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5天一家小巨頭」 互聯網格局重劃

「3.5天一家小巨頭」 互聯網格局重劃

張傑

改革開放40年來,國內各行各業「新勢力」的快速出現和崛起猶如雨後春筍般,其快速增長的態勢正成為中國新時代新興行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7月2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8第二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篩選出有外部融資且估值超十億美元的162家獨角獸企業,就今年一季度,新發現33家獨角獸企業。而在新上榜企業中,來自互聯網服務行業的「獨角獸」最多,共有10家,其次是文化娛樂行業,有5家,汽車交通行業,有4家等。

以每3.5天誕生一家新獨角獸的快速增長速度,來形容中國市場的火熱現狀一點都不為過。而這也再次反映出國內外資本市場對國內多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各行業新勢力崛起

誰也沒有想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互聯網浪潮,時至今日卻催生了許多世界級公司,而在互聯網紅利之後,各行業的「新勢力」企業逐漸集中爆發。

《華夏時報》記者以時間緯度進行統計發現,大多數獨角獸企業成立於2011年、2012年前後在2013年、2014年快速發育成長。其中, 2014年是爆發的一年,而就今年的頻率來看,平均每3.5天就會誕生一家新的中國獨角獸。

在寬頻持續提速和政策逐步開放的歷史大背景下,國內泛電商「新勢力」一馬當先,收穫國內「新勢力」的半壁江山,成為「新勢力」崛起的典型,這也讓原本只停留在設想層面的電子商務,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泛電商是指以互聯網為依託的實物銷售、服務平台。主要行業包括零售電商、生活服務電商、在線教育、交通出行、金融科技(電商交易相關)、物流科技(電商交易相關)六大類目。而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團;北京的百度、搜狐、新浪;深圳的騰訊和上海的美團大眾點評等,這些城市的頭部科創企業給整個環境帶來創新氛圍。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國內泛電商獨角獸共94家,總估值達4799.2億美元。而智能科技和醫療領域正成為新勢力崛起的後起之秀,特別是2018年,對於人工智慧領域而言,不僅產業發展邁向新高度,就連其「AI+」行業商用落地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根據《2018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TOP20》和《2018中國人工智慧准獨角獸榜》顯示,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已經超過20家,准獨角獸人工智慧企業也超過30家,30家「人工智慧准獨角獸公司」的估值,最低的也已達到1億美元以上。

《華夏時報》記者看到,這份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先後排名為,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以及寒武紀、優必選、臻迪科技等等。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在人工智慧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後,人工智慧商業應用快速進入發展元年,整個行業開始加速快跑,致使2018年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走向了新的高潮。

而隨著科技領域人工智慧的熱門賽道縱深發展,也催生出一系列新興產業。如交通、安防、教育、醫療、零售等傳統行業,也在AI技術的推動下,催生了一批新的產業引領者。再加上資本持續入局和加碼,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技術研發的深入,也讓人工智慧領域成為新的行業力量的集中地。

截至目前,北京仍是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上榜67家企業,總估值超2萬億;其次是上海,上榜39家企業,總估值超6700億;之後是杭州,上榜20家企業,總估值超1.3萬億。

另一個即將崛起的地域也備受業界聚焦。在各大平台相繼發布「新勢力」數據的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也發布了白皮書。據7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白皮書(2018)》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共118家獨角獸相關公司:2家超級獨角獸,33家獨角獸,26家准獨角獸,57家潛在獨角獸,分布在高端裝備和智能硬體製造、汽車交通、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等行業。

在各行各業「新勢力」急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進入發展的新時代。2013年在獨角獸這個概念被提出的那年,全球75%的獨角獸公司來自美國,而截至2017年9月的數據,美國公司的佔比已經降至41%。

根據公開信息,今年螞蟻金服、美團點評、今日頭條、滴滴出行、快手等互聯網「新力量」已啟動上市或等待上市。代表了新經濟發展的方向,榜單中行業的分布和相關公司的增長,或多或少能反映出一些屬於中國新經濟的特質。

資本力量不容小覷

「新勢力」的快速崛起,資本無疑扮演著不可缺失的角色,而作為「新勢力」的助推器,資本的力量代表了未來新經濟的發展方向。

胡潤研究院發布的這張榜單中,2018年新晉52家獨角獸中,記者統計發現二季度新增19家,完成IPO退出榜單9家,被收購退出榜單2家,分別是阿里巴巴收購的餓了么和美團收購的摩拜單車。

而螞蟻金服估值比一季度增長6000億,達1萬億。上榜企業平均成立6年,成立不足3年的有10家,電動汽車品牌拜騰汽車成立僅1年,自媒體平台趣頭條和生物製藥公司基石葯業成立僅2年,是榜單中最年輕的新晉企業。

而從近兩年國內獨角獸以每3.5天誕生一家的快速增長現狀來看,其背後資本的力量不容小覷。

另據《2018第二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紅杉仍是捕獲最多獨角獸的投資機構,捕獲42家;緊隨其後的是騰訊系和IDG,分別捕獲28家和22家。

胡潤表示,獨角獸企業投資回報快,代表了未來新經濟的發展方向,它們的背後是最優秀的人,很多都非常年輕,擁有高學歷。

「上榜的一些企業,很有可能迅速成長為全球級的企業,通過投資機構和政府的支持,最終將幫助真正的獨角獸完成它真正的使命——重塑或新建一個行業。」胡潤表示,中國創業環境依舊火熱。

