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原創綜藝的創意之路要怎麼走?《幻樂之城》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

原創綜藝的創意之路要怎麼走?《幻樂之城》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

全新原創綜藝《幻樂之城》已經播出兩期了。

第一期任素汐演繹兒時的《時光機》故事戳中了不少人的淚點,而第二期馬思純則因為把大家感動哭,嗖嗖地登上了熱搜第一。

早在節目開播前,光天后王菲綜藝首秀這一個理由,《幻樂之城》就已經吸引了不少目光。洪濤梁翹柏繼《我是歌手》系列後再續前緣,想在音樂綜藝上玩出一些新花樣,立志要打造出一檔「音樂+電影+現場」三位一體的綜藝,《幻樂之城》算得上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芭姐一開始也非常好奇這檔節目的形式,因為在節目預告時除了華麗又精細的置景,看起來有點繞不明白的規則,《幻樂之城》一直都有一層神秘的面紗籠罩。

而看完了兩期節目後,芭姐雖然覺得嘉賓們「一氣呵成」的作品整天質量上是OK的,但對於節目評價感覺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

《幻樂之城》在豆瓣的評分是7.2,算是一檔及格綜藝。

節目模式看似複雜,實際上也蠻簡單:嘉賓提供靈感,導演去實現創作,現場樂隊伴奏,實景道具搭建,通過一鏡到底的方式,又唱又演,最終成片。

非競賽模式,沒有現場觀眾對當期四組嘉賓的投票環節,也沒有導師對作品觀感的評價。

王菲作為幻樂首席體驗官,好像每期就是在請一個朋友來陪她看音樂電影…(菲姐其實在所有嘉賓的作品前期準備中都有參與,但節目正片體現不多。)

總之估計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和芭姐有一樣的感覺,好像自己就是在電視上看了四個MV,只有出現失誤的時候才意識到:啊,這是One Take,這個作品是無剪輯的。

如果這個作品的故事線夠完整,或者說演員表達情緒夠飽滿,在短時間內依舊能感染情緒,而只要代入了作品,就會比較容易get到《幻樂之城》想要傳達的東西。

但更多人的觀感是覺得《幻樂之城》是費力不討好:要克服的困難很多,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實際上是低於努力值的。

芭姐不算什麼專業人士,但也想從幾個方面說說《幻樂之城》這檔有些不一樣的綜藝。

音樂電影本土影響力並不高,

是否高估了市場的接受力?

《幻樂之城》的初始創意就在於梁翹柏想結合電影的手法來展現音樂。放在大銀幕上其實就是音樂電影,但梁老師把這個想法搬到了綜藝舞台。

而《幻樂之城》這個名字也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那部在奧斯卡金像獎上大放光彩的歌舞片《愛樂之城》。在視聽語言上大做文章,或許可以收穫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可就算是《愛樂之城》這樣優秀的歌舞片,在國內現在分分鐘就破億的電影市場中,最終票房是2.48億——這都是打破了國內歌舞片記錄了。

國產出彩的音樂電影就更是少之又少了,2013年周杰倫指導的《天台愛情》收穫1.07億票房,算是個不錯的成績。

單從票房成績而言,咱國內觀眾們好像不怎麼吃歌舞片/音樂電影這一套。

前幾年音樂類綜藝大火,無論是從好聲音、我是歌手到有嘻哈,都是有話題輔助熱度和競賽帶來的緊張感來刺激觀眾的high點的。

所以《幻樂之城》突然間來了一步大跳躍,觀眾到底可以接受多少?是不是有點高估了市場的接受力?

電影畫面是經過無數排練和NG才磨出來的,演員在歌舞片中的唱演也是有過後期的精心雕琢,連這些完整的音樂電影作品都沒能擄獲芳心,《幻樂之城》會不會陷入野心大於期待的泥沼中?

從目前觀眾們的反應來看,《幻樂之城》不算沒有熱度,但能不能進一步立住口碑,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現場舞台與影視表演始終有一堵牆,

是否低估了打通次元壁的難度?

剛剛芭姐說幻樂是一步大跳躍,是因為這檔結合音樂+戲劇的綜藝所面臨的製作難度,真的比電視上展現的困難要難得多。

奇葩說辯手柏邦妮在微博上科普了一下唱演人在《幻樂之城》上表演的難度係數。

簡而言之就是,你既要承擔舞台劇中一氣呵成的壓力,能瞬間在不同場景內即時讓情緒跳來跳去,又要做到電影表演的分寸感。

難度越大,做成功後的成就感就越高。

估計每個登上《幻樂之城》舞台的唱演嘉賓都是帶著這樣一份勇氣和期待來挑戰的。

但芭姐還是有一個小疑惑,之所以會有舞台戲劇表演和電影表演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現在把他們都放在一個容器(綜藝)里擺給大眾看,是不是有點低估了打通這層次元壁的挑戰難度?

經常看音樂劇或話劇的觀眾,可能會比較寬容地對待一鏡到底情形下的不完美;但一直以來接受電影這樣經過精雕細琢的作品形式的普通觀眾,可能就會不理解我為什麼要看一群人(現場觀眾)坐在劇場看別人的直播(作品)。

而這層牆壁的厚度不僅僅有觀眾預設期待值的不同,還有道具製作上的難度。

現在我們總說綠幕摳圖,不就是因為沒有實景拍攝?舞台劇是因為場地限制,大家的寬容度會變得很高,但一旦是銀幕呈現,這個寬容度就會大大降低。

而導演在導播間切換鏡頭要做到掐點準確,和攝影師在拍攝時要和演員一樣不錯走位,每一個人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腦子裡都要記住很多點,並且要三心二意地同時做到。

舞台劇形式mix電影拍攝手法 = 雙重壓力and雙重難度

到底是唱演人的挑戰還是導演101,

是否所有人都有實力完成「考核」?

第一期的唱演人是黃曉明、任素汐、雷佳、易烊千璽。

第二期的唱演人是賈乃亮、大張偉、韓雪、馬思純。

可以看出每期節目的嘉賓都是歌手+演員的搭配。幾位唱演人的導演也是「有新有老"。

如果說《演員的誕生》是單純考核演員當下的演技業務能力,《聲臨其境》是考驗演員的台詞功底和聲音的多變性,那《幻樂之城》可就是一場綜合性的大考。

演員來到這個舞台,不僅要演戲,還要不斷地齣戲(從一個場景趕到另一個場景內)、入戲(進入場景就要表現當下情緒),同時還得想著唱歌。

而歌手來這就更不容易了…因為他們唯一占「優勢」的也就是唱得好…

除了對唱演嘉賓們的考驗,沒有掌控力和執行力的導演來到這個節目,實力上的差距也會高下立現,說是導演版創造101也不過分。

芭姐還記得彭宥綸導演那崩潰到不行的表情……

千璽和彭宥綸一起帶來的《對不起》這個作品,基本上是一個鏡頭用到底…而黃曉明和許宏宇導演一同完成的《獨木橋》,可是用了七個分鏡,在拍攝過程中就靠導演在導播間把控節奏切換。

所以來到這個節目的導演們,都得有點實力才可以。

不然重壓之下出英雄,也會出一曲涼涼…

失誤隨時有可能會發生。

第一期扮演任素汐父親的演員換裝過早,讓芭姐剛要奪眶而出的眼淚立馬縮了回去,第二期韓雪將手電筒照向「兵馬俑」時,畫面中出現了工作人員,是一個較大的拍攝失誤。

雖然這些和唱演人本人表演無關,兩位唱演人也出色的完成了表演。但這個大考的綜合性還體現在所有人的配合上。

審美土壤需要被培養,

幻樂不成熟卻值得被肯定。

其實說了這麼多,最後還是回到一個問題上。

《幻樂之城》真的是在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嗎?難度這麼高還要做下去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不在新手村裡秒殺全場,硬要跑去打boss呢?

首先芭姐是十分肯定《幻樂之城》節目組的創作態度的,原創綜藝四個字,這兩年真的很難看到了。

市面上很多綜藝節目,總能在鄰國找到Original,有些引渡過來水土不服,有些則大熱大火賺滿人氣。可我們真的總是要做那個拿錢買創意的人嗎?(有些還沒花錢…)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難道就沒有一個值得去做的idea?

不過是不願花費時間和金錢去試錯罷了。

畢竟拿來主義的優點就在於,已經有人替我們試過水做過實驗,成熟的果實摘下來當然會香甜。

《幻樂之城》算得上是一個形式上的創新,但內容上的貧瘠還是沒有辦法撐起這個形式感。

有點這也想要,那也想展現,沒有一個核心重點,糅雜了太多東西,表達出來也就不那麼明確,就很容易變成一件形而向上的事。

但如果因為可能預見失敗就不做創新,那就更不對了。

《幻樂之城》是一個探索可能性的新開始,有這樣一個起點出現,芭姐覺得還挺高興的。

而且,從節目的舞台場景、道具、現場樂隊等,芭姐都感受到了節目組的用心。

芭姐之前參觀過《幻樂之城》的後台置景,講真,3000平米的場地,花園裡的植物都用真的,實驗室里的電線也是真的,在各種細節上力求做到真實,讓芭姐看到了《幻樂之城》節目組的誠意。

不管是吃力不討好還是形式大於內容,芭姐覺得《幻樂之城》這一步雖然邁得有點兒大,想得有點兒遠,但其實是在為觀眾審美培養土壤,添了一波好肥料。

《幻樂之城》音樂後期錄音師林夢洋在微博上做了一個好比喻:第一次吃魚翅覺得是粉絲,後來魚翅吃多了再去吃粉絲,那麼那些「粉絲」就糊弄不了你了。

不管《幻樂之城》這道全新菜系是真魚翅還是假粉絲,若真的能降低觀眾審美的恩格爾係數,那這份「吃力不討好」的活,還真就值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 的精彩文章:

嚮往的生活可以請素人做客嗎?真的很想在草棚里吃黃磊做的飯啊!
快樂源泉陳建斌,活在危險邊緣的汪小菲,男人在家果然跟在外面不一樣!

TAG:時尚芭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