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張正常:高壓下帶領教眾隱忍發展

張正常:高壓下帶領教眾隱忍發展

朱元璋又在中央設道錄司,地方上府設道紀司、州設道正司、縣設道會司,從而建立起全國性的道教管理網路。而道錄司的辦公地點就在同年七月專門建成的朝天宮。

朝天宮(資料圖)

冷成金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以劉邦和朱元璋為例,詳細講解了為何流氓能當上開國皇帝。所謂流氓,就是沒有恆定的價值觀,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

在危難之際,劉邦對功臣許下重諾,等坐穩江山後卻對他們痛下毒手,「分而食之」。

朱元璋將開國功臣徐達封為中山王,並賜丹書鐵券承諾庇護,但後來徐達發了背瘡,朱元璋卻親自生火為老朋友和老戰友徐達蒸了最發的鵝肉作為賞賜,導致徐達一命歸西。

所謂承諾,都是騙取對方信任和賣命的緩兵之計而已,「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才是歷史的真相。

張正常天師想到這裡,脖子上頓時有股涼颼颼的感覺!這道命令一傳下來,包括龍虎山在內的江南正一派的道士們,都被這一股從京城的金鑾殿上射出的陰戾之氣壓得喘不過氣來。

事情到後來幾乎到了荒誕的地步。洪武二十七年(1394)規定,「僧道有妻妾者,諸人許捶逐,相容隱者罪之,願還俗者聽……有稱白蓮、靈寶、火居及僧道不務祖風,妄為議論沮令者,皆治重罪。」

而據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記載,「洪武有詘,凡火居道士,許人挾詐銀卅兩、鈔五十錠,如無,打死勿論。」

在朱元璋的帶頭下,明朝為鞏固皇權建立了一整套加強中央集權的制度(資料圖)

火居道士,指的就是正一派門下的道士。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可信度很高,從中不難看到朱元璋對道士們的鄙薄厭惡之情。

全真道士沒有家室兒女,可是誰都知道正一派道士是有妻子兒女家室的,政府竟然公開允許甚至鼓勵人們去對其進行人身攻擊和傷害,還允許人們敲詐火居道士,只要是給銀卅兩、鈔五十錠就沒有關係。

如果道士不給錢或者給不了這麼多錢,被打死了官府也不追究!

皇帝還規定,自稱白蓮、靈寶、火居道士,都是要治以重罪的。另外,對於朝廷的規定,不能妄加議論,否則也重罪伺候!

道教研究專家把朱元璋對於道教的管理、控制和限制又分為兩個階段,認為洪武前期(1368-1382年)是重在管理,朱元璋力圖使道教其納入制度化、正常化的社會管理體系之中,而洪武后期(1383-1399)則是重在控制,想利用專制的鐵拳全力加強鉗制。

所以說,洪武晚年時期,朱元璋對僧道的控制已失之於偏激,其作為開國皇帝的偏狹變態的陰暗心理已經顯露無疑。

雖說如此,作為道教的領袖人物張正常審時度世,積極應對。他一邊勉勵各個弟子們勤於修行,參悟經典,一邊還像往常一樣,培養道教徒弟,發展道教。

因為他深深知道,一個組織能否在社會歷史中得以發展,關鍵在於理論創造和人才培養。

而得力人才的脫穎而出,正是一個教派或者組織大力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他一有空閑,就抓緊培養徒弟,並大力舉薦道法精湛、品行良好的弟子,好讓他們發揮才能。

在嚴酷的環境下,張正常天師堅持培養徒弟,發展組織(資料圖)

張正常將門下眾多弟子推薦給朝廷,而這些人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劉淵然。

劉淵然(1353—1433),明初贛縣人,其祖為河南洛陽人氏,北宋末遷往贛南,為客籍。早年,劉淵然為祥符道士,拜陳方外為師,學得「五雷法」,據說他道術高明,一時傳為神人。

二十來歲時,他聽到張正常的大名,所以專程到龍虎山,拜謁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當時張正常已由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欽賜「護國闡祖通誠崇道弘德大真人」。

劉淵然與張正常交談三日,向張正常天師請教和學習了許多道法,歸來後自稱得到了天師正學。我們不要小看這三天,對於那些悟性高超之人來說,只要對方几句話,輕輕一點,便會心有靈犀,深深覺悟大道。

甚至都不需要語言,一個小小的動作,對方都會會意,拈花微笑般的領會那些高深莫測的思想真諦。

總之,張正常天師的點化,對於劉淵然道法修行的突飛猛進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後來,劉淵然還向道法有成的趙原陽學習了煉丹術。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聞劉淵然之名,特召劉淵然進宮。太祖在便函殿接見了劉淵然,賜號「高道」,並命劉淵然在朝天宮設館。

後隨成祖遷都北京,仁宗時賜號長春真人,宣德元年又封劉淵然為大真人,總領道教事務。

所有這一切,固然有劉淵然自己的悟性努力,但跟隨大名鼎鼎的張正常天師的學習,也是其道法精進,名聲鵲起的一個原因。

劉淵然真人是真慶觀的開山祖師(資料圖)

有趣的是,劉淵然後來還傳授道法於張正常天師的兒子,即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天師。

後來被朱元璋徵招的龍虎山正一派高道弟子還有很多,他們大都受業學習道法於張正常天師,並有張正常天師給洪武皇帝大力推薦。所以,張正常天師作為一代道門領袖,培養提攜道門弟子的功勞,值得我們大大褒揚。

洪武五年(1372年),中書省征有道之士6人,天師道徒鄧仲修、傅若霖獲選為主祈崇事;張友霖初授教門高士,尋升大上清宮提點,掌諸宮觀事;吳葆和為道錄司左至靈兼朝天宮主持。

六年(1373),授傅若霖為教門講師。鄧仲修,人稱「雲林道士」,「當世神師」,張正常天師得意弟子。

《宋文憲集·鄧鍊師神谷碑》等記載,仲修是江西臨川人,生時就有雙鶴飛翔之異,十二歲即入紫微院,學得龍虎大丹之法等諸多法術,以孝道聞名天下,嘗提點溫州玄妙觀、杭州龍翔宮。

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為生民祈福,欲修天地百神之祀,乃詔張正常擇其徒至闕下,問一雷霆鬼神之事,而仲修等以感化之由對之,朱元璋很滿意,賜坐錫然,詔命館之於朝天宮,多次主持參與祠禱之事。

鄧仲修還於洪武五年(1372)奉詔設壇行驅召風雷之法為農請雨,後由於洪武七年(1394)奉詔祈雨,朱元璋很是信任,曾賜詩和《御注道德經》,並命其主持朝天宮。

玄妙觀(資料圖)

傅若霖,人稱傅鍊師,江西臨川人。據《宋文憲集·同虛山房記》等記載,若霖恬淡好學,屢隨天師朝京師。天師還龍虎山中,若霖獨留侍,祠於竹宮,足見其所受寵信。

在洪武七年(1374)奉詔與朝天宮道士提點宋宗真同修「靈寶齋科」,又與鄧仲修奉旨命賦嚴冬如春暖詩,朱元璋大悅,親自御翰墨,成長句一首。

張友霖,子修文,貴溪人,據《宋文憲集·太上清正一萬壽宮住持提點張公碑銘》等載,張友霖生時,有霞光香氣之異。年方十二,就志恬慮沖,後學貫《老》《易》,會同百氏。

吳葆和,明遠院道士,洪武初授道錄司左至靈兼朝天宮住持。

十年(1377),敕命龍虎山弟子偕大臣遍祠五嶽。

未完待續……

(編輯:靈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張正常:半瘋半癲半神仙的周顛
祖師傳說至今傳之錯開天門道徒懶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