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嶽恆山懸空寺,夏風迎面亂青絲

北嶽恆山懸空寺,夏風迎面亂青絲

說到山西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富甲一方的煤老闆

(誤?哈哈哈哈哈)

但是作為古代中原的一部分

山西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同樣還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

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大同古城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

「一城一窟名天下,一山一寺成詩畫」

這是一句描述大同的經典句子,而句中指的便是大同古城、雲岡石窟、恆山、懸空寺,幾個經典名景,它們已成為大同的城市名片。

那麼就跟著鹿尋來一次大同經典兩日游吧~

GIF

晉善晉美,天下大同

我們由呼和浩特出發

乘坐大巴

??約4個半小時

我們到達大同的第一個景點是

懸空寺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里,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崖之半,層樓高懸,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 懸空寺也。

昔年徐霞客遊歷至此,稱其「天下巨觀」。遠眺懸空寺,好似鑲嵌在崖壁上。

徐霞客說:仰之神飛,鼓勇獨登、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屆曲。

懸空寺梯若半懸,棧道飛架,廊腰縵回,或鑽、或穿、或攀、或爬,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僅容一人小心翼翼通過。

旺季 全票 125元 (門票25元 登臨費100元)

學生票 63元 (門票13元 登臨費50元)

老年票 100元(門票免費 登臨費100元)

淡季 全票117元 (門票17元 登臨費100元)

半票59元 (門票9元 登臨費50元)

參觀完懸空寺

我們稍作休息登上大巴駛向下一個景點

北嶽恆山

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

恆山地勢不比華山險峻,但海拔高度2000多米也夠爬山的人們吃一壺。

恆山之前因為山林火災植被受損較為嚴重,所以外圍樹木不是很多。(但綠化率已經很高了,爬山可以聽到蟬鳴聲)

小編我走到1/3就放棄了...太熱太累了

(於是開心的給同事們拍照~)

恆山之行最最開心的就是碰到一隻小柯基

(一顛一顛的上山下山,超可愛~)

旺季 全票47元 (入山票17元 廟群票30元)

半票24元 (入山門票9元 廟群票15元)

老年票(免頭道門票17元 不免廟群票30元)

淡季 全票43元 (入山票13元 廟群票30元)

半票22元 (入山門票7元 廟群票15元)

旺季 4月1日至10月31日

淡季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第一天的旅程就完美結束啦~

洗漱乾淨就可以享受舒服的大同夜晚啦~

第二天的第一站就是極富盛名的

雲岡石窟

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雲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雲岡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1千餘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

雲岡石窟以氣勢宏偉,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著稱於世。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這樣描述它:"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

雲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中外遊人傾慕和嚮往的旅遊勝地雲岡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

進了山門,眼前是氣勢恢宏莊嚴肅穆的禮佛大道,十三對「騎象四棱神柱」依次列於禮佛大道兩側。

走出禮佛大道,前面就是建築在一片綠水明湖上的靈岩寺。

第一窟、第二窟位於石窟群東端,兩窟同期開鑿,窟內布局大致相同。

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崖高25米,中上部鑿有12個方形石孔。窟分前後兩室,後室雕一佛二菩薩像,兩頰腴潤,體態豐滿,形態自然,衣紋流暢,此窟從雕造手法判斷,應為隋唐時期的作品。

第四窟,平面呈矩形,中央雕方形立柱,東壁交腳彌勒像保存較完整。

第五窟,窟前是五間四層木構樓閣。第五窟(大佛洞)位於雲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為窟檐閣樓建築。現僅存的窟檐建於清代的順治八年(1651年),是五間四層的繞廊木構樓閣,對保護石窟起到了重要作用。據專家考證,雲岡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數因戰爭或其它因素毀壞,現僅存的窟檐建築為清代以後建造。

清代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內,中央端座佛像一尊,這尊釋迦牟尼佛為結跏趺坐像,高達17米,為雲岡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大佛的雙腿長達15.5米,膝上可容納120人,一隻腳上可站立12人。釋迎佛頭頂藍色的螺髻,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耳垂肩,身著褒衣搏帶,通肩架裳,給人端莊、肅穆、慈祥之感覺。大佛周圍,小佛圍繞、互相映襯。

釋迎佛頭頂藍色的螺髻,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耳垂肩,身著褒衣搏帶,通肩架裳,給人端莊、肅穆、慈祥之感覺。

第六窟,中央是連接窟頂的兩層高達15米的塔柱。每層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薩、羅漢、飛天的造像。窟頂有33天神像和各種騎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釋迦牟尼佛傳教事。是雲岡中具有代表性洞窟。

第六窟是雲岡石窟中精巧著稱的一窟,稱「第一偉窟」。第六窟平面呈正方形,後室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兩層。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

窟內還有精美的壁畫。

第十六~二十窟,由北朝時的高僧曇曜負責開鑿,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曇曜五窟」,走到這個「曇曜五窟」的標示石處,就來到了雲岡石窟最早開鑿的「曇曜五窟」所在地。

第二十窟(又名白佛爺洞),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中的這尊露天大佛是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 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是宣傳媒介山雲岡石窟的標誌。

當然還有托佛打卡照~

>

第二個景點就是大同古城牆

大同城築邑歷史應該說相當悠久,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築有規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於是京畿屏藩,軍事位置十分險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 年)大將軍徐達在舊城基礎上增築,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鎮城。

最後完工的大同鎮誠呈大致正方形。大同城牆雖高大堅固,建築精美,但歷經戰爭、歷史自然和人為的原因,遭到了極大的毀損,現存城牆極少保存較好,大部分只剩下殘垣斷壁了,保存較好的城牆段有四處:即城牆的四角,東北角是全市保存最好的地段。

跟團旅遊無需購票,個人需要到景點門口買門票,登上古城牆需要爬一段台梯,然後就可一瞰大同全景。

(附上鹿尋小編們的大合照~)

第三站就是

九龍壁古玩街

九龍壁位於山西大同市平城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王府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

現今的東華門、西華門、皇城口、石宰門正是當時王府四門的遺址。該府於崇禎末年(1644)毀於兵火。王府照壁九龍壁因隔和陽街而立,故獨以保存至今。

九龍壁很震撼,但是作為一個獨立景點觀賞有些不太夠,文字介紹講解不多,大家基本五六分鐘看完就走到隔街的古玩街啦。

古玩街以大同古玉店為主,穿插一些服裝店和小吃店。

小編幾個人因為太熱嘗試了一下古玩街里的冰激凌店,得出的結果就

mmmm...不好吃

>

參觀完九龍壁古玩街,就到了返程的時間

從大同古玩街出發

乘坐大巴

??約4個半小時

對於小編或者8090後這一代來說

曾幾何時都一直有一個西遊夢

看到那千佛塔千佛石窟

就會想起兒時最愛的孫悟空

看到古城就會想到幾千年前的晉商

來來往往的馬車勾勒出昔時繁華的市井

從富甲一方到寂寞凋零

兩日大同游,總會圓你的一個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鹿尋文旅 的精彩文章:

探尋東方小瑞士-祁連山下的視覺盛宴

TAG:鹿尋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