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佳作書局 朱帥:靠夢想和情懷開書店,我覺得有點扯

佳作書局 朱帥:靠夢想和情懷開書店,我覺得有點扯

很多人都有一個開書店的夢想,但是夢想總是很難照進現實。

他曾在半年內花光自己積蓄,只為藏書,用借來的錢買下一家創立於1942年的老牌書店,經營至今。

他說,他想做全世界最好的藝術書店。他是朱帥,佳作書局的第四任經營者。

佳作書局

在中央美術學院對面的花家地畫材中心,隱藏著這樣一家書店,在書店進門的金屬板上,刻著「Since 1942」,這就是佳作書局的北京空間。

1938年,佳作書局創始人馬法伯(Max Faerber)以猶太難民身份從維也納來到上海。1942年,在日本佔領上海期間,他開了一家書店取名「Paragon」,專營歐洲語言內容的書籍。1948年,馬法伯帶著一萬多本藏書將書局從上海遷到紐約。馬法伯和夫人Rae在中國的生活背景讓書局專註於有關亞洲的書籍,也因此Paragon Book Gallery以「美國的東方書店」為人們所熟知。1989年,一位來自芝加哥的亞洲藝術品商人,他將即將出售的書店買了下來,並恢復運營。2014年,朱帥從他手中買下了佳作書局,並和太太林恬一起,將其帶回了中國,Paragon Book Gallery也正式有了自己中文的名字——佳作書局。

創辦人馬法伯與妻子瑞秋,1947年7月

朱帥依舊記得自己第一次踏入佳作書局芝加哥空間的印象。書局沒有廣告牌,在5000平方英尺的空間內,都是關於亞洲文化研究的相關書籍,第一次前往的朱帥在書局整整待了一周的時間,也僅僅翻閱了全部藏書的三分之一。「90步,是我從書局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距離」。而成為這家傳奇書局的經營者,他的每一步都異常艱辛。

佳作書局經營者朱帥、林恬

無知者無畏

2006年,朱帥從湖南來到北京,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美術史。他是個閑不住的人,打過很多工,一輛單車陪他騎遍了北京。

作為UCCA最早的一批志願者,他參與配合了早期空間的籌備,及初期重要展覽的工作。「我記得當時在美院聽了秦思源介紹UCCA的講座,就作為志願者加入了,近14個月的時間,成為了服務時間最長的志願者。從『85新潮』到黃永砯個展,再到『我們的未來』,幾乎參與過展覽和機構工作的各個環節。」從接觸當代藝術的第一現場,朱帥對於美術史的研究完成了回溯,從當代逐步推到古代。他參與過北大系列演出的推廣,還因此機緣參加了北京大學的文化產業課程班。「但那些都沒有教會我如何經營一個書店。」

1964年紐約時報對佳作書局的報道(圖片經後期整理)

2010年,他進入中國美術學院學習美術文獻方向。「學美術史,需要很多書做研究。那時候很多書都找不到,尤其是英文的,都是被放在注釋或參考書目里的。 我就去一本一本地找,我喜歡的、需要的,通過各種途徑買回來。做研究,不一定非得買書,我非得買這些書嗎?也不是,但我就是有這麼一個愛好。」那時,已經近乎瘋狂了。朱帥還記得當時用1000人民幣的價格收藏了方聞的《心印》,2000美金收藏了上世紀20年代出版的《中國雕塑》,「那並不是一個學生可以承擔的。」

很快半年的時間,朱帥花光了自己打工攢下的幾萬元積蓄,幾乎連房租都無法負擔。他不得不整理出一部分書籍,放在舊書網上,認真地寫了介紹。「那時,根本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買。2011年4月1日,我記得很清楚,接到一個電話,是美院的老師,要把這些書全部買下來,後來,他們問我能不能繼續幫他們買書。」

