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輕鬆的減肥是什麼?是壓根不讓自己有機會胖起來。」

「最輕鬆的減肥是什麼?是壓根不讓自己有機會胖起來。」

最輕鬆的減肥是什麼?——是壓根不讓自己有機會胖起來。」

/

我常常有種衝動,在看到喋喋不休說話的自己的時候跳出一個分身,大喝一聲:閉嘴!

過去的這一個月,我將這種衝動變成實際的行動:我真的閉了嘴,不光閉了嘴,我還把眼睛閉上,把耳朵堵上。

然而我並非是住到信息隔絕的山裡或者海邊,不吃不喝地面壁打坐冥想,尋求宇宙真諦。——那是瑜伽仕、高僧和武俠真人要做的功課。這對於一個不想脫離塵世,還得「討生活」的人來說,這種純粹的修行式閉關可行性極低。

我稱我所付諸實踐的這個過程為現代化迷你閉關:我沒有搬到山裡的房間里,沒有把智能手機泡到水中。 我閉著的眼有時候還是會留一道縫,讓光透進來。

現在確實有種瘦了10斤的身輕如燕感。

非常非常過癮。

為什麼要進行「現代化迷你閉關」?

你覺不覺得世界真的太過於呱噪了,信息已經多到爆炸,網站、新聞、微博、微信、朋友圈……你想一想你現在需要處理的信息量是不是比以前越來越多?然而你有因為自己每天掌握大量信息而收穫更大的快樂、獲取更高的效率、賺更多的錢嗎?我想除了少部分以製造信息為生的人會從中獲利,絕大多數人,都比從前更加痛苦,更加迷茫,也更加飄忽不定了。

對,飄忽不定——這就是我之前最大的感覺。無論我這一天完成了多少事情,說了多少話,看了多少文章,我都有一種「勁兒沒用到點上」的感覺。我看到自己猶如蜻蜓在水上划過一般,還沒有來得及在任何一個點上沉下去,這一天就已經結束了。我只看到一件事加上一件事浮皮潦草地收尾。然而我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收穫。

信息過載還讓我的效率變得非常低下,我的注意力不斷被四面八方的聲音和意見干擾,每天80%的時間都在處理一些無關痛癢的消息,這讓我感到非常煩躁。在信息的洪流中,因為聽到的噪音太多,我一度再次忘記對於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忘記自己是誰,而去關注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

我們就像一張綿密的濾網,更多面對的是讓人難以下咽、油膩又沒有營養的東西。所以對我個人而言,得在意識到自己車飆得太快即將脫靶得時候猛地踩下剎車,切斷電話,關上電腦,不能讓自己24小時處於待機狀態。——一枚科技先鋒曾經認真地告訴過我,不讓電腦關機休息是對待電池最粗暴的一種做法,而對電池最好的保養,是一邊使用,一邊給它隨時的充電,而不是等電放光了再充它。

所有人的共同煩惱都來自於說的太多,而做的太少。——過多的聲音猶如過量的甜食,它們只會你的思維上增添肥肉而已,如果不大刀闊斧地減肥,你永遠不能夠穿上那條你「瘦了後再穿」的裙子。

最輕鬆的減肥是什麼?——是壓根不讓自己有機會胖起來。

減去贅肉的難度一定要比你在還沒有胖到無可救藥時候,就拒絕過量飲食、堅持規律的運動要大得多。 前者要調動的意志力太大、見效又慢,所以讓好多人望而卻步。

進行現代化的閉關,就相當參加減肥營,人為隔絕掉那些過於油膩、高熱量低營養的「零食型」信息。

現代化的閉關,其本質就是對信息的齋戒

|所以閉關的時候做什麼?

它實施起來非常簡易,你不需要像苦修的僧人一樣躲到山上去,也不需要學會神乎其神的冥想和調息方法,不需要鋪在海邊岩石上的波西米亞紋路的毯子,更不需要山洞。你甚至不需要給你送飯的「護關使者」,冰箱里有速凍餃子,或者叫外賣就夠了。 你需要的只是拿出一個整塊的時間:1小時、半天、1天、一周,一個月——你來定。你得完全從你的網路幻覺角色里消失。

想一想你的top priority是什麼,不斷細分,從你最重要的事情中細分出更重要的事情,直到找到對你唯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然後拚命守護這件事情。

