築上。茛苕的原產地在地中海,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茛苕曾被大量運用在建築構件及藝術設計中,象徵著智慧與旺盛的生命力,茛苕的變形紋飾在現代裝飾界也是一個經典紋樣。它不僅出現在中國清代的玉器上,更是痕都斯坦玉里的主要裝飾花卉之一。

那茛苕長什麼樣呢?

茛苕整株

茛苕的花和葉子

茛苕紋飾在古代歐洲建築上的運用

在現代裝飾上的運用,眼熟不?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 清十八世紀 痕都斯坦式白玉嵌寶「茛苕花」紋蓋壺

故宮博物院藏 清 乾隆御題詩茛苕紋玉燭台

跟紋飾的傳播來源及原產地作用習慣有關,茛苕做邊飾的情況較多,獨立裝飾較少見。如下圖:

關於西番蓮和茛苕紋飾在清代玉器上的運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的關注。也希望大家多提出意見或建議,歡迎大家在公眾號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求是軒 的精彩文章:

TAG:求是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