佳作書局芝加哥空間舊址

就這樣,朱帥從一個藏書者,變成了一個幫他人找書的人。也是在這一過程中,朱帥通過網路發現佳作書局的書籍收藏方向,並開始成為書局的客戶。

2012年,又是一通電話,佳作書局當時的經營者通過朋友邀請朱帥前往美國參觀佳作書局。朱帥開始頻繁地往返於美國和中國之間,每年甚至五六次往返,在佳作書局選購了一批又一批書籍。

後來,朱帥才了解到因為佳作當時的店主年齡大了,也沒有後代,要把這個店賣掉,嘗試過幾次轉手,最後都沒成功。2014年初,朱帥買下了佳作書局,用工作幾年的積蓄,再在親朋好友中籌借了一通,成為一個創業者。「我成了那個最不可能成交的人,那時還是學生,大概就是無知者無畏吧。」儘管,在後期與美國業務的交割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甚至虧損了近百萬美金。2016年,朱帥將佳作書局芝加哥的空間遷址,歷經了近一年的調整,佳作書局美國的業務方才重新恢復。

「這幾年時間我都沒有歇過。睜眼的第一件事情是書店,睡覺之前也是。一開始只有一兩個人做,怎麼註冊,怎麼拍照,怎麼寫條目,怎麼運輸,怎麼報關……最初的個人行為,完全不需要操這麼多心,後來要把它變成正式的生意,各種事情都變得很複雜,很不容易。後來有一兩年里的事情,我都記不太清楚,可能被這一棒子打得太暈。」

一份值得珍視的事業

做書店的過程,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這正也是作為書店,這樣一個古老行業的魅力。

朱帥接手佳作書局後,保持了書局的傳統,會從不同的渠道回收老書和個人收藏。美國學者、芝加哥大學研究中國文學的榮譽退休教授芮效衛(David Roy)自1959年開始就在佳作書局購書,其耗費四十年而成的著作《金瓶梅》英譯本,便參考了大量店內購得的書籍。在他耄耋之年,再度聯繫佳作書局,希望讓陪伴自己多年的重要書籍再次回到相遇之地,留給更多需要它們的人。芮效衛認為佳作書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書店,它承載著時間的印記,凝聚著太多學者窮盡一生的研究精髓以及不朽的文明的力量。這部分藏書其中有一部分是六十年代的時候在佳作書局買的,上面還貼著當時佳作書局的標籤。「這些書應該都是一本一本被買回來,慢慢地累積,然後它們又回到了佳作。我非常珍視這樣的時刻。」

佳作書局剛剛完成了已故中國藝術史學者艾瑞茲Richard Edwards的整個藏書。著名學者巫鴻、包華石的部分藏書、已故研究日本藝術的著名教授Penelope E. Mason(《日本藝術史》("A History of Japanese Art」)的作者)的圖書收藏、知名的已故亞洲藝術品收藏家Earl Morse的圖書收藏,以及其他學者和收藏家的圖書收藏也曾通過佳作書局的收藏得以留存。

David Roy

「2016年上半年,我去了趟紐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我來來回回地去了諮詢了好幾次。閉館之後,我在外面等公交車,有一個志願者老太太來和我打招呼。她問我你是幹嘛的,我說其實你想像不到我開了一個書店,而且那個書店曾經在紐約呆了四十幾年的時間。她問我是什麼書店,我告訴了她,她說她知道佳作書局,五十年代的時候,她就在同一條街上的另一家書店工作,與佳作相隔不遠。她是個法國人,也是二戰的時候從歐洲逃出來的。現在她八十多歲,50年代的時候她應該還很年輕,可能剛離開學校。」

這樣的瞬間,時刻提醒著朱帥,自己接下的,不僅僅是一座書店,更是一份值得被珍視的事業。

2017年,佳作書局在北京的花家地慶祝了書局75周年。美術史家巫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中央美術學院龔繼遂教授等人以各自的方式表示了對書局的祝賀。

