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不能沒有甜味,卻難以承受肥胖的暴擊,怎麼辦?

人生不能沒有甜味,卻難以承受肥胖的暴擊,怎麼辦?

許多英劇鏡頭裡有這樣一個畫面,英式貴婦常常聚在一起喝茶,尤其偏愛甜茶——這一場景設定是非常合理的,英國人普遍認為喝甜茶有助於舒緩緊繃的神經,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非得是甜的。

不僅是英國人,我國人民對甜食的喜愛也有著久遠的歷史。唐朝時期,甜香的蜂蜜位居四大貢品之一。為了讓唐朝皇室享受到這種珍品,渤海國每年不惜巨大代價,純靠人力和畜力進貢上等蜂蜜,由此換來了大唐強國對它百年的庇護。

時至今日,人們對甜食的喜愛自然更不必說。各種可愛精緻的小甜點光用外表就輕鬆俘獲了每一個女生的少女心——挖上一口放入嘴中,所有生活中的「小確喪」都能被治癒得一乾二淨。

人們對甜蜜的迷戀可謂貫穿古今,這不僅是因為甜食能給我們帶來味覺的享受,而且它還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能量來源。當人感到飢餓時,大腦就會提醒我們攝入糖分,攝入後機體會隨之產生興奮,這就是甜味與愉悅感密不可分的原因。

但在享受完甜食進入口腔滿溢的幸福感後,「吃甜食會胖」的說法又給了眾多嗜甜星人殘忍一擊。人生不能沒有甜味,卻難以承受體重上漲的暴擊,怎麼辦?

肥胖就該怪甜食?

現代社會中,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無節制的吃喝——想想你吃自助餐的時候堆得高高的空盤子!除此之外還有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過量、精神壓力增高、「懶宅」們運動量的減少,甚至環境因素等都是造成肥胖的潛在條件。變胖了就怪甜食,如此看來,甜食當真是成了替罪羔羊。

當然,發胖不能單一怪罪於甜食,反過來也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不加節制地攝入糖分,如何「攝入有度」?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不要超過50克,看樣子吃幾口麵包,再喝一罐汽水糖分就可能超標了,這對於嗜甜星人來說簡直太殘酷!

到底有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辦法?代糖產品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代糖」(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甜味劑)與糖一樣,通過作用於舌頭上的味蕾產生甜味,它的甜度高,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滿足人們對甜味的感受,所含的熱值也很低,而且在進入人體後大多不會參與代謝過程。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擔心代糖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其實這樣的擔心大可不必。

早在過去的100年間,代糖已在世界各地被廣泛用於包括麵包、糕點、餅乾、飲料、調味品等在內的多種日常食品和飲料的加工和生產。在代糖被廣泛應用之前,都要經過國際權威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下稱「JECFA」)長時間「苛刻」的科學評價,並以此為基礎提出每一種甜味劑的每日允許攝入量(ADI)。

ADI值的設定流程相當嚴格:首先,針對某類甜味劑,用實驗動物進行測試確定它的最大無有害作用劑量 (最大無有害作用劑量是指機體長期攝入該類添加劑、而無任何不良反應的每日最大攝入劑量),再用這個值除以100才是該甜味劑的「每日容許攝入量」(ADI)。之所以要除以100這個係數,就是為了抹平物種間及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使得ADI數值更安全和具有普遍性。因此JECFA認為,只要按照ADI值正常使用甜味劑,不存在安全問題。

目前我國批准使用的甜味劑主要有20多種,以常見的阿斯巴甜為例,按此規定的人體安全攝入量是每公斤體重每天 40 毫克。假設一瓶330ml汽水僅使用阿斯巴甜作為甜味來源,且按照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的最大限量(0.6克/千克)使用,換算下來,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人一天要喝超過12罐這樣的汽水(假設此人飲食中沒有其他阿斯巴甜攝入來源),才能達到設定的每日允許攝入量,所以大家大可不必過分擔心。

按照國家標準使用的代糖不僅是安全的,而且它還有些其他的功能。比如它可以改善腸道功能,促進腸道內雙歧桿菌的增殖,在人體腸道內產生雙歧桿菌,產生斷鏈脂肪酸和一些抗菌素物質,對致病菌和腐敗菌的生長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腸道蠕動,改善便秘情況。此外,一些甜味劑還具有抗齲齒的作用,它能抑制突變鏈球菌的生長,適合人們長期食用。

甜蜜有度,聰明的你無需「恐糖」

現代社會快節奏下的高壓生活經常讓人感覺喘不過氣,甜食的安撫效果或許可以成為你的解壓選擇之一。如果擔心「在不經意間」糖分攝入超標,那麼低糖、無糖產品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只要大家保持均衡的飲食習慣,在正規商店購買由正規廠商生產的食品或飲料以避免因生產不規範而帶來的健康隱患,大可不必對甜味劑過分擔心。

讓我們用科學知識解開自我束縛,做到科學認知、適量攝入、理性控制、聰明選擇,從而既能夠保持好心情,又能夠保持健康和好身材,不再錯過生命中該有的美好,輕鬆擁抱「甜蜜又健康」的生活!

責編丨魏國新

編輯丨李楠

供稿丨搜狐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的精彩文章:

肥胖與腎病的關係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AMS團隊來我院交流訪問

TAG: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