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太監到英雄,鄭和憑的是什麼?

從太監到英雄,鄭和憑的是什麼?

作者 |鄧頁頁 · 主播 |阿成

各位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共讀彼得·弗蘭科潘的《絲綢之路》,本書共分為二十五章,我們每天一起共讀二至三章,今天我們共讀第172頁至第187頁,本書拆解的第六個主題點:從太監到英雄,鄭和憑的是什麼

什麼是英雄?有網友說:「英是才智,雄是膽識。」對此觀點,我頗為贊同,因為一個人少了「英」,只是一介武夫,而少了「雄」則只是一介文弱書生。

在絲綢之路上,一個人物不能忽略,他就是鄭和,彼得·弗蘭科潘在《絲綢之路》中,稱鄭和為「最為著名的航海家」,因為鄭和穿越印度洋遠至非洲,給非洲人民帶去的是和平和友誼,與航海家哥倫布對印第安人種族滅絕的殺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368年,朱元璋滅了成吉思汗的子孫建立起來的元朝,定都南京,建立明朝。在1381年的時候,明軍平定雲南,當時身為雲南人的馬三保(鄭和以前的名字)只有10歲,被明軍俘虜,離開家鄉隨部隊遠征。

在明初有閹割幼童俘虜的習慣,馬三保10歲時被閹,可以想像他當時痛苦,因為無數的夢想隨著閹割隨風而去。

馬三保少年時在明軍中服役,隨明軍南征北戰,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逐漸長大。

後來四皇子朱棣一眼看中精明幹練的馬三保,把他招為自己的貼身侍衛,他跟著朱棣南征北戰,參加了「靖難之役」,他出生入死,經歷過數次重大戰役,得到朱棣的賞識,所以當朱棣當了皇帝後,賜他「鄭」姓,他改名為鄭和。

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並且實戰經驗豐富,朱棣授予了他「欽差總兵太監」的軍銜,鄭和指揮著兩萬多名官兵。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在下西洋的幾次軍事戰役中也得到了體現。

鄭和的一生,被世人稱頌的偉大業績,是七次下西洋。西洋,就是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西段,從馬來半島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運至印度和非洲東部,一概稱之為西洋。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1405年7月,他奉命出使南洋群島和印度一帶,當時率領了62艘船隊,跟隨人員27800人,船上裝有大量黃金和布匹及其它貨物,從南京到福建,再從五虎門出海。

他經過了占城、爪哇、蘇門答臘、南巫里,到達古里(今日印度西部)後返航,此次航行歷時兩年時間,於1407年秋天回國,他帶回了許多國家的使者,打通了與西洋各國的貿易通道。

朱棣對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取得的成績非常滿意,因此,在鄭和回國後僅短短十幾天,朱棣派鄭和二次下西洋,船隊多達249艘,場面宏大。

鄭和此次到訪了幾個地方後,並專程到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對錫蘭的佛寺進行布施,並立碑紀念。此碑於1911年在錫蘭島被發現,現在保存於錫蘭博物館中,是中斯兩國友好史上的珍貴文物。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用時兩年,從錫蘭返航,帶回了各國為了與中國交好而貢獻的奇珍異寶。

鄭和又先後幾次奉命下西洋,他最後一次下西洋時,已經60歲了,當時朱棣皇帝已死,仁宗繼位不到一年也死了。宣宗繼位後,海外來朝聖者日漸稀少,宣宗為重振國威,與西洋各國通好,他決定派鄭和再次下西洋。

1441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長期的航海生活已經燃盡了他的生命,在歸途中,他一病不起,當船隻到達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終點古里時,鄭和去世,享年62歲。

古里成為鄭和最後到達的地方,似乎是一種天意,他20年前,第一次到達古里時,曾留下了「刻石於茲,永昭萬世」豪言壯語,20年後,他在這裡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鄭和下西洋,不僅是進行海外的貿易,也把中國的先進文化向世界傳播。當時一些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及國家,如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鄭和向他們傳播:中華禮儀、儒家思想、農業技術、製造技術、醫術及航海造船技術等等,使他們了解了中國,並非常嚮往中華文明。

鄭和下西洋第一大成就,是彰顯了國家的實力。

600多年前,鄭和帶領200多搜船,航行在世界海域,造訪各國。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約翰博士估計,1420年,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應不少於3800艘,超過歐洲船隻的總和。

今天的西方專家也承認,當時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從規模到實力,世界各國都是無法比擬的。

鄭和下西洋第二大成就,是促進了與西方的文化交流。

1405年後的28年里,鄭和七次奉命率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徑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繫,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

鄭和下西洋第三大成就,是促進了海外貿易。

當時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明成祖朱棣推動下西洋,擴大海外貿易。有學者估計,下西洋貿易開放政策,為明朝政府帶來的利益,至少有黃金二三十萬兩,白銀千萬兩,是宋元時期絲綢之路上收入的十幾倍。

鄭和還有一大功績,他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了87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開闢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直達航線。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為中國的航海日,並規定全國所有的船舶鳴笛挂彩旗,這是為了紀念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日期:1405年7月11日。

600年後的這一天,中國人民共和國「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央領導及社會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還有駐華使節參加。

如此大規模的紀念一個人,在新中國的歷史上並不多見。

鄭和年幼被俘虜,10歲被閹割,小小年紀跟隨軍隊南征北戰,他歷盡坎坷,九死一生,實現了被載入史冊的偉大壯舉。

他的才能,在他所做的各項偉大事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在航海、外交、軍事等方面都表現出了卓越的智慧與才幹。

鄭和譜寫了一段中國人的海上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國學共讀 的精彩文章:

中國,胸襟和風範並存的國家
哥倫布,是英雄還是劊子手?

TAG:有書國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