龔繼遂教授在佳作書局75周年現場致辭

朱帥也曾通過郵件聯繫到了1967年開始在佳作書局工作的Richard G. Klein,在他的回憶里,分享了更多書局的細節,「1967年夏末我搬到了紐約,在這之前我一直住在特拉華州但經常往紐約跑。通常我在在紐約的三個去處分別是:當時位於第五大道和麥迪遜大道之間東14第38街道的佳作書局(Paragon Book Gallery),卡內基熟食店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Paragon Book Gallery有自己穩定的顧客。我記得有庫爾特·瓦爾德海姆(Kurt Waldheim,著名外交家,奧地利外長、總統), 阿里阿卡巴汗(Ali Akbar Khan,印度古典音樂家), 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美國演員、導演), 社會名流Hope Lang—她成為了錫金王妃Hope Nyamgal, 亨利·摩根(Henry Morgan), Doc Severinsen(美國爵士樂號手), 以及許多來自學術界的人, 康奈爾圖書館的威廉C. 胡(William C. Hu), 紐約大學的索柏(Alexander Soper), 丹佛博物館的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和艾瑪·邦克(Emma Bunker) 等等。」

佳作書局老員工Richard G. Klein

在佳作書局的經營過程中,朱帥坦言,也拒絕過很多人成為書局的客人。

「這麼多年來,我漸漸想清楚一件事,我們沒有辦法去服務所有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滿足她們的口味和要求。倒不是因為個性或其他,確實是由於能力和精力有限,團隊的規模也不容許,如果我被這些所纏住,書局的很多事情就沒辦法深入。」

作為一個沒什麼經營經驗的人,朱帥坦言,他對錢沒有那麼敏感,在他的工作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更為直接地和國外的出版社和研究機構建立聯繫,讓國內的學者和讀者可以更快更低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書籍。

有時,也會遇到有的顧客因為細小問題而反覆討論,他會覺得無奈和遺憾,「有些人,往往意識不到,是在一種特殊的際遇中和某本書相遇。」

孤獨地活著

做書店,是孤獨的,尤其是在中國。而活著,是朱帥對於佳作書局的堅持。

「佳作書局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也許正是經歷了動蕩與輾轉,才能讓每一代的經營者都能以最虔誠的心面對它。不是我們擁有佳作書局,而是我們歸屬於它。」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璜生在書店75周年活動上,曾勉勵他們:「距離百年老店只有25年了,一定要堅持住。」

「拋開佳作書局的歷史,」朱帥說,「單說在中國開書店的時間,我們也算是活下來的老人。」

佳作書局店內陳列是按照從A到Z的方式進行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關於書店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似乎從未是這個浮躁時代里的新聞。沒有一個可以學習的對象,或許是朱帥在經營佳作書局時最孤獨的時刻。

相比誠品書店、PAGEONE等連鎖書店,佳作書局所走的是一條更為狹窄、險峭之路。從繼承一個有著76年歷史的書店品牌,佳作書局區別於現代中國的書店樣式,是一個歐美定義下的傳統意義上的書店,更注重於服務內容。而佳作書局所關注的藝術領域,更是書店之中的「小眾的小眾」。

書局的積累,對朱帥而言,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樣也是一筆重負。如何轉化,成為了他自己的課題?

當被問道,「做書店最艱難的是什麼?」朱帥說,自己被無數次地問過這個問題,也無時無刻不在問自己。「做好書店,好好賣書,這一定是一門生意,但關鍵的是,有沒有認真去賣書?如何認真去賣書?」

佳作書局原芝加哥空間舊景

把書店關注的書搞清楚,並非容易的事,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時間。佳作書局要做的是全世界的業務,儘管北京的空間已經顯得局促,但朱帥依舊認為,書籍的流動一定是世界性的。他每年都往返於歐洲、北美及日本之間,更為主動地去拓展渠道和出版業務。現在,他和很多國際機構的合作量級已經遠遠超越了書局易主前的規模。

