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中科院、阿里巴巴再到匯頂科技副總裁,我的技術之路與管理心得

從中科院、阿里巴巴再到匯頂科技副總裁,我的技術之路與管理心得

嘉賓 | 朱亞東

編輯 | Kitty

隨著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中年程序員的「危機感」也越來越近。如果你對管理團隊 / 帶項目沒有太大興趣,一輩子認真鑽研技術,做自己領域的技術專家和大神,也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但如果你想轉到技術管理崗,這份來自匯量科技(Mobvista)集團副總裁朱亞東的管理技巧,應當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幫助和思考。

個人成長三階段

階段一:中科院計算所

我在中科院計算所攻讀了碩博,事實上這一階段又可以分為兩個子階段:

前 3 年基本就是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實驗室的課題做各種項目,從 Linux 內核的開發、到分散式計算 / 存儲、搜索引擎的搭建等;

第二個子階段是開始專註做搜索:2010 年,我參與了人民搜索第一代的搭建和創立,中間一度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全封閉開發。這個階段興趣總體比較廣泛,什麼都懂一些,C/C++/Java 的代碼也累積寫了十多萬行,技術棧的基礎還不錯。

因為經歷了前面一個子階段的探索和嘗試,我開始覺得需要專註,需要在某個特定的方向上有較為深入的積累和沉澱。所以在第二個子階段中,我閱讀了大量機器學習相關的 Paper,不誇張地講,上千篇肯定是有的,並撰寫了大量的 Paper 閱讀筆記。

後來提出了我的博士課題 -「多樣性排序學習」,這是我自己開創的一個研究子方向;後來學術領域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我的工作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深入的,算是一個小小成就的事情。

總的來講,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探索 - 嘗試 - 深入」,有點像演算法領域的 EE(Exploration-Exploitation),當然本質還是以不同的形式專註到技術 / 學術本身的鑽研和積累上面。

階段二:阿里巴巴

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 3 年半,客觀地講,這個階段的時光一直處於比較 Tough 的狀態。我博士畢業時有很多的選擇,包括各種頂級外企以及重點高校的教師 Offer,後來種種機緣,選擇加入了阿里,從事手淘個性化推薦的相關研發工作,經歷了手淘全面無線個性化的歷程。

加入阿里之後先後負責了手淘首頁猜你喜歡、交易鏈路,以及天貓客戶端等相關的個性化推薦工作。這中間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工作,也拿了不少的獎項和榮譽,是一段非常寶貴的時光。但實事求是地講,博士在企業工作還是相當不佔優勢的,一方面潛意識的會有很高的心態,另一方面公司本身需要的是技術的紮實落地,以及業務本身的真實推動。

初期的時候會有較大的心理落差和技術落差,因為學術上的深積累並不代表就一定能應用到工業界的技術落地上。所以我這個階段的特點其實就是「Adaptive」,整個階段的經歷也可以類似為演算法的「Adaptive Learning」(自適應學習)。

當然成長也是全方位的,包括自身心態的調整,抗壓的能力和 Lead 項目能力的提升等;更為重要的是,跟產品、運營、用研、前端、後端等全鏈路體系打通的能力,這個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於技術從業者其實非常重要,它能讓我們能夠跳出細粒度的技術思考而看到全局的體系,形成一種更為全面的技術思維。

用阿里 CEO 逍遙子的話講,就是技術需要理解商業,並拓展商業的邊界。

階段三:匯量科技 Mobvista

由於我個人比較喜歡折騰和接受挑戰,以前做過搜索,後來在阿里做推薦,加入匯量之後,開始接觸一個全新的領域 - 廣告營銷。

這個挑戰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業務模式上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另一方面,在公司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以前在阿里屬於中間技術管理層,到匯量之後屬於高管層,除了技術本身的深入鑽研,還會參與更高維度的戰略決策和團隊整合規劃等,個人上也需要適應新的角色和相應的工作職責和精力分配。

匯量科技目前是亞洲最大的移動廣告營銷公司,無論是數據體量還是商業媒體覆蓋都非常之大,整個生態的布局也非常完善,所以目前的這個階段對我而言是全新的全方位的挑戰,需要不斷地突破自我;當然我也很享受這樣的一個挑戰過程,因為難才好玩。所以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突破,全方位的自我突破。

