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海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寧海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圖為寧海古橋橫跨木蘭溪上。

木蘭溪臨近入海口段,一座有著近700年歷史的古橋,勢如長虹、橫卧南北。下游百米開外,一座混凝土現代橋,凌空飛架、雄姿展現。昨日,記者在荔城區黃石鎮橋兜村看到,寧海古橋、新橋橫跨溪面,古今輝映,構成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

寧海古橋歷經多次毀損和重修,至今仍安然屹立在木蘭溪上,為連接興化平原南、北洋的一條交通要道,2013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寧海新橋是省道201線莆田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1080米,正日益成為莆田路網四通八達的重要一翼。

渡口兩岸變通途

寧海古橋位於涵江區白塘鎮鎮前村與荔城區黃石鎮橋兜村之間,是涵江通往荔城、秀嶼方向的重要通道,當地村民習慣稱為「橋兜橋」。遠遠望去,一座水泥公路橋上車來人往。走近橋頭細瞧,公路橋將寧海古橋遮罩在下端,形成「橋上橋」。

寧海古橋有14座船形橋墩,每節橋面由5塊長條形石樑架成,每塊石樑長約10米、寬約1米。

荔城區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委原主任江國興,土生土長於寧海橋畔的江東村。他介紹,未建橋之前,南北洋被木蘭溪所阻,只能靠小舟擺渡,因此叫「寧海渡」。自古以來,這裡是南來北往的交通咽喉,許多北上福州、南下泉州的商賈行旅,在這裡乘船過渡。兩岸的當地百姓,一年到頭的生產生活,更離不開渡口。這裡是木蘭溪下游臨近入海口的地段,順流而下的溪水、逆流而上的潮水,在這裡交匯出複雜多變的江流。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和不測因素,往往會出現船翻人亡的慘景。

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龜山寺僧人越浦法師開始募捐建橋。由於工程巨大,所需銀兩之多,跨海造橋之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便在木蘭溪北岸創建「吉祥寺」,從此修建大橋便有了「大本營」,民間因此有「未有寧海橋,先有吉祥寺」的古諺。市文物局局長連金焰介紹,此前,該局工作人員在木蘭溪沿岸詳細勘查,篩選出一批與水利交通、農耕生產、信仰祭祀等相關的文物,主要有寧海橋、石馬橋、吉祥寺等8處。從元至今,寧海橋經歷了多次毀損和重修。明代莆田人陳經邦曾讚歎該橋「跨溪海之吭喉,束潮汐之吞吐」。清雍正十年(1732年),鄉賢吳英募捐白銀5500兩,歷時15年竣工,完整保持原來的建築風貌。

橋文化源遠流長

「以前兩側保存著完好的扶欄,望柱上雕刻著姿態不一、線條簡練的石獅浮雕。」江國興說,全國各地不少遊客來寧海橋看到這些,十分敬佩古人修橋的智慧和耐力。遺憾的是,1940年6月,日本飛機炸斷了寧海橋南端橋頭將軍和一塊橋面巨石。現存的古橋長225米,寬近6米,高約10米,橋面用75塊巨石架設而成,氣勢雄偉壯觀,石條上刻有捐建者的芳名和捐資數額,字跡至今清晰可見。

值得一提的是,橋墩間的凈跨徑10米左右,比著名的五里橋和洛陽橋的跨度還大。上世紀80年代,由於交通的需要,寧海古橋上加建了水泥鋼筋混凝土公路橋,成為涵黃交通要道。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隨著寧海古橋的建成,方便的交通不僅促進了兩岸的經濟繁榮,也造就了壯美的旅遊景觀。「在莆田,『寧海初日』是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江國興說,寧海橋下遊河面開闊,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以前每年端午節凌晨,太陽冉冉升起,得益於古橋長虹卧波,從橋上觀日,先是「海曙長天一色紅」,然後隨著太陽徐徐上升,陽光萬道,直射橋下,整個大海金光閃閃,波光粼粼,猶如金龍逐波,儀態萬千,堪稱一絕。在他小時候,也曾有幸見過這樣的美麗景象。

古往今來,有關寧海橋的民諺軼事,在民間盛傳,成為人們借眼前的橋規勸為人處事的美好載體。「過去大人教育小孩『走橋要念志』,說的是不忘前人立下的功勞。」家住寧海橋頭橋兜村的古稀老人、莆田市孔子研究會會長鄭舜英說,與寧海橋有直接聯繫的莆田俗語很多。比如,想說人家臉皮厚、不害臊,就說「皮比橋兜石還厚」,說的是古橋面石樑厚達1米,這也可以看出「橋兜石」在人們心中的分量。

「像橋兜的水,流入無聲音,流出嘩嘩響」,婉轉地形容一些人吝嗇、喜歡佔便宜,這是人們對溪海交匯的橋樑落差以及潮汐現象認真觀察得出的結論。「這也寓意著莆田人民勤勉的性格,平日做事情默默無聞、和風細雨,一旦到了關鍵節點,便爆發能量、集中展示。」連金焰介紹道。

新橋建設雄姿展

「新橋通車後,將對古橋實施保護,發揮行人橋的作用,只允許行人通過,不允許車輛行駛。」連金焰說,目前正邀請相關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制定寧海古橋的保護規劃,具體方案將充分考慮地質、水文、振動、海潮等各種因素,最大程度地保留古橋現狀。

昨日,在寧海古橋下游100多米處的壺公路寧海新橋連接段,靠近入海口的東半幅橋面上,200多名工人抓緊預製、吊磚、護欄、伸縮縫等施工。荔城區交通局寧海新橋項目負責人王鋒告訴記者,寧海新橋為預應力箱梁橋,設計為雙向八車道,跨木蘭溪的橋樑主體部分已經完工,目前工人正在進行連接段東半幅四車道的掃尾工序,將通過與交警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力爭今年8月份實現東半幅通車。靠近古橋一側的西半幅,由於連接著寧海新橋荔城段的臨時引橋,目前正承擔著過往交通出行的功能,須等東半幅通車後再進行封閉施工。

根據防洪工程需要,寧海橋附近江東水閘也啟動遷建工程,周邊的江東村進行河道整治。記者從市木蘭溪防洪工程管理處獲悉,2016年10月已啟動將江東水閘遷往原址下游約200米處,總投資1.93億元,包括新建閘室工程、內引港工程、外引港工程、水閘下游堤防連接段工程和連接段內河整治工程等,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投資7800萬元;水閘連接段內河整治長7381米被列入2015年全國萬里河道整治重點工程,工程包括局部河道拓寬、河道連通、清淤清障、岸坡整治等,目前正如火如荼推進中。「截至今年7月,內河整治已投資5000萬元,對江東河道進行清淤、兩岸砌坡和綠化等。」黃石鎮江東村黨支部書記鄭光亮說道。

via:湄洲日報記者 許愛瓊/文 蔡昊/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荔城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荔城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