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一商人從菲律賓偷回一新物種,推廣後,中國人口呈爆炸性增長

明朝一商人從菲律賓偷回一新物種,推廣後,中國人口呈爆炸性增長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內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外有不斷壯大的女真後金。無休止的戰亂,使得人口銳減。據稱,永樂年間全國總人口約6700萬人,到了滿清入關時,全國人口不到1億。

研究清朝兩百多年的人口增減情況,我們發現一個現象,清朝從康熙登基到乾隆五十五年出現了爆炸性增長,一舉突破3億人大關。在古代,人口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清朝有如此多的人口,難怪乾隆會自詡「十全老人」。

仔細研究這個數字,出現了一個問題:從1644年明朝滅亡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只不過短短的150年,為何清朝人口能出現爆炸性增長?

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改善了,尤其是有糧食吃了,正所謂飽暖思淫慾。有豐富糧食,並不意味著是生產力水平的極大提升,而是當時一種新物種的引進。

這種新物種就是番薯。番薯,又名甘薯、金薯、紅薯、朱薯、白薯、紅苕、地瓜等,它原產於美洲中部等地,由航海家哥倫布傳播全世界各地。資料顯示,番薯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帶到東南亞,後在明朝傳入中國。

番薯能傳入中國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明朝萬曆年間一名陳姓的商人從呂宋(今菲律賓)偷帶回來的。當時,這名商人發現當地有一種叫「朱薯」的農作物,當地人視為珍寶,而且政府嚴禁外地商人攜帶出境。

頗有心機的陳商人花費大量錢財,學會了番薯的種植方法,在回國時偷偷帶了幾根番薯枝條。從此,番薯便在我國繁殖開來。起初,番薯主要在福建、廣東小範圍內種植,並沒有大範圍推廣。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旨「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在這一政策的施行,意味著千百年來按人丁徵稅的政策被廢除,使得人口逐漸增長。然而,農作物的種植技術還是沒有極大地提高,於是不需要太多種植技術的番薯就成為了第一選擇。

據徐珂《清稗類鈔?植物類》中記載,「康熙時,聖祖命於中州等地,給種教藝,俾佐粒食,自此廣布蕃滋,直隸、江蘇、山東等省亦皆種之。」在最高統治者的一手推動下,番薯在全國範圍內大肆種植,到了雍正即位後,番薯已經成為了口糧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番薯的大面積推廣,直接養活了清朝底層老百姓,使得人口呈現爆炸性增長。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植物類》、《清高宗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第一美女坤伶,迷倒五位總統,袁世凱還曾想花三千兩黃金娶她
汶川地震,這個小國舉國之力捐了四萬,最後我國以這樣的方式報答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