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富士康投身工業互聯網的優勢是什麼?

富士康投身工業互聯網的優勢是什麼?

最近微信群里看到一篇文章《對話陳永正:富士康投身工業互聯網的獨門秘籍是什麼》,是訪問陳永正的一個訪談,可是看了陳永正的訪談,總感覺沒有將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的真正優勢講出來。


富士康是製造業嗎?

很多人都認為富士康是一個規模很大的製造業,但我個人一直都認為富士康屬於製造服務業,富士康的代工模式,實際上是提供的生產能力的服務,包括生產設備、和產線生產者的能力服務。富士康實際上賣的不是產品,賣的是服務。

為什麼我認為富士康是服務型公司?

對移動互聯網、智能硬體熟悉的人都知道,剛剛做手機的小米的產能不足引發的小米手機供不應求而帶來的飢餓營銷,華為Mate7推出來的時候產能不足,土曼手錶的跳票,鎚子手機上市的一拖再拖。

這些問題都是產能不足的問題,而且小米手機生產,鎚子手機生產的代工企業都有富士康,所以在那個期間與富士康內部人交流過,了解到富士康的模式是:富士康是員工和設備收錢,至於產線上是否生產的出來,那是手機企業的問題。

鎚子手機,小米手機因為剛剛做硬體,他們認為生產的問題都是由代工廠來解決,而只重視產品功能的開發,而不重視產品適合生產的設計,導致產品生產良品率低。

富士康與蘋果公司有非常好的合作關係,但蘋果每個型號在生產之前,會有很多蘋果的工程師與富士康一起合作,保證了產品適應生產,才開始購買富士康的生產產能。

富士康的產品是生產設施的時間和員工的工作時間,而不是產品。富士康生產線上的產品是委託其代工的企業的,無論是蘋果手機,小米手機,還是華為手機,這些產品都屬於品牌商,而富士康是根據每個產品的生產時間獲得相應產品佔用資源的成本加利潤。

通過設施的使用和勞動力時間獲得收益的模式,更加符合服務業的特點,而不是製造業的特點

所以我認為富士康的主業代工本身是服務業,而非製造業。


分工促進供應鏈效率提升

其實人類生產力的提升歷史,就是一個社會分工的歷史,社會分工提升效率。

分工的基礎是進一步規模化。在規模化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分工,讓操作進一步專業化,從而提升效率。

在工業化的後期,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實現壟斷,形成了由幾個龍頭企業佔據行業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局面,壟斷企業通過擴大規模,通過管理,在內部形成分工,充分利用規模效應優化供應鏈效率。

供應鏈最核心的問題是保持平衡: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最本質是產能與需求的平衡,但需求有波動性,完全用產能平衡需求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就通過庫存來維持一個相對的平衡。

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發展,是隨著壟斷企業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而發展起來的。供應鏈管理解決的是壟斷企業內供給(產能和庫存)與需求的平衡的問題。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隨著產品種類豐富、國際化而顯得愈發突出,供應鏈管理理論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最後供應鏈通過壟斷企業整合上下游的產業資源,優化產業效率。

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出現了另外一個趨勢,智能手機品類減少,但各品類銷售量增加。

比如傳統手機時代,諾基亞手機就有很多個型號,不同型號的產品下線時間不同,從而動態的平衡產能與需求的矛盾。

但智能手機時代,智能手機產品型號減少之後,一個新型號下線前,單一企業的產能不足以支持產品的生產,而沒有型號生產的時間,企業內部的員工就會無事可做。

智能手機時代,單一企業的供應鏈平衡是大問題,所以通過代工廠的模式來解決平衡問題,當有型號下線的時候,購買代工企業的產能。而沒有型號的時候,代工企業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產能服務。

代工模式,打破了企業組織架構的束縛,讓供應鏈產能可以跨企業協同;打破了組織架構束縛之後,將生產性的功能從企業分離出來,讓智能手機的品牌企業可以專註於:產品研發、品牌管理、售後服務管理。進一步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未來的趨勢:一些功能性服務通過外包的形式來完成,比如研發項目的人力外包、人力資源外包、產品生產的外包,這種功能性的外包工作,實際上打破了組織邊界的束縛,進一步提升了效率。

中國在加入WTO之後,在全球供應鏈體系承擔了大部分的生產功能性的功能。而富士康承擔了3C累產品的生產性功能。未來這個趨勢非常明顯。

功能性的生產外包在3C行業普及後,而物聯網的發展趨勢下,越來越多的產品成為3C類產品,比如原來的戒指,變成了智能硬體,手錶也變成了智能手錶,牙刷變成了智能牙刷,未來服裝、鞋子都可能有電子產品,這種趨勢下,3C類的代工模式會越來越普及。而富士康無意是最大規模的生產性功能的承接企業。


工業互聯網促進打破產業邊界,提升服務效率

富士康是最大的3C產品的生產性功能的服務商,富士康的產線是富士康與企業共同合作的,所以富士康有非常豐富的產線設計經驗。

在工業互聯網的模式下,富士康的生產線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會越來越高,在3C設備生產領域,富士康作為集成商是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積累的。

而3C生產設備聯網,富士康一定是是接入設備最多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而接入平台後,形成的數據經驗,將會是富士康的核心資源。

未來富士康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可以成為3C類設備的資源共享平台,就類似於滴滴是出租類汽車的資源共享平台一樣,由這個平台承載3C類生產訂單,成為資源調配企業,在平台上構建生態,來提升生產服務效率。

中國在加入WTO之後,承載了製造功能,而在製造領域,中國利用的是區域規模效應來獲得成本優勢(沒有用信息化手段,或信息化手段用的少,更多的是區域聚合優勢),在工業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將在產業聚集高的區域構建工業互聯網,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固化供應鏈優化的模式,從而進一步提升效率。

在這個領域,中國有優勢,而富士康是這個領域最有可能成為平台的企業,所以工業富聯的地位非常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永碩 的精彩文章:

物聯網的三個發展趨勢
科技財經體育互聯網投資 如何評價阿里投資蘇寧體育?蘇寧體育有什麼價值?

TAG:許永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