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離婚老公用撫養權要挾,為了孩子我該忍嗎?

離婚老公用撫養權要挾,為了孩子我該忍嗎?

成長有疑難 我愛問幸知

m+幸知:

我和老公結婚就是一個錯誤。一開始我就知道我們不合適,但是已經有了孩子,只好結婚。

婚後,他從不交家用,家裡所有開銷都是我,現在住的房子也是我婚前買的。他偶爾做做飯,其他什麼都不管,經常在外面喝酒不回家。

我不知道他外面是不是有人,說實話,我也不在意,我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他不要碰我。

這樣的婚姻已經很扭曲了,我提了離婚,可他說孩子必須跟他,但孩子從出生就是我在帶,和我感情很好,現在一歲多。

我知道可以走法律程序,但是他平時對孩子不錯,還說自己可以不上班天天守著孩子,不講理起來,完全是個無賴。

現在這個事就是我的軟肋,不知道要怎樣才能擺脫現在這樣的一切。

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不想給孩子帶來不好影響,您能給我一點建議和意見嗎?謝謝

你的提問比較簡潔,但文字背後蘊含的信息量卻非常大,並且帶有比較鮮明的個人「表達風格」。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你的「表達風格」。

風格一:觀點或結論缺少相關的依據,或缺少必要的邏輯支撐。

比如你說:

我和我老公其實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我從一開始就知道我們不合適,但是因為孩子結婚的。

「從一開始就知道不合適」到「因為孩子結婚」,聽上去像個令人腦洞大開的「神劇情」,兩者之間缺少必要的事實基礎。

你省略的情節是整個事件的背景與過程,以致我不知你之前經歷過什麼?不知你在怎樣的情景與心境下,做出結婚這樣的選擇?

但好在「真事隱去,假與村言」本身是一種揭示,揭示出你所迴避的部分。

再比如,你說先生對孩子還是很不錯,可是通篇下來,我只看見你「喪偶式」的育兒經歷:

先生從不交家用,除了偶爾做做飯,其他什麼都不管,經常在外面喝酒,還常常不回家,孩子從出生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在帶。

那麼他對孩子的「還不錯」體現在哪裡?是你沒有如實陳述,還是遺漏或隱瞞了其它細節?

風格二:沉浸在無辜的「聖母」的角色里,沒有自省的覺察。

「聖母」的形象是悲苦的,幽怨的,內心是糾結的,不甘的,她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視著身邊的人渣和無賴,只是現實殘酷,她卻無力改變什麼……

那麼「聖母」有哪些特質呢?

1、付出感。

其實涉及到選擇,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的,許多利他行為的本質也是謀求共贏的。

但是「聖母」卻經常強調自己的付出,經常把「為了誰,為了啥」掛在嘴邊,卻有意無意地隱藏自己的真正需求。

這種付出,既不是心甘情願地付出,也不是無怨無悔地付出。她的付出總是以犧牲為前提,類似於一場零和博弈,付出越多,犧牲越大,損失也越慘重。

你說自己當初為了孩子選擇結婚,現在又為了孩子忍受著一切。

愛孩子本身沒錯,但強調為了孩子忍受這一切,卻大可不必。即便忍下去,也未必值得。

幸福健康的家庭基石是伴侶關係高於親子關係的。

伴侶關係經營不好,孩子從小在冷漠緊張的氛圍中長大,「不好的影響」才是最嚴重的。

2、無辜感。

無辜感如同一道「免責聲明」:

這不是我的錯,我已經這麼痛苦了,全是你的錯!

但是一段長期關係的達成與維繫,是兩個人共同塑造與合謀的結果,沒有單純的受害者與施害者。

如果以全景的視角看你們的婚姻生活,你真的是那麼無辜嗎?

這個妻子從一開始就不愛先生,也知道兩人不合適,但兩人還是發生了關係,並且因為懷孕結婚了。產後一個月,妻子就準備離婚,並且一直拒絕夫妻生活。

拋開母親的角色,這個妻子是相當草率而冷漠的。你一直在數落先生的種種不是,卻對自己的問題缺乏審視與反思。

從「一開始就覺得不適合」到「結婚」,並不是必然的單選答案,這中間有很多你可以主動把握或彌補的機會:

如果覺得不合適,可以選擇不要交往;

即便交往了,可以選擇不輕易發生關係;

即便有了親密行為,可以選擇做好避孕……

不知你在之間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總之最後的「因為孩子而結婚」成了你的必然選擇。

如果從一開始就覺得是個錯誤,你是如何讓這個錯誤發生並存在的?並一步步走向失控的?你在整個事件中應負哪些責任?對此你卻隻字未提。

只所以要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剖析你的「表達風格」,是因為你對自己的「表達風格」 可能是沒有清晰意識的。

如果可以像照鏡子一樣,看見一個更真實、更全面的自己,相信今後做選擇的時候,因為有了「自知之明」,會增加清晰度與方向感。

接下來,回到你的提問,給你的建議是:

一、客觀全面地評估自己的婚姻,尤其是將過去迴避的或遺漏的信息,重新納入視角,先嘗試修復婚姻。

在這裡,可以先追問自己幾個問題:

當初先生吸引你的特質有哪些?

這些特質現在改變了嗎?

在你們相處之初,你對這段關係的期待與需求有哪些?

如果你在修復婚姻時,感覺吃力,或無從下手。可以向幸知平台求助,我們這裡有許多專業的老師可以幫助你。

對於你而言,嘗試婚姻修復的意義在於:

你不再是一個被事件捲入的無辜者,你要學習做一個有目標的執行者。

本著對自己和孩子真正負責的態度,主動採取行動,勇於嘗試。

即便失敗了,也因儘力而為,不遺憾,不後悔。

二、如果修復婚姻失敗,可以採取的離婚策略。

1、準備離婚與操作離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此時更需要的是執行力。

2、把所有涉及離婚的事項考慮清楚,比如孩子撫養權的歸屬,是否存在共同債務,財產分割、撫養費給付,探視權等問題,必要時可以尋求律師的幫助。

3、主動搜集證據,但不要打草驚蛇。

你記得,到了離婚的操作層面上,他回不回家,外面是否有人,這些信息都與你能否順利離婚有關,與能否保障你與孩子的利益有關。

4、目前你與先生最大爭執是孩子的撫養權。你要先要弄明白他爭取孩子的撫養權的動機是什麼?是捨不得孩子嗎?或是不想離婚?還是想要多分割財產?

如果你所說的「他從不交家用,孩子從出生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在帶」是真的,那麼基本上可以排除他是真的捨不得孩子,換句話說,他也並不是真想要孩子的撫養權。

至於他說:「他說他可以不要工作,天天守著孩子。」一個經常不回家的男人忽然來個180度大轉彎,從此變成一個盡職盡責的全職爸爸,究竟有多少可行性和可信度呢?

而且一個人的話越是誇張和過份,越是存在漏洞,也越是可疑的。

分析至此,你要明白,在爭取孩子撫養權的問題上,講道理與談感情都是沒有用的,你需要的是制定理性的戰術,變被動為主動。

那麼該如何行動呢?

A、同意撫養權給他,看他如何現實「天天守著孩子」的承諾。

B、沉住氣,靜觀其變。

C、如果你可以做到以上兩點,往往男方會自亂陣腳。

為啥?

因為他的真實目的不是要孩子,孩子不過是要挾你的手段。誰都知道,帶著這麼小的孩子再婚,勢必增加擇偶的難度。

D、等他主動找你,把孩子送回來。

孩子的問題之所以成為你的軟肋,是因為你更多的相信他的話,不想、不敢做這樣的嘗試。

但如果你抱著「與孩子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心態,那麼軟肋就仍是你的枷鎖,你提離婚依舊是想想而已。

借用一位作家的話:

一些女人根本聽不進你的用意和分析,從頭到尾只會念念叨叨:不行,我不能失去孩子,你不懂一個做母親的心,我哪怕窮死也要帶著孩子,我做不到這麼狠心。

每當這時我都想大吼:誰讓你真的放棄孩子了?這不是幫你爭取應得的財產嗎?讓孩子跟著你過風雨飄搖的日子,就是你所謂的母愛?

最後的建議:

希望你接受幸知平台的專業情感指導,開展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諮詢。你說自己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那麼你的「表達風格」很可能與你的依戀創傷有關。

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感到「事與願違」,那麼進行專業諮詢的價值與收穫會更大。

一朵錯誤的花朵,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別好奇,也別僥倖,先遠離它,才不會被惡果所傷。

——諮詢師推薦——

劉郁,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敦厚沉穩。尤擅長婚姻情感修復。「發自內心的尊重,有溫度的陪伴,是抵達心靈深處、挖掘積極資源、進行人生改變的前提。」

電話諮詢350/小時(會員價300),面詢500/小時(會員價450)。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宋立導師大型陪護課來襲!四個月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泰國翻船事故」惹哭無數國人: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