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兩人同框後,中美關係釋放出新信號

這兩人同框後,中美關係釋放出新信號

撰文 | 趙萌

這個周末,正當大家休息度假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卻要「加班」,他和他的團隊正在新加坡為中國外交忙碌著。

幾天前,王毅就開啟了「空中飛人」模式。關於這次出訪,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介紹,從7月31日至8月5日,王毅訪問馬來西亞、新加坡,並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東亞峰會(EAS)外長會和東盟地區論壇(ARF)外長會。

目前,這位國務委員還在出訪過程中。在外訪的前5天里,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王毅已與兩國領導人會面,還分別會見了14個國家的外長。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一個東盟國家做東道主的「外交場合」下,中美外長再次「同框」了,對於中美關係、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王毅也進行相關發聲。

中美外長為何能「同框」

首先,王毅的這次出訪無疑是多國外長的一個「聚會」。但只看會議名稱,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在東盟、東亞國家的會議中,出現了美國的身影,這就需要介紹下王毅此次出訪的幾項議程。

先看下外交部發言人提及的前兩個會議。大家都知道,東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簡稱,由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10個東南亞國家組成。而所謂的「10+1」是東盟10國分別與中日韓3國(即3個「10+1」)合作機制的簡稱,「10+3」則是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共同合作機制的簡稱。此次的(10+1)外長會和(10+3)外長會則是上述機制下的一個專業部長級會議機制。

相比下,東亞峰會(EAS)外長會和東盟地區論壇(ARF)外長會,囊括的外長「範圍」要大得多。前者是指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和俄羅斯8國外長舉行的會議。後者東盟地區論壇(ARF)於1994年在曼谷成立,是討論亞洲安全的最大論壇,論壇外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ARF目前共有27個成員,除了東盟國家,還有東亞和南亞國家,還包括美、加、澳以及歐盟。

所以,王毅一口氣見了14國的外長也不足為奇了。

王毅和新加坡外長維文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此次東南亞之行是從2日開始的,他訪問的第一站是馬來西亞,3日到訪新加坡,出席東亞峰會外長會和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

三次會面

王毅和蓬佩奧是在3日會面的。從外交部網站發布的雙方會面圖片來看,王毅和蓬佩奧各自攜數名官員出席會談,政知君注意到,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吳江浩、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金成在場。

事實上,5月24日,王毅結束訪問阿根廷回國途經華盛頓同蓬佩奧舉行的會晤是兩人的首次會晤,當時蓬佩奧剛剛履新不久。6月14日,美朝元首新加坡會晤結束2天後,蓬佩奧就來到北京。此次會面,是兩個多月來兩人舉行的第三次會晤。

中美關係無疑是王毅和蓬佩奧每次會面談及的首要議題。提起中美關係,合作和挑戰是兩個最重要的關鍵詞。

縱觀三次會面,王毅都向美方強調了中美之間合作的重要性。5月在華盛頓,王毅表示,中美合作的需要遠大於分歧,面臨的機遇遠大於挑戰。6月會面,王毅再次強調,雙方對話與合作的需要遠遠大於分歧和競爭。要清醒意識到共同利益和對話合作才是中美關係的主流。這次會面,王毅稱,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確選擇,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面,對於中美關係有個新的提法,王毅指出,當前中美關係處於一個關鍵節點。而蓬佩奧對於中美關係這樣說道:美中關係非常重要,美方希望美中兩國都取得成功,無意阻擋中國發展。

中美關係未來怎麼走

一直以來,中美關係合作和挑戰並存。說到中美關係面臨的挑戰因素,當下最為突出的無疑是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大家也都知道,經貿合作一直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5月以來,中美雙方就貿易問題也進行了數輪磋商。5月初,美國財政部長努欽率團來華磋商。5月中旬,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赴美和美方進行磋商。當時,劉鶴在美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征關稅。6月初,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率團再赴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

不過之後,美方再次「行動」。6月15日,美方公布了對華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的具體清單。6月2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雙方此前的磋商是積極的和建設性的,但令人深感遺憾的是,美方反覆無常,變本加厲,挑起貿易戰,中方不得不作出強有力回應。

對於美方的「反覆無常」,商務部發言人在8月2日發表談話稱,美方這兩天有兩個動作,一方面發表聲明,要把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的徵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另一方面四處散風,要和中方恢復談判。

對於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到底如何認識,事實上,在此次出訪前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有些話說得非常清楚。

此次出訪期間,王毅稱,現在是全球化時代,各國商品通過價值鏈、產業鏈相互結合、互為存在。我們想問的是,中國對美出口商品近60%是外國公司包括美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難道美國是要向自己的公司徵稅嗎?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出訪前,7月30日,王毅和來訪的英國外交大臣亨特共見記者時,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王毅還提及了兩個關鍵因素:

一是中美貿易逆差的根源問題。王毅稱,中美貿易不平衡還源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國內的低儲蓄率和大量消費,以及美方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等;

第二是如何看待順差和逆差的問題。王毅指出,順差和逆差並不是判斷是非的標準。順差並不意味著佔便宜,逆差也未必就是吃虧。事實上,美國一直從對華貿易得到很多實惠,比如獲得了大量廉價資源和商品,增加了消費者福利,支撐了美元強勢地位。

至於,中美關係未來進展將會怎樣?

這次會議中,關於這一問題,王毅也進行了回應,這一回應也釋放了一些信號。8月3日下午,王毅在新加坡會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後,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在大方向上我們是達成了一致的。我們就當前的形勢交換了意見。中方闡述了明確立場。我們願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同美方通過談判來解決彼此關心的問題。他(蓬佩奧)對這個方向也是認同的,也表示不希望目前這種摩擦的狀況繼續下去。」

不過,按照美國以往的做法,是否會繼續「反覆無常」,還需拭目以待。

蓬佩奧攜「印太戰略」到東南亞

說起來,這次東盟系列外長會議期間,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美國國務卿帶著「印太戰略」來到了東南亞。

美國國務院網站關於蓬佩奧此次東南亞之行的相關評論中也提及了「印太戰略」,是這麼說的:美國是太平洋國家,美國當然致力於將東盟納入「印太戰略」下。

在前往東南亞前,美國駐華大使館消息顯示,蓬佩奧30日在美國商會論壇上公布了最新的印太區域投資計劃。這意味著,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提出的「印太戰略」有了最新進展。有媒體分析稱,這是「印太戰略」的經濟版,也是「印太戰略」的組成部分。政知君注意到,蓬佩奧在東南亞之行的會面和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提及這一戰略的相關設想。

不過,30日蓬佩奧在美國商會論壇上的演講比較具體的部分就屬美國將投資1.13億美元,用於促進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互聯互通,其中2500萬美元用於數字化聯通、5000萬美元用於能源開發,3000萬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告訴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美國的印太戰略,此前實際上核心是想拉攏印度來「平衡」中國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雖然美國並不承認印太戰略是抗衡中國,但是經過前一段時間跟印度的互動,美國發現印度方面在這個地方並沒有扮演美國希望扮演的角色,所以美國現在認為將印度作為印太戰略的抓手可能是不成熟的,從而開始轉向東盟。

許利平繼續分析稱,東盟也是印太戰略的核心樞紐,美國希望利用此次在新加坡召開的東亞合作外長系列會議的機會,尋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國,實際上這三國也在印太戰略中處在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美國希望他們能夠夯實印太戰略的基礎。蓬佩奧出訪前提出了1.13億美元的計劃,這個計劃側重高科技、互聯互通。

「但是東盟對印太戰略也有自己的考慮,東盟認為這個戰略不應平衡中國,應也跟中國開展合作,所以東盟跟美國在印太戰略實際上有一定的『溫差』。蓬佩奧此次東南亞之行,更多的是『拉緊』東盟,為印太戰略注入一些新的內涵,不使外界認為這一戰略是一個虛化的概念。」許利平說。

資料| 新華社 外交部網站 商務部網站 新民晚報

校對| 羅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政知圈 的精彩文章:

魯煒斂財至少16年,官方還透露了其他細節
這名被強制遣返的紅通人員,曾讓朱鎔基震怒

TAG:北京青年報-政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