技術管理者需要具備的技能

優秀的技術管理者通常具備嫻熟的業務能力,並具有良好的目標管理能力;懂得對團隊下屬同學的授權,以及針對團隊本身的合理激勵與懲罰。另外,優秀的管理者通常是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並具備很好的向上和向下管理能力。

業務、技術與領導力

作為一名技術管理者,首先要求的就是業務 / 技術能力嫻熟,這是基礎;現在的企業很少有單純的純粹管理者,技術管理者本身還是要保證自己在特定技術領域的積累和鑽研,不是說做了管理帶了團隊就不再鑽研技術了,這肯定是不 ok 的,因為你自身對技術的認知深度,能很大層面地影響團隊整體的技術規劃和技術判斷。

從我自己角度來講,即便現在很忙了,還是堅持每周看 2-3 篇最新的領域 Paper;不定期的跟各個業務線的技術同學進行技術方案的討論和規劃的制定,如果再有時間和精力,寫寫代碼跑跑新的演算法模型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同時,技術管理者的核心還是領導力,即帶團隊拿結果的能力。所以,這裡一方面要做好自我的角色認知和實踐,另一方面還要具備良好的技術規劃能力,後面這個是要重點關注的。

具體來講,就是如何做好團隊的整體規劃和推進;比如通過對團隊已有人員背景和特點的識別,結合業務現狀,尋找技術規劃的線索,然後進行規劃的聚焦和規劃的落地。最後在規劃的落地執行過程中,還要注意做好人和事的結合切分,進行合理有效地排兵布陣及資源調度。

關於信任與傾聽

信任是做管理最重要的資源,阿里有句老話叫:因為相信,所以簡單。

信任本身是需要積累的,這裡面包含幾個維度:

第一,價值;作為管理者本身,你能給別人和團隊帶來多大的價值;第二,守信;盡量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說、做、結果都盡量做到統一;第三,信任他人;這個信任他人不是單純的依賴他人,而是對下屬要做到授權;對合作團隊不是分責,而是在保持自己思考和質疑的同時,盡最大努力的協助和支持。

另外,管理者要學會傾聽,而不是盲目的自我;這點也非常重要,因為一般做到一定層級的同學,都是在特定領域有一定建樹的;但這個時候也很容易出現盲目的自負,認為在自己的領域,我就是最有發言權甚至最正確的;

這種思維方式其實非常壞,一方面會極大限制自身的進一步成長,另一方面也會打擊團隊的積極性,使團隊本身的成長和發展出現天花板,進而影響公司層面的發展。

寫在最後

此外,其他還有一些軟技能就是,要學會「批評與表揚」,以合適的方式形成的團隊的優勝劣汰,讓團隊保持比較強的競爭力。

很多時候,方法和技巧多了,也很容易迷失自我。如同書籍《管理百年》扉頁寫到的那樣,管理沒有終極的答案,只有永恆的探索。所以總體還是要依據自己的背景和經歷,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經驗的積累。大家面對一個局面,無法分清對錯和拿捏抉擇時,回歸到內心的真實,做到問心無愧,方式和技巧本身可能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嘉賓介紹

朱亞東,博士畢業於中科院計算所,目前在匯量科技擔任集團副總裁;前人民搜索技術創始人之一,之後就職於阿里巴巴,先後擔任手淘猜你喜歡、交易鏈路、天貓個性化推薦的演算法負責人。並先後榮獲阿里巴巴集團 LBS 數據挖掘內部大賽冠軍、阿里巴巴集團優秀演算法、阿里巴巴集團 CEO 特別貢獻獎等。在 ICDM、SIGIR、UAI、KDD 等世界頂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數十篇,並擔任國內外多個頂級會議期刊 SIGIR、CIKM、TOIS 等審稿人。

今日薦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oQ 的精彩文章:

淺談區塊鏈技術與阿里雲的探索實踐
為什麼前端開發這麼不穩定?

TAG:Inf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