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御制的國寶,被咸豐熔化成8500根金條,夠前線將士半個月花銷

乾隆御制的國寶,被咸豐熔化成8500根金條,夠前線將士半個月花銷

咸豐三年(1853年)三月,清政府和太平軍對峙已有兩年。這段時間中,清軍節節敗退,江南半壁江山已被太平軍所佔據。更為嚴峻的是,連連的戰爭導致軍費開支浩繁,國庫存銀已遠遠低於警戒線,太倉之中存銀僅剩幾十萬兩。

可對於咸豐來說,再艱難也得咬牙撐下去,朝廷從各地調集軍隊南下,又不斷擴大反對武裝,招兵買馬,頒賞有功將士,耗資甚巨。這個時候,前方戰事吃緊,後方財源同樣吃緊,擺在咸豐和滿朝文武的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籌集銀兩?

自咸豐登基後,從各地調集綠營十餘萬,花費達兩千萬兩之巨。如今,滿朝大臣也想不出什麼高招,一個個愁眉苦臉。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士柏葰、編修陳泰上奏說《明史》和《四川省志》都有這樣的記載,說張獻忠在四川稱帝時,曾將數千萬金銀窖藏於錦江之下,並且有很多當地居民都撈到過張獻忠所藏的銀子。而且,柏葰還說的有鼻子有眼,他在上奏中提到道光十八年曾派人勘查過此事,由於不能確定準確位置,最後才中止了所為。

咸豐看到這份奏摺後,如久旱逢甘霖,心中大喜,他想若是真能找到張獻忠的藏銀之地,眼前的財源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於是,咸豐帝特派欽差大臣裕瑞按照柏葰所奏的情況,帶人去四川悉心訪察,爭取能找到窖藏金銀之處,然後設法撈掘。

裕瑞接到差事後,馬不停蹄趕往四川,會同地方官員籌劃尋寶一事。可是經過數月的明察暗訪,對於張獻忠的藏銀始終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儘管咸豐下旨讓裕瑞繼續尋寶,但似乎對此事已不抱太大希望。

可是,隨著形勢越來越危機,眼巴巴指望這張獻忠的藏寶肯定是不行了。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運動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太平軍攻佔江南第一名城南京,定南京為國都天京,並北伐西征,給清政府以巨大威脅。

咸豐帝夙夜難寐,一次次調動和組織武裝,試圖儘快遏制住太平軍發展的勢頭。兩年多的戰爭消耗,已然朝廷的財政捉襟見肘。如何擴大軍需,這是咸豐帝最焦慮不安的問題。當年的三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桂良上奏,建議核實歷年查抄獲罪官僚家產的確數,並提出內務府廣儲司銀庫尚有三口大金鐘,可為變通。

咸豐帝諭令清查,內務府回報歷年查抄家產所得已陸續用光,庫內無存,只有金鐘三口,約重三萬三千餘兩,未經使用。

四月初十日,咸豐帝決定將金鐘熔鑄成錢,並決定將此事交由恭親王奕?全權辦理,協助奕?辦理此事的是他的第一位師傅翁心存。奕?六歲時即受業於翁心存。次年,翁心存因老母年邁,令回籍。後又授八阿哥讀書,現任工部尚書。熔鑄金鐘是其分內之事。

奕?和翁心存以及內務府大臣親赴廣儲司銀庫檢驗金鐘,然後奏請將金鐘熔化,鑄成金條。六月初六日,經咸豐帝批准後,熔鑄工作開始。在實際熔鑄過程中,奕?等人根據操作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建議將其熔化為金條若干。據查,金鐘的鑄造時間是乾隆時期,曾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是大清朝難得的一件國寶。如今不得已,要將這等國之重寶熔化成金條,以供前線所需軍費。

經過五個多月的熔鑄,奕?等人共交出金條六次,其中五兩中金條一千塊,十兩重金條五百塊,二兩重金條四千塊,三兩重金條三千塊,計約二萬七千零三十兩。摺合銀兩大致為三十多萬兩。即便是這些銀子,也僅夠江北大營數萬將士半個月的花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皇帝沒有賞賜免死鐵券的習慣,唯有此人是個特例,獲兩次免死
一巡撫離任後該省百姓約定,凡是日後路過他家必到門前行跪拜之禮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