《士林典藏:稀件木作小文房》中文版

佳作書局同時繼承了過往出版的優良傳統。2018年,由佳作書局策劃、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士林典藏:稀見木作小文房》中文版正式發布,引發了行業內的極大關注。「最初只是覺得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這本書製作精良,一個做書人如何可以將一本書做得如此精緻!在沒有過多考慮市場因素的情況下,引進了這本書。因為我堅信,如此內容精良、製作精美的書籍,總會得到國內讀者的認可。」這才啟動了後續中文版的合作。在發布會上,佳作書局邀請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士林典藏》作者馬科斯?弗拉克斯,作家、收藏家海岩,中國古傢具收藏家、研究學者柯惕思,中國古傢具收藏先行者蔣念慈,古傢具研究者、鑒定修復專家張金華作為發言嘉賓,就「文房木作小件的典範價值」進行研討。這一項目的成功,也給予朱帥在出版事業上的信心。

古傢具收藏家、研究學者柯惕思受作者馬科斯邀請擔任其中文翻譯,二人在《士林典藏》中文版發布會上

同時,朱帥開始啟動關於佳作書局的「復興計劃」。原本書局關注的亞洲方向,有些領域在中國並不適配,如研究日本文學、東南亞文化等著作,這部分在書局歐美的業務中依舊予以保留,而在中國,朱帥正在有意識地將關注從研究線索拓展到當代,有計劃地填充當代藝術領域研究的書籍內容。而在網站和支付等環節,他也將新的代碼及移動支付等環節改造及迭代。

對於書局的經營,朱帥說,自己仍舊是個初學者。

佳作書局經營者 朱帥

YT專訪佳作書局經營者朱帥,聊聊他和他的「佳作書局」。

YT:買下佳作書局的時候,想過要如何經營嗎?

朱帥:我沒有開書店的經驗,之前也沒有過任何想法。很多知識分子和文藝人士,心中都有一個開書店的夢想,有情懷或者種子,我覺得有點扯。其實你真正自己去做那些事的時候才會發現,99.9%都不是你設想的那個樣子。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都有很多的困難要去面對。記得當時我進的最大一筆貨要運到國內來,因為貨運公司的原因,這批書給海關扣了,五六萬美金就莫名其妙地沒了,也不知道究竟怎麼回事,也找不到人說。直到今天,我都在學習如何經營一個書店。

YT:是什麼支撐你做了這個決定?

朱帥:我當時很簡單,還有很多好書我沒有上過手,如果能一本本過一過,是很棒的事情。其實收藏家也是這樣,一個東西你就是買下而已,日後或者給你的後代,或者賣給誰,或者捐給誰,你就是暫時擁有它,暫時保管它而已。我也是從一個藏書的人開始,也有過惜售的階段,慢慢學著放手,珍惜那些好書經手的時刻。

讀者在佳作書局

YT:佳作書局最需要的是什麼?

朱帥:書局需要有深不可測的店員,這是一個書店最寶貴的一筆資產。好的店員如同掃地僧,可以用20年時間去投入研究,甚至是專註某個領域研究的博士生。好的店員才可以更好地提供意見。遺憾的是,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往往沒有心思踏實去做這樣的事情。

YT: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朱帥:我喜歡待在書局裡面,跟書局的讀者對話,這一點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

佳作書局也在擴充當代藝術的書籍內容,TASCHEN出版的《David Hockney:A Bigger Book》

YT:基於你的了解,中西方藝術品書籍收藏上有哪些差異?

朱帥:西方的藝術品收藏家歷來有建立私人研究型藏書的傳統,佳作書局也會為過往的重要客人處理他們後續藏書,這是基於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而國內收藏家這方面的意識仍較為薄弱。雖然近年來有好轉的趨勢,但仍以印刷質量上乘、圖片數量多等視覺參考性較重的書籍為主要收藏對象,文字比重大的研究型資料比較難以受到青睞。

YT:你對佳作書局的未來是如何設定的?

朱帥:做全世界最好的藝術書店。

- E N 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他將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透過痛苦創造絕對真實的藝術品
穿越600年的歷史看看你腳下的它都有怎樣的故事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