現代化的閉關簡單而即刻,你壓根不需要做什麼準備,不需要辭職、不需要休假、不需要跟誰打招呼。一切生活工作都可以做到按部就班。

閉關時做的第一件事:主動切斷:學會視而不見。

想要減肥,對不起你必須先要比以前少吃點東西:至少把熱量其高的食物減少,否則無論你怎麼練也是事倍功半。

閉關的目的並非要信息減少,但是信息減少一定是閉關必須用到的手段。

加拿大有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叫Robert Sawyer,他說過一句話:學會視而不見是獲得內心平靜的重要途徑之一。

以下是我信息齋戒期間所做的事情,按照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躲避信息的方式——我承認如果你要是一個得時時追熱點的新媒體編輯,得時時刻刻關注新鮮時間和熱點走向獲得點擊量。你是一個sales,就得維護客戶,但你總能找到對你來說排序次要的信息來源,或者竭盡全力壓縮這些通道打開的時間。

a.管理朋友圈:屏蔽、分組與關閉

b.各種聊天群:靜音、左劃刪除或退出。

c.用一隻老式的按鍵手機,控制智能手機的使用。

d.不看新聞和娛樂節目

e.不參與熱點話題

信息爆炸的時候,你不可能不錯過每一條信息。我每天都會迅速刪掉掉無數信息:大多數的群聊消息,廣告,把言之無味的人拖到「不看他的朋友圈」分組。高效處理的信息方法之一就是完全不花費時間處理。在網路的世界裡,你不需要花費時間給垃圾分類,無用的東西,直接過濾掉就好。 珍惜生活中的留白,你總會有覺得悠閑的時候,就像我們每天肚子都會餓,但即便是要填補空閑,也不要使用垃圾,要吃好的東西。

閉關時做的第二件事:觀察自己的pattern, 加以提煉和總結。

如果你真的做到過靜下心來客觀地觀察自己,會驚訝的發現,你的結論好有可能和你之前認為的完全不一樣。

要像剝筍一樣,不斷地breakdown你的問題,你過去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開心?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體驗過「心流」?做什麼事情讓你有不愉快的疲倦、甚至有深深地厭惡感?你喜歡和什麼人在一起交流?你不喜歡參與什麼話題?這一天做了一些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無論其他事情都沒什麼進展,還是沒算白過

不斷向自己發問的過程很痛苦,但是非常非常有必要。你知道,很多有益處的事情,做起來都是不太令人舒服的。

但是忍受和跨越了這種痛苦帶來的成果,絕對值得。

比如我觀察到自己如果在上午8點前還沒有進入工作狀態,我這一天都不會有什麼建設性的成果。 而如果我可以做到5點鐘起床,享受2-3個小時全然無人打擾的深度工作時光,我就可以抵禦剩下一天的荒腔走板和無常。

比如說我觀察到自己很討厭淺層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或者自己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很容易複製。並且給你一種好忙碌好勤奮的幻覺,但實際上對推動人生的進步沒有太大幫助。

比如我觀察到我極為厭惡開會。多數的「開會」往往是一群人把事情搞複雜、打工者把時間填滿、互相推諉責任的最好方式。我不是說開會應該被杜絕——很多商業上的討論難以避免,但是80%的會議討論,都是可以通過一兩句話、一封郵件、10分鐘之內就解決掉的。

比方我觀察到就算我這一天其他項目都沒什麼成果(這太正常了!),但是如果我這一天練過瑜伽,做過冥想練習,寫過一片文章,我就覺得這一天過得很安心,沒白活。

比方說我觀察到到現在都還是很討厭早起,但是一旦能克服那幾秒鐘的抗拒,5點起了床,我這一天會效率奇高,入睡的時候,也能沾枕頭就著。我觀察到自己沒一天在走到瑜伽墊子上的前一刻都還是好掙扎,但是一旦克服了抗拒,兩個小時之後的我便宛若新生。

那種高度的愉悅感是看兩個小時娛樂節目完全無法比擬的。

閉關之後:模式對應行動

提出問題就要有解決方案,一個對自己的洞察,就要對應一個行動——否則提問本身就成了冗餘的信息。我們閉關不是為了離群索居,就像減肥的目的不是為了要不吃飯。我們是為了不被不重要的東西淹沒,從而錯失了真正重要的那些事情。

一個越早領悟越好的真相是:

若想要獲得比較高緯度的快感,你的確要通過忍受一些低維度的不快才能到達。

我自己的行動清單:

1. 捍衛「黃金時段」。

我總結出了自己的黃金時段在清晨出現(事實上80%的人的黃金時段都出現在這個時候),在上午10點到達頂峰,然後隨著中午時咕咕作響的肚子而結束。非常糟糕的一天往往是從非常糟糕的清晨開始的,而糟糕的清晨是從什麼開始的?是從睜眼就開始刷手機微信開始的。

我注意到這樣一個規律:一天中的第一個小時的基調基本確定了我下面的一天是否卓有成效。如果我睜開眼就刷朋友圈和微博,以回復群聊天里的對話開始,我就沒辦法掌控我一天的節奏。我是一個自控力很差勁的人,所以我必須要強制自己遠離所有讓自己從開始失控的元素。如果我不想體驗那在黃昏的時候捶胸頓足地自責惱恨又浪費了一天,我就絕不可以在上午10點前以前出現在任何社交工具場景中。

清晨開始的前4個小時,我不回郵件,不查信息,不接電話,不參與群聊,更不會參與會議。

考慮到我最晚6點就起床了,6點到10點這四小時不做這些事情,對於任何人的正常生活都不會產生影響吧?就連快遞我都沒有漏收過——反正他們也會自己就把快遞丟到蜂巢櫃或者代售點去。

什麼關係了。

2. 不幹什麼,都要運動!

借口說自己太忙太累沒有時間運動,就好像一個戰士說沒有時間給自己的槍上子彈。運動是一天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想要完成它的唯一辦法,就是在其他事項還沒有來得及給你的意志力拖垮的時候就把它做完。

我每天練瑜伽前仍然要進行思想鬥爭。面對放在瑜伽包里,卷得很整齊的瑜伽墊,我可以對著它發很久的呆。解決方法是前一天晚上就把瑜伽墊鋪好,前一天晚上就把啞鈴放在你的桌子上,如果是要去健身房,前一天晚上就把運動服放在床邊上,如果還是不行,那就乾脆穿著運動服睡覺

3. 提高效率,能用5分鐘解決的事情,就絕不拖沓到10分鐘。

尤其是面對自己討厭的工作內容,如果一時半伙兒你沒辦法擺脫,那麼就要學會外包、下放給其他人,如果這個你也做不到,那就要想辦法用最短的時間結束你的痛苦。

4. 找到另自己「內心愉悅的疲憊」

你看過有一本叫《人生沒有後悔葯》的書嗎?

在這本書里,作者反覆提到「內心愉悅的疲憊」一詞。既在繁忙的一天結束之時,儘管身體疲憊,但精神仍然充滿令人愉悅的滿足感。我曾經在深度工作後體會到這種身心滿足得爽快感,這種對自我的掌控令人入迷,久久難以忘懷。

與之相對的,則是「內心厭惡的疲憊」。精神肉體雙重疲憊,並且這種疲憊一直延續到第二天。我想好多人上班如上墳的心情,就是這種「內心厭惡的疲憊」的寫照吧。

總結自己的模式的時候,我有另一個發現:我一點都不享受無所事事。相反,我非常熱愛工作——那些能夠讓我感到持續進步、變得強大的工作,那些充滿創意,具有洞察的工作,那些讓我賺到錢的工作,那些讓我做完了後深深感到滿足的工作。

而不是只是因為「想要把這一天都安排滿」的、充滿了大量無效溝通的、沒有絲毫進展的工作。

我想這就是「現代化」閉關和信息齋戒的意義所在。 只有你從過載的信息中脫身而出,才有可能有時間、有精力、也有動力審視這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怎樣度過一天,才能感到內心愉悅的疲憊。」

閉關前你需要有思想準備的事

不過你要做好準備:如果你關機、抽離自我、換一個頻道、換一個地方過幾日惜字如金的生活,你親近的朋友們往往會來關心你的心理狀態:你得不斷解釋自己挺好的,沒瘋也沒抑鬱。有人關心總是好事情,證明你仍舊在他人心中佔據一席之地。 但我們必須要和關切我的人們澄清一點,偶爾失蹤,並非是因為情緒低落(或者並非僅僅是這個原因),或者患上了什麼不可言說的疾病。暫時從人群中消失,不是為了逃避,恰恰是我們主動梳理生活、主動做出的選擇和行動,也是我們仍然熱愛生活的一個表現。

至少對我這樣的人來說,定期清理和抽離是非常有必要。

在這個過程中,你無需覺得為自己的暫時缺席感到不安、不好意思、或心懷愧疚。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利決定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把自己擺在所有人的前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霍爺吉祥 的精彩文章:

Deng!登凳等燈!

TAG:霍爺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