除此之外,根據目前國內即將登陸A股市場的100家公司融資的速度和現狀,《華夏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幾乎70%的企業已經完成了C輪融資,而有接近40%的企業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接近20%的企業已經完成了E輪融資。

不過,一個值得關注的行業現狀是,近兩年一級市場募資更難了,根據投中研究院的統計,2017年中國VC和PE的目標募集數量為5349億美元,實際僅完成2469億美元,占目標規模的46.16%。而2018年一季度,國內VC/PE機構完成募集基金規模110.3億美元,同比下降74.85%,數量共103隻,同比下降54.82%。4月及5月,募資規模同比下降85.78%和90%,數量同比下降69.41%和76%。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一級市場募資更難了,除了LP越來越精明外,金融去槓桿和流動性偏緊是主要因素。募資市場基金規模的減少給互聯網創新企業未來可持續融資帶來陰影,若無法持續融資,其高估值無法持續,故通過IPO融資及二級市場再融資成為維繫公司未來成長的可能途徑。

上半年,國內互聯網企業上市的「洪水」來得生猛,愛奇藝、平安好醫生、小米、美團、51信用卡、映客、bilibili,這一系列熟悉的獨角獸在2018年上半年集中提出IPO申請,雖然有些公司面臨破發的困境,但在資本的追逐下不得不硬上。其他如滬江、房多多、寶寶樹等也紛紛如疾風驟雨般突擊申報香港IPO。

繞不過虧損困境

即使有資本的熱捧,在經歷了多輪融資和上市前的宣傳後,快速崛起的「新勢力」們,仍繞不過虧損的發展困境,更不能抵擋「新勢力」背後的資本焦慮。

有業內人士以Uber為例進行分析稱,2016年收入為65億美元,卻有28億美元的凈虧損。1999年時,科技公司上市前的平均年齡是4年,現在是11年。變化在於獨角獸可以獲得的私人資本數量在增加。

現今的AI行業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研究報告顯示,雖然這兩年AI投資火熱,但九成以上的AI企業仍然處在虧損階段。究其原因,一是AI巨頭們多是博士創業,團隊豪華,但多以技術前驅為核心,非以技術應用為核心,致使技術無法落地;二是對落地行業深入不足,缺少相關行業經驗,不能切實、定製性地為行業提供應用型AI技術。

欠缺核心競爭力,資本不再輸血,這些獨角獸又能支撐多久?

早在2016年,美國SharesPost就曾發布報告預言,美國將有近三分之一科技獨角獸會跌落神壇,最終估值跌落到10億美元之下。SharesPost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GregBrogger甚至認為,哪怕獨角獸公司的估值繼續上升,也並不意味著都走對了路。2017年,包括BuzzFeed、ViceMedia和CreditKarma等在內的獨角獸公司都未能達到收入目標。

與此同時,創業公司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失敗案例。除了知名公司,例如Fab.com、Quirky、Homejoy和Secret之外,許多其他由風投支持的公司也正在走向倒閉,裁員也越來越頻繁。美國知名風投Benchmark合伙人比爾·古爾利(Bill Gurley)曾在個人網站上撰文稱,許多當代創業者對失敗或裁員的概念了解甚少,因為距離這類現象的大規模發生已過去很長時間。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當一個初創企業成長為獨角獸甚至是超級獨角獸後,由於已經有多輪融資且估值較高,導致難有新的創投基金大手筆投入,而早先天使輪、種子輪進入的資金退出需求日趨強烈。

而外部環境瞬息萬變,競爭對手虎視眈眈,快速崛起的「新勢力」們,也有隨時遭遇「翻車」的風險。

另有人士對記者分析稱,不論是「新的獨角獸還是成長多年的『老獸』,在持續虧損的背景下,市場對其試錯的包容力似乎都在下降。不管是忽視研發、創新、人才、市場需求以及未來的反饋,可能會因為一步的差錯,隨時打壞一手好牌。」

未來發展可期

來自市場的分析均顯示,狂飆突進而導致的入不敷出,擊鼓傳花式的估值遊戲在當前的金融大背景下已不具備繼續向上的短期可能性,讓互聯網新力量們開始變得「務實」。

在持續融資仍然處在虧損邊緣的背景下,獨角獸高企的估值已經很難吸引新的投資方進入,而經過多輪融資之後,前期投資者也亟待退出落袋為安。此種背景之下,扎堆在2018年上市絲毫不令人驚奇。

6月25日早間消息,美團點評正式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高盛、摩根士丹利與美銀美林擔任聯席保薦人,華興資本為獨家財務顧問。公開信息顯示,這家從團購時代崛起的獨角獸公司經過不斷進化之後,擬以6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融資60億美元。

美國東部時間6月27日早上,優信二手車(UXIN)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這家二手車交易平台,從公布招股書到上市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其節奏之快可見一斑。

6月27日當天,優信的開盤價為10.4美元,較9美元的發行價上漲15.56%,但開盤不久即跌破發行價,最低跌至8.16美元,最終收盤於9.67美元。截至本文發稿的7月4日,優信股價始終在首日收盤價下方徘徊,在二級市場並未獲得追捧。值得一提的是,優信二手車在上市之前一級市場的估值已經達到32億美元,這意味著相較於2017年最後一輪融資,最新市值已經跌去超過20%。

雖然如此,在上市後經過二級資本市場的篩選,未來發展依然可期。面向未來,許多新科技仍在不斷湧現,下一代「獨角獸」並沒有出現明顯減少的勢頭。與此同時,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技術創新正在興起。

責任編輯:黃興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郭樹清:防範金融風險需要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定位「猶太國家」:以色列民主與共和的歷史倒退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