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P2P網貸大潮退去:裸泳者現身 合規者堅守

P2P網貸大潮退去:裸泳者現身 合規者堅守

經歷了網貸備案延期與國家持續加強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整治,6月份以來P2P網貸行業可謂是風險事件不斷,正處於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場上籠罩著不看好網貸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而近期多個網貸平台高管紛紛指出,不合規的P2P平台在大批退出後,將有助於我國形成一個更加穩健、健康的運營環境,未來網貸行業仍將成為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支撐點。

一、雷潮不斷:假標、資金池等問題凸顯,都是不合規惹的禍

國內P2P平台一直處於缺乏監管的階段,由此出現了大量打著網貸的幌子進行斂財的違規機構,表面風光的背後潛藏著自融、期限錯配以及資金池等重大風險問題。因此,在2018年6月網貸備案延期、國家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整治力度的強監管舉措,就成為了「爆雷」導火索。

2018年6月以來,P2P網貸行業爆發了一系列風險事件,被業界形象地比喻為「雷聲滾滾」,幾乎每天都有多家網貸平台被爆出逾期、清盤或跑路的新聞,一時間全國範圍內蔓延起投資者維權的聲音。在市場恐慌情緒下,網貸行業的發展前景也在備受質疑。通過分析發現,近期頻繁爆雷的平台大多數都存在涉嫌假標、設立資金池等不合規問題,真正發展穩健的平台在客戶篩選、信貸風控方面仍然運作規範。

1.頻繁爆雷的背後是虛假標、非法集資問題

2018年的6、7月份,是集中出現爆雷的重要時間點。2018年6月,問題平台數量達到98家,為近14個月以來的最大值。看到網貸行業的潛在風險後,眾多投資者紛紛擠兌,導致7月份P2P行業的流動性風險劇增,加速了問題平台的數量激增。據零壹數據統計,7月1-20日,至少有98家平台出問題,涉及待還本金至少在439億元以上。其中,立案、投案或經偵介入的平台佔到20家,清盤46家,跑路或失聯7家。與此同時,27家平台出現部分項目逾期,或暫停發標,兌付壓力較大。

圖表1:問題及逾期/暫停發標平台數量走勢(7/1-7/20)

資料來源:零壹財經整理

從上百家問題平台的成因來看,主要原因在於存在嚴重的不合規問題,包括集合標(理財計劃)、活期理財產品涉及期限錯配等。因此,當投資者集中提現的時候,平台自有資金無法兌付,造成資金鏈斷鏈。7月1-20日期限出問題的平台中,至少有25家存在集合標或活期理財。

2.不合規網貸機構通過期限錯配,加劇流動性壓力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十條第六項規定:網貸平台不得將融資項目的期限進行拆分。目前,部分P2P平台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為了滿足投資人偏愛短期投資理財的需求,平台將長期融資拆分成期限為1月、3月、6月、12月等短期理財產品來吸引這一類投資者。

在國家加速整治P2P行業的政策指引下,P2P機構的期限錯配問題逐漸暴露,因此引發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形成了擠兌現象。這一現象也在逐步蔓延到正規的網貸平台,引發投資者降低對於P2P行業的投資信心,對於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衝擊。近期,一些頭部平台紛紛表示對於標的真實性、借貸風控審核的實際舉措,相信真正合規經營、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的網貸平台。

二、真正的P2P,敢於直面市場危機

按照監管部門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整治思路,真正合規經營的P2P平台不得涉嫌違規經營活動,也就是2016年8月份銀監會出台《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的「十三條紅線」。結合2018年6月份以來出現「爆雷」的問題平台情況,目前投資者可以通過驗證P2P機構是否滿足以下幾項要求,判斷網貸平台是否經營穩健:

1.信息披露真實完整

平台借貸項目的信息披露真實完整,不能涉嫌虛假標的、自融或惡意非法集資,除了公布借款人和平台信息,要著重強化「第二還款來源」的信息披露,比如:風險緩釋金的規模及其與逾期率、壞賬率之間的對比,第三方保障機構與平台和借款人之間的關係、保障條款和保障方式、槓桿率和償付能力等。

2.未開展期限、資金錯配

早在2017年12月中旬,金融監管部門在《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P2P機構提供活期理財產品將被認定為違規。資金池和期限錯配是P2P平台的兩個重大安全隱患,將造成整個行業的流動性危機,因此合規的網貸平台已經開始轉型,不再觸碰此類業務。

3.上線銀行存管系統

合規經營的P2P平台必須上線銀行存管系統,主要目的是將平台和出借人、借款人的資金進行隔離,避免平台擅自挪用出借人資金,防止平台的非法集資或違規經營活動。優質的網貸平台除了擁有銀行存管系統之外,還要加強企業自律,審核每筆標的真實性,不偏離信貸業務的本質。

4.嚴格限制標的額度,堅持小額分散發展理念

優質的P2P機構要嚴格執行監管層對於借款標的限額要求,圍繞我國建設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進程,真正實現通過互聯網金融金融,提振實體經濟發展。真正的P2P機構,必須做到投資標的真實優質,資金流向清晰明了,切實滿足借款人有關汽車金融、消費金融、融資租賃等擁有真實交易場景的流動資金貸款需求。

5.擁有一套完整的風控體系,提升逾期催收專業性

網貸機構要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制定出一套網路借貸風控模型,加強自身的風控能力,在客戶准入標準、風險定價、逾期催收合規操作等方面更加規範。同時,P2P平台不得以高息吸引投資者,對於逾期項目有一套完善的風控體系,降低平台擠兌風險。

相信本次集中爆雷事件,將加速整個行業的「扶優限劣」,使不合規平台在風險全面暴露之後快速退出。同時,真正的優質P2P平台將重新審視市場,使行業重新回歸理性,營造出一個良性發展環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速我國金融科技的國際化發展。

三、11年7.2萬億規模:網貸「普惠金融」作用不容忽視

P2P網貸行業在中國已發展11年,它作為傳統金融業的有效補充,藉助互聯網技術手段,推動了我國普惠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幫助眾多的中小微企業、個人與「三農」客群及時獲得融資。儘管面臨信用體系不健全、網路借貸合規內控有待提升等問題,我國的金融科技創新在效率和發展規模上,都處在國際前沿地位,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1.互聯網金融有助於我國構建普惠金融體系

P2P網貸機構通過發揮網路借貸信息中介的作用,幫助眾多的企業和個人客戶及時獲得融資,改變以往由於無抵押、無擔保等問題,而被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機構拒之門外的情況再度上演。經過11年的發展,我國網貸行業形成了強大的業務規模。零壹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7月20日,P2P網貸累計滿足了2500萬左右借款人需求,累計借款金額在7.2萬億元左右(不包含線下理財平台)。扣除凈值標、可確認的假標和自融標,累計借款金額依然在5萬億-6萬億元之間。P2P網貸累計為4000多萬投資人(按各家平台投資人累計,很多投資人同時投資多家平台,此處未剔除重複計算,實際人數應遠低於4000萬)賺取投資收益4000多億元(不包括待收利息、活動獎勵、返利所得)。

儘管發生平台跑路、借款人逾期不還款等風險事件,但整體來看,我國網貸行業積累了眾多的優質客戶群體,促進了我國的徵信體系建設,推動由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為數字普惠金融,體現出「人人可獲得金融服務」的普惠性發展理念。

2.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在全球擁有廣泛影響力

我國P2P行業的發展,在短短的十餘年時間內,業務規模呈現的「爆髮式增長」態勢引發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已經在國際上擁有較為廣泛的影響力,從簡單的網貸信息中介發展為金融科技公司,並形成了眾多的獨角獸巨頭。

尤其是2018年初以來,多家P2P機構先後在香港與海外市場上市,並與海外一流金融機構開展了多次業務交流與戰略合作。與此同時,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運用上,P2P機構也與互聯網公司、傳統金融機構開展了多層次的業務合作,它們的商業模式和戰略布局得到了業界認可,代表了全球金融創新的發展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本周七件大事或將引爆黃金行情?
銀保監會嚴整銀行業亂象 半年處罰798家機構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