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製造業大逃亡?真的看懂製造業了嗎?

製造業大逃亡?真的看懂製造業了嗎?

製造業逃了嗎

最近 互聯網上充斥了很多文章,說是中國製造業大逃亡,倒閉潮來了,人員失業,外資撤退,說的好像中國馬上就要大蕭條來了,還有什麼金融行業也大降薪,銀行利潤縮水,人員收入下降,動不動就是投行拿5000塊錢工資,銀行工資縮水一半,各行各業真難找到一個好的行業,還把一切全算在了房地產身上,難道真是這樣?

於製造業的說法,中國製造業目前遇到很多困難,1、利潤太低;2、融資太難;3、技術落後;4、效率低下;5、關係不硬。

還舉例說明::

「有個上游合作廠,那天跟那個老闆聊天,他說他目前這個工廠,廠房加設備加原材料,一共丟進去差不多2億了!純投入2億,什麼概念?滾塗線一條就是2000萬,他有3條,再加上分切機什麼的。底下工人百十號人吧。

我就問他這麼大攤子事業,每年得襯不少錢吧?

你們猜猜多少?

他給我算了一筆賬,去掉人工電費損耗啥的,一年凈利潤也就100多萬。

投資2個億,每年賺100多萬,現在隨便買套房,如果趕上16年的好時候,也能賺100萬了。他這2個億,能買多少套?」

看似很合理,但是實際情況又是怎麼樣呢,一切都表面分析,企業實際的數據根本沒有拿出來說事,企業投資的2個億難道都是註冊資金,都是企業自己的錢,沒有銀行的貸款嗎?沒有其他的投入嗎?目前企業屬於什麼階段?是投入階段的生產階段?企業所屬的行業整體又是怎麼樣的呢?作為一個長年在第一線進行企業調查,一年調查過的企業上百家的我來說,看到的並不完全是這樣,按照文章舉例來看老闆投入2個億,凈利潤100萬,但是裡面槓桿又是多少,又多少是銀行借款,企業的凈資產是多少,凈資產收益是多少,都說2個億去買房子賺錢,買房子難得不用槓桿嗎,有2個億按照50%的首付比例,最少可以購買4個億的房產,但是很多企業經營槓桿使用的非常高,遠遠超過了50%,甚至很多資產負債率都達到80%-90%。那麼他賺的利潤大多數支付了財務費用,所以凈利潤很低,但是考慮到凈資產收益率,相對還是可以的,企業做為他的上游,抱怨利潤低是正常的,企業主難道不想多加點價格嗎,這裡面很多就值得深思了,是不是企業的一種經營策略呢,而且現在很多企業也是空手套白狼,都是用銀行的資金再經營,賺多少都是純利,能做企業的人都很聰明,企業就是以營利為目的,沒有利潤的事情老闆會做嗎?

這個朋友做的是塗裝行業,作為舉例人的上游企業,目前大家都知道的由於環保原因這個行業是很難獲得環評的,加上很多沒有資質的企業的關停,有滾塗線的企業目前日子應該是最好過的,由於供給減少,需求還在那裡,所以他們都是搶手貨,根本不愁業務,那利潤自然也不會少,而且由於供不應求這類企業在供應鏈業務中相對還是比較強勢,一般都是現款,不會拖延賬期,所以我對文中的舉例表示懷疑。

關於融資難,我的團隊一年走訪上百家公司,短期借款占收入的比值能夠低於30%的很少,大概也就佔到我去過企業的10%,大多數集中在50%以上,甚至100%以上,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企業借款的數額相對企業本身經營來說都比較高,既然一個企業按照正常銀行的貸款要求在30%以內(參考交通銀行標準),為什麼那麼多可以超過這個限制呢,這真的是融資難嗎?融資那麼難,實際數據缺為什麼都是融資那麼多呢?我認為銀行等機構加上其他金融類金融機構的資金比較充足,本人一直在做信貸業務,行內從來沒有說缺資金,同行說的最多的是缺優質資產。對於一些很差的企業,銀行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不會給他放款,這裡企業融資很難,但是這不能代表所有企業,相對沒有差到一定程度的企業,在我看來融資還挺簡單的。

關於各行各業大降薪,最近看到一個數據,金融租賃公司平均年薪170萬,這是個什麼概念,北京平均人工資在13萬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中國一線城市最高平均工資的14倍左右,那些爆出來的什麼投行5000工資,我是沒有見到,周圍在銀行做過多年的朋友收入在幾百萬的人實在太多了。市場上去搶房子的中間真正靠工資的很多都是金融從業者。這也說明金融業務的增長,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才造就了那麼多高收入的群體,反過來也說明了製造業的發展,大家知道融資租賃多數投入還是製造企業的設備融資,側面反映製造業的需求旺盛,有需求就說明行業有發展。

再從中國消費數據看,國家最新統計局的消息,2018年以來,中國服務消費需求持續旺盛。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國內旅遊收入2.45萬億元,增長12.5%。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馬拉松等體育消費勢頭強勁,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不斷增加。」國家還在研究旺盛的消費需求怎麼去滿足,這都說明一個問題,大家手裡還是有錢的,最起碼是有閑錢的,沒有錢是消費不了的,那就說明一個問題,大家的工作還是可以保障的,整體中國經濟是向好發展的,人民收入也是在不斷提高的。

很多不負責任的媒體為了迎合大眾口味,鼓吹中國經濟下行,製造業蕭條,抓住一兩個問題點,把問題放大,獲得關注。

大家都知道超市裡賣雞蛋都是虧損的,為什麼超市還賣雞蛋呢, 公交地鐵虧損的,為什麼很多人還願意去公交地鐵公司上班呢,中石油,中石化經常說煉油是虧損的,那麼他們為什麼還去煉油呢。很多生意都不能只看表面,超市其他的產品由於雞蛋的低價也給人低價的感覺,帶動了其他高價產品的銷售,地鐵公交貼錢,他們有廣告收入盈利,沒有錢深圳地鐵怎麼入股的萬科呢?兩桶油又是在哪個版塊賺錢呢,每年世界五百強評比就把真實利潤拿出來了,企業沒有利潤有的是現金流,有的是貸款投資的能力,這就夠了,就像做生意的用自己口袋裡的錢永遠做不大,那些大企業的發家史哪個不是槓桿加行業機會呢?所以企業要看就看整體,整體企業到底盈利與否呢?

製造業遇到了很多問題,有些公司確實也關門破產,有些依然活的很好,企業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社會在發展,有競爭存在,只要有需求製造業永遠都是常青樹,不然特朗普也不會鼓吹要製造業回歸美國。

對中國有點信心,對中國的製造業有點信心,大浪淘沙,適者生存,本來產業就是競爭中不斷升級重組變革的過程,讓我們享受這個過程,適應這個過程,等待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智風控 的精彩文章:

TAG:集智風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