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朝並非「積貧積弱」

宋朝並非「積貧積弱」

兩宋三百年

序言宋非弱宋

對於有著漫長歷史的中國來說,三百年這個數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部漫長的歷史又是由頻繁的改朝換代組成的,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家天下的統治,能超過三百年的並不多,簡直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宋朝前後加起來超過了三百年,在帝制時代,宋朝應該算的上是一個長壽的王朝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宋朝顯然很弱,甚至在教科書里一度用上了「積貧積弱」加以概括,但是實際上宋朝並不弱,更加不貧,而是十分富庶,如果真的很弱,根本不可能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下超過三個世紀。並且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最開明、最繁榮的一個王朝,三百年里為中華文明留下最燦爛的篇章,所以說宋朝自有其鮮活的生命力。

認為宋朝「積貧積弱」的實在是中了「唯武論」史觀的毒;所謂「唯武論」,就是衡量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政權是否強盛,往往用軍力或者國防力量作為唯一的標準,如擁有毀滅性武器、軍隊的數量、顯赫的戰功以及開疆拓土的歷史等等。每當聽到「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無不熱血沸騰,恨不能穿越回遙遠的強漢盛唐,馳騁於疆場,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甚至回到被外國征服時候的蒙元時代也是很光榮的。

但是提起宋朝,就覺得實在窩囊啊!宋朝被外國不斷敲竹杠,進貢割地以求和平,甚至還有靖康之恥,皇帝都被金國人捉去,簡直連晚清都不如,所以宋朝豈止是窩囊至極,幾乎要令人痛心疾首了。但是如果放到歷史的大環境下,你或許會對趙宋王朝肅然起敬了。比起開疆拓土,東征西討,宋朝確實不能跟漢唐相比,但是漢唐與宋朝比較,實在是此一時彼一時,完全就是兩種情況,也就是環境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因為漢唐的對手較之宋朝的對手要弱的多,匈奴突厥等原始和半原始的部落的民族,與中原王朝的對峙仍然不佔據主動權,而且多半時候是物資的掠奪,並沒有入主中原的野心,當然也不具備那樣的實力,所以對中原王朝沒有構成巨大的威脅,因此中原王朝還能採取攻勢或者以攻為守。

但是宋朝就完全另一種情況了;當時的宋朝的所處的環境遠比漢唐時代差,尤其國防壓力比較漢唐時代要艱難許多倍,可以說強鄰環伺,各強悍民族先後崛起,先是遼國契丹族,後是金國女真族,蒙古族,還有西夏也不容小覷,這些強鄰遠非昔日的匈奴突厥可比,他們都不是逐水草而居的部落民族,而是都有成熟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機構,完全就是一個政權,而且都是十分強悍的政權,都是可以取代的宋朝的政權,任何一個少數民族的政權都能對宋朝的統治構成嚴重的威脅。

其實當時最強大的政權還不是宋朝,尤其是北宋建國之初,最強大的政權應該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早在唐天祐四年(907年),耶律阿保機通過部落選舉成為契丹族的部落聯盟長,朱溫宣布取代唐建立後梁也恰在這一年。十年以後,916年,耶律阿保機廢除部落聯盟制,正式稱帝,國號契丹。五代後晉天福元年(937年),遼朝第二代皇帝遼太宗從後晉高祖石敬瑭那裡奪取了燕雲十六州。這是影響中原王朝國運的重大歷史事件,失去重要的燕雲十六州,也就意味著中原王朝失去了屏障,古代的戰爭,失去地理優勢等於撤去大部分的防衛力量,所以自宋朝建立以來,就一直籠罩在遼國軍事威脅的陰影之下,直到「澶淵之盟」的簽訂,宋遼兩國才逐漸開始和平相處,這就是決定大宋後來繁榮的外部因素。

關於宋朝向遼金西夏訂立條約賠錢納貢,跟晚清的割地賠款完全不是一回事,晚清與列強訂立的種種條約基本都是城下之盟,有的完全就是不平等條約。但是宋朝大部分不算城下之盟,表面上給點錢似乎宋朝認慫兼吃了大虧,但是換來長久和平,比戰爭的代價要小的多的多,何況在失去地理優勢的情況,戰爭贏得把握很小,簡直就是很渺茫,所以宋朝在此時的條件下,只能採取守勢,花錢買和平就是不錯的選擇。

再者,宋朝給遼金西夏的那點歲幣,最多的也不過100萬貫,占不到宋朝收入的萬分之一,對於富庶的宋朝來說,那不過是九牛一毛。其次,宋的邊境貿易開放,跟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做生意,賺回來的遠比給出的那點多,中華的文化,在少數民族中間更加廣泛的傳播,遼金等地有很多人十分醉心於漢文化,甚至到現在中亞俄羅斯等國都認為契丹是中國。所以,從大的歷史角度看,宋朝並非弱宋,而且是有相當的活力。

——《兩宋三百年.序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民古代史 的精彩文章:

TAG:平